金士顿酷黑版的HyperX T1三通道12GB内存套装单根规格为4GB DDR3 1600MHz,时序CL9,工作电压1.65V。全铝制的黑色梳子马甲,也显得更为大气磅礴,这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HyperX系列中少有的色调。
老i7再火一把 金士顿HyperX T1评测
说实话在英特尔Sandy Bridge-E到来之际,大部分玩家或多或少都会把目光转向新的平台,逐渐告别已经陪伴自己3年的X58平台。X58以其强悍的三通道内存控制器也让众多高端内存厂商争相竞争,也给玩家们带来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在蓝色HyperX T1 6GB三通道套装畅销一年多之后,金士顿也准备了容量翻倍的产品,推出酷黑版的HyperX T1 12GB三通道套装,当然也包括24GB和6GB的套装。
金士顿酷黑版的HyperX T1三通道12GB内存套装单根规格为4GB DDR3 1600MHz,时序CL9,工作电压1.65V。全铝制的黑色梳子马甲,也显得更为大气磅礴,这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HyperX系列中少有的色调。
HyperX T1依然针对Nehalem和Westmere平台,专为当前顶级的酷睿i7 980X/990X+X58芯片组优化。经由工艺制程的升级,HyperX在容量上也更进一步提升,相信在Sandy Bridge-E发布之时,HyperX在第一时间里也能加入四通道套装的产品。至少在现在来看,笔者手中的HyperX T1依然能够为广大DIY超频爱好者带来惊喜。
黑色梳子 HyperX T1外观与拆解图赏
拿出金士顿HyperX T1三通道套装,感受到相当之沉甸甸的感觉,超长的梳子散热鳍片加大了散热面积,更快地将热量排出。HyperX的Logo也十分大气。其金手指使用的是成熟的化学镀工艺。有网友可能会认为,如果内存的PCB颜色也为黑色,那么将更能凸显顶级风范。
内存标签,编号为KHX1600C9D3T1BK3/12GX,不过对于当前的DDR3 1600内存来说,1.65V的默认电压着实不低了。
Logo部分也做了一定修饰,比如这个DDR3和HyperX感觉风格一致,融为一体,红色、黑色和白色整体感觉也更加沉稳。
内存侧面近照,可以看出HyperX T1的散热片有正反两面经由导热硅胶贴在一起,与内存芯片紧密相连,这充分保证芯片的热量挥散出来。当然有些品牌的内存甚至动用热管,显得太过奢华了吧。
拆开马甲窥探内部。先用热吹风机吹一吹,铝片瞬间变得奇烫无比,这时候从梳子上部掰开,就可以看见PCB了。
马甲内侧贴有厚厚的导热硅胶,然后看到PCB上的颗粒,是来自日本尔必达的2Gb原厂颗粒,应该是经过细心筛选的,否则不会用于HyperX T1这么高端的内存上。不过尔必达颗粒更多诉求稳定,若用于超频应该还是三星和海力士的芯片更强。
X58在上阵 三通道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
内存测试的意义在于挖掘内存的潜力,为DIY玩家寻求超频利器,其实对于主流系统应用来说不必太过纠结高频内存。标准的测试主要包括:超频性能、延迟优化,通过AIDA64软件在不同频率档下进行数据测试是最常用的手段。
为发挥最大效能并符合定位,自然要选择X58三通道平台。
测试平台中笔者采用了英特尔旗舰系列的酷睿i7 980X六核心处理器,关闭所有节能选项。同时搭载技嘉X58A-OC主板。
技嘉X58A-OC主板采用橙黑色色调,是继G1-Killer游戏玩家系列之后的又一力作,支持LGA1366接口的四核心和六核心处理器,拥有全新的硬件超频体系。这款主板也可谓是使X58在最后的几个月的生命周期中进一步升温,代表了技嘉未来的高端主板设计走向,在当前来看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性能确实老了 XMP-1600标准性能测试
笔者先是在整个默认的环境下测试,在BIOS中开启XMP,即在启动时加载内存的Profile1 SPD信息,锁定在DDR3 1600 CL9环境下。
在BIOS中选择Profile1,开启XMP,也就锁定在DDR3 1600 CL9环境下
顺利进入系统,用CPU-Z检测信息(点击放大)
用AIDA64软件检测内存效率
对于搭载酷睿i7 980X的三通道DDR3 1600内存的平台,内存带宽不过14GB/s,这低于我们此前在《看谁更强 三代酷睿平台内存性能比拼》一文中测试的酷睿i7 965+X58的成绩,甚至还不如双通道的i7 875K+P55一个档次,与SandyBridge更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这确实就是i7 980X+X58的真实性能。
更低延迟更低电压 探查HyperX T1体质
更低的时序、更低的启动电压是内存超频玩家们所追求的另一方面,这可以从测面反映出内存的体质,否则我们只有通过加压来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在本测试中,笔者在XMP下将内存时序降至CL8,同时将电压降低到1.54V。更低的电压也有助于保护CPU的内存控制器。
在BIOS中将时序设置为8-8-8-24
同时将电压从标称的1.65V降低至1.54V
顺利进入系统,用CPU-Z检测(点击放大)
使用AIDA64检测
最终的结果和CL9下的内存带宽相差不多,基本上也就提升了100~300MB/s而已,完全感觉不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不过适当的调底电压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节省功耗的同时也降低了发热量。
稍有缺憾 加外频1866MHz频率超频失败
这款金士顿HyperX T1在DDR3 1600下的优异表现也使得笔者继续探寻其最佳潜力。笔者在BIOS中通过增加外频的方式尝试1866MHz这一档。因为笔者通过将内存分频调制14倍以在133MHz外频下直接达成1866MHz频率失败,因此则通过增加外频同时提高电压的方式来尝试。
将CPU外频从133MHz调至155MHz,通过12倍分频达成1860MHz内存频率
将DRAM电压小幅增加至1.66V,基本上不要增加到1.7V甚至更高,这会伤害内存控制器
可以通过开机检测,但是在进入Windows7系统的时候发生蓝屏故障
可以看出在该平台下,金士顿HyperX T1内存被超值1866MHz时几乎达到了极限,即是可以通过自检但无法进入系统。这对于现在的超频玩家来说可能对1866MHz不以为然,但是对于980X+X58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高的环境设定了。
退而求其次 降至1800MHz稳定通过测试
既然1866MHz频率档下失败,那么笔者退而求其次,冲击1800MHz频率。相比刚刚笔者仅是将CPU外频从155MHz下调至150MHz。
将CPU外频从155MHz降至150MHz,通过12倍内存分频达成1800MHz的频率
同时将电压调回1.64V安全范围内
结果是终于顺利地进入了系统,通过CPU-Z检测(点击放大)
顺利地完成AIDA64的内存测试,不过成绩依然比不上新平台
应该说1800MHz是我们在该测试平台上所能达到了一个较好成绩了,可以看到此时内存带宽达到15GB/s左右,相比1600MHz有一定提升,但是依然赶不上SandyBridge平台,即便是相较老的Nehalem平台也不占有太多优势,这应该是平台所限了。
总结:对于这款金士顿HyperX T1三通道内存套装而言,也许目的是为老i7平台发挥最后的余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Nehalem刚刚推出的时候甚至只支持DDR3 1066的内存规格,即便是现在的980X或者990X,我们也不可能指望通过增加内存分频的方式直接获得2000MHz以上的内存频率。而相较最新的Sandy Bridge平台默认即可直接上到DDR3 2133的内存规格。总之,在X58平台即将退位之际,金士顿HyperX T1也是对那些依然使用老平台的高端玩家一个很好的升级产品。
不过在笔者所使用的平台上,只是将HyperX T1三通道内存超频到了1800MHz,没能达成1866MHz,对Westmere平台的超频爱好者来说实数遗憾,可能也是因为内存本身采用的不同批次颗粒的因素,虽然可以在1600MHz下保证最佳的稳定性,但是却无法获得更大幅度的频率提升。当然,超频幅度和颗粒体质,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