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千元市场对于显卡厂商而言,其地位的重量不需言语。市场的随着产品而不断演变,而竞争则被产品不断驱动,整个市场就像是一个古战场,而千元市场绝对是最为饱经风霜的一块区域。由于G7X核心的成功表现,以及ATI自身在通路上方面的一些问题,目前千元显卡市场已经基
中高端千元显卡市场简介
一直以来,千元市场对于显卡厂商而言,其地位的重量不需言语。市场的随着产品而不断演变,而竞争则被产品不断驱动,整个市场就像是一个古战场,而千元市场绝对是最为饱经风霜的一块区域。由于G7X核心的成功表现,以及ATI自身在通路上方面的一些问题,目前千元显卡市场已经基本被NVIDIA所控制。但ATI也始终不放弃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以适合千元市场对于产品的要求。虽然在结构上ATI与NVIDIA之间有些不同,但从技术上并不能说谁是谁非,因为市场运作与技术是完全两回事情。我们EW工作室,对于目前千元市场的产品产品线,特别是ATI X1950Pro以及NVIDIA 7900GS的性能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两款产品的性能非常的接近,因此具有非常强的可比性。
就在数周前,NVIDIA已经发布了新一代的G80核心产品,从这款产品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DX10显卡的雏形,虽然从实际意义上来看,这款显卡并不适合任何普通用户,但是我们能够展望到未来诸如PPU的集成、高位宽的显存配置、统一渲染架构等DX10的新要求。
而对于普通用户而,选择最具性能的平台使用中消费习惯也是一种正常的消费倾向,而G80目前也只是实验室、高端发烧友进行专业测试使用。那么为了贴近不同用户的使用,我们这次组织到了两套平台,并且我们将组成CrossFire以及SLI进行测试,希望通过测试数据以及实际的游戏表现来对两个平台的性能进行比较。ATI与NVIDIA进行着持久的拉锯战,但自从NVIDIA发布了强大的G7X核心以来,市场的天平渐渐偏向于N卡市场。
我想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由于从现在的千元级的产品分布来看,目前有ATI的X1300XT、X1650Pro、X1900GT这几块卡,但是迫于X1900GT的产能问题,X1900GT的占有度与NVIDIA同价位产品存在加大差距。那么新的取代X1900GT的新一代产品X1950Pro,虽然在核心技术上完全沿袭前一代的X1900GT规格,但是由于使用了80nm制造,并且不像X1900GT那样的屏蔽管线的设计,因此新的RV570核心在发热量、运行频率都有所优化。并且新的RV570已经得到了各大厂商的支持,因此在渠道货源方面会比X1900GT更加充足。
那么反观NVIDIA这边的表现,我们看到了7600GS、7600GT、7900GS分布在千元左右,其中7600GT作为过去的千元霸主,ATI的X1600XT/Pro显卡由于错误的市场定位,因此与7600的性能差距非常巨大。7900GS作为替代7600GT的产品,通过对7900GT的部分管线进行屏蔽,成为目前最具性价比的千元级显卡产品。
从最近取得的装机统计数据来看,8000元级的装机用户大多数都会选择NVIDIA的7900GS显卡以及ATI的X1950Pro显卡,选择7600GT的用户占据了剩下的市场空间,整个市场的产品布局非常的紧密,虽然市场处于胶着状态,但我们看到市场形势还是倾向NVIDIA这边。但是ATI已经发布了X1300XT、X1650XT以及X1950Pro三款新品,对于在R6XX核心发布前调整了产品线的分布。
影驰 7900GE骨灰玩家版介绍
影驰作为NVIDIA的重要合作伙伴,这次向EW工作室送来了两片7900GE骨灰玩家版显卡。这块显卡虽然没有使用P455公板设计,但是整个板卡的用料丝毫没有缩水,还是使用了大量的三洋、日本化工与Rubycon的混合电容组合。同时,供电部分采用了iSL6568数字电源控制IC,这个IC非常的常见。
既然是一款玩家版的产品,为了保证强劲的超频性能,散热性能一定是被优先考虑的。其显卡散热风扇使用了大面积的鳍片设计,配合一个高转速风扇,提供了相当强劲的散热效果。同时显存的表面还附有散热片,配合核心散热器产生的气流,做到整体化的散热。但是我们发现散热器的扣具设计存在一些缺陷,造成PCB板发生了很微弱的弯曲。
为了方便玩家能够顺利地进行超频,以及针对显卡的运行状况进行侦测,显卡特别使用了一颗独立IC进行核心、频率、风扇信息的控制与监测。这样的调节技术我们也只能够在像影驰这样的,为数很少的大厂产品中见到。这款被称作7900GE的产品,其核心的工作频率达到了600MHz,相比450MHz的标准版频率,提升了将近33%。并且内存频率也达到了1500MHz的水平,比标准设计的频率高出了很多。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款产品的另一项特别的地方,这就是影驰为7900GE骨灰玩家版特别设计的SmartPanel技术,这项技术其实在影驰的7900GT显卡上已经出现过,它能够通过核心内部集成的侦测器,再配合一个外部IC,对显卡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的管理。这样可以非常精确的设定核心报警、关机温度并且加入了,超频项目,以及显卡供电监控项目。还有一个最大的升级,是 加入了风扇调节项目,其中包括自动,预设定,以及手动调节3个项,智能IC可以根据显卡的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并且可以使用系统预设的静音、低温模式来应用,甚至可以全手动精确设置风扇转速。
同时这款软件能够支持双卡SLI,为喜欢超频的玩家提供比驱动程序更方便的监控功能。同时板卡的表面还集成了一个控制跳线,玩家能够利用这个条线对显存的电压进行调节,方便极限玩家使用,但是同时也会增加显存过热的危险。不过还好增加了SMARTPANEL功能,才给这块玩家卡增加了不少的保障。
但作为玩家版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软件侦测、保护等实用的超频辅助功能,对于超频玩家而言就显得非常贴切,充分帮助用户榨取产品的剩余价值。
ATI X1950Pro介绍
ATI的X1950Pro显卡我想已经不用过多介绍,大家如果看到过我写的《80nm 平价又实惠 蓝宝石X1950Pro测试》文章,应该已经对于ATIX1950Pro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虽然我们得到的是ATI送来的两片X1950Pro显卡,但是从整体硬件规格上来看,蓝宝的卡与公板卡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请允许我引用以上文章的一些内容。
X1950Pro的标准硬件设置,包括580MHz的核心频率,1400MHz的显存工作频率都完全按照ATI标准进行制造,但1.2ns的显存还是拥有相当大的超频潜力。显卡使用了两个DVI-I进行输出,同时一个视频输出端子还能够支持HDTV的色差,输出能力属于普通范畴。核心采用了80nm制造,降低了核心面积,但晶体管的数量依然较多,再加上使用了256MB的GDDR3显存之后,功耗方面还是需要外部电源来进行弥补的,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
X1950Pro供电部分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完全就是为最疯狂的超频爱好者而设计的。X1950Pro所拥有那些TMS元件并非普通的产品,如果稍微玩过板卡的朋友们,因该知道MLCC是什么东西。MLCC被称为多层陶瓷电容,由于其超强的电气性能,一直被用在高精尖设备上。其电气ESR值、运行频率都要比钽电容、固态电容强上许多,根本就不是在一个等级上。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X1950Pro的市场定位,从一些渠道过来的报价也已经相当明了,1499元的X1950Pro,从售价上来看绝对不算高,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NV的7900GS。RV570核心在软件特性方面,维持了原来产品的技术配置,例如对于SM3.0、OpenGL2.0的完全支持、支持SMAA抗锯齿以及16xFA、支持3Dc+高级纹理压缩特性、环形内存控制器、AVIVO技术以及交叉火力技术都全部得到支持。
相比之下,由于X1950Pro的核心晶体管数量还是较多,因此在运行时,其工作频率以及功耗方面都没有尝到甜头,其运行频率与超频后的7900GS相当接近,同时功耗方面还是要高于90nm的7900GS显卡。
SLI对抗CrossFire,谁更强
由于这次牵涉到的硬件平台较多,因此我在这里也就不一一的进行感谢了。不过这里要特别感谢ASUS、ATI以及Galaxy对于此次评测活动的大力支持,他们在第一时间为工作室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平台。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工作室的C2D E6600、C2D X6800都在进行横向评测以及重点的680i的评测工作,那么PUPA也只能用起年初时候的顶级CPU产品,那就是这颗PEE 3.73GHz处理器。由于考虑到其实际性能与现在的E6300较为接近,因此也就让它勉强上场,也不得不感叹,年初还要价999美元的产品,如今的性能已经与一款入门级产品差不多,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泡沫……
这次的评测项目是较为重要的一次评测,为了测试CrossFire平台以及SLI平台、ATI平台与NVIDIA平台对于游戏的倾向性,因此我们使用8个主流游戏进行测试。而在平台方面,我们选择了能够组成CrossFire的X975平台,而在NVIDIA这边则使用了590IE组成SLI平台,具体测试成绩请往下看……
基准测试软件成绩罗列
1024x768 | 1280x1024 | 1680x1050 | 1024x768 4AA 16FA | 1280x1024 4AA 16FA | 1680x1050? 4AA 16FA | ||
3Dmark 2003 | overall | 25010 | 20361 | 8905 | 14932 | 11976 | 4862 |
Wings of Fury | 399 | 365.6 | 244.6 | 338.3 | 301.5 | 144.1 | |
Battle of Proxycon | 207.1 | 156.4 | 56.9 | 97.2 | 71.3 | 24.8 | |
Troll's Lair | 162.6 | 126.2 | 49.8 | 80 | 61.3 | 22.9 | |
Mother Nature | 175.2 | 152.2 | 69 | 131.8 | 109.9 | 47 | |
3Dmark 2005 | overall | 9529 | 9186 | 7083 | 5699 | 8844 | 5726 |
Return To Proxycon | 35.1 | 34.2 | 31.5 | 25.5 | 33.5 | 25.5 | |
Firefly Forest | 24.1 | 23.6 | 20.9 | 16.8 | 23.4 | 16.9 | |
Canyon Flight | 65.5 | 61.5 | 34.6 | 27.7 | 56.5 | 27.8 | |
3Dmark 2006 | overall | 6478 | 6164 | 5939 | 6089 | 5140 | 4514 |
sm2.0 | 2934 | 2839 | 2806 | 2793 | 2517 | 2151 | |
hdr/sm3.0 | 3742 | 3369 | 3066 | 3299 | 2275 | 1875 | |
cpu | 1142 | 1139 | 1141 | 1141 | 1139 | 1141 |
ATI X1950Pro测试成绩
|
1024x768 | 1280x1024 | 1680x1050 | 1024x768 4AA 16FA | 1280x1024 4AA 16FA | 1680x1050? 4AA 16FA | |
3Dmark 2003 | overall | 30328 | 25594 | 22535 | 20293 | 16058 | 12949 |
Wings of Fury | 347.6 | 349.3 | 348.4 | 348.6 | 328.8 | 275.2 | |
Battle of Proxycon | 260.7 | 208.2 | 177.1 | 147.6 | 108.4 | 85.3 | |
Troll's Lair | 222.3 | 181.7 | 153.9 | 128 | 93.5 | 74.9 | |
Mother Nature | 198.3 | 175.2 | 160 | 161.8 | 135.6 | 110 | |
3Dmark 2005 | overall | 9191 | 8925 | 8725 | 8775 | 8494 | 8191 |
Return To Proxycon | 33.7 | 33 | 32.7 | 32.2 | 32.3 | 32.2 | |
Firefly Forest | 23 | 22.8 | 22.8 | 22.6 | 22.6 | 22.6 | |
Canyon Flight | 64.1 | 60.3 | 57.1 | 59.3 | 53.7 | 48.3 | |
3Dmark 2006 | overall | 6298 | 6018 | 5816 | |||
sm2.0 | 2797 | 2736 | 2712 | ||||
hdr/sm3.0 | 3617 | 3260 | 2995 | ||||
cpu | 1137 | 1137 | 1136 |
NVIDIA 7900GS测试成绩
我们认为,由于测试软件的得分并不能够代表实际游戏中的计算速度,因此测试成绩的得分只是让玩家进行参考,我们并没有想要刻意的进行比较。不过从测试成绩来看,7900GS除了在3DMark2003大幅度领先,其余成绩都是小幅度的落后与对手。但是考虑到两者的差价,那么这样的性能差距已经让购买7900GS的用户大感欣慰。
游戏测试成绩罗列
这个世界上,要有一块完美的产品还是非常的少。虽然在跑分时,NVIDIA的7900GS保持着或多或少的性能优势,但在进行游戏测试后,两者的差距还是被缩小了。其实这么很容易理解,因为很多游戏的设计多少还是在平台上拥有些偏向性。既然两款产品在等级上非常接近,当然价格并非在一个档次。那么游戏成绩有些呈现出拉锯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结果。
ATI X1950Pro | NVIDIA 7900GS | ||
FEAR | 1024x768 | 125 | 113 |
1280x960 | 102 | 107 | |
1400x1050 | 89 | N/A | |
1024x768 4AA 16FA | 79 | 102 | |
1280x960 4AA 16FA | 58 | 96 | |
1400x1050? 4AA 16FA | 50 | N/A | |
Prey | 1024x768 | 111.4 | 104.2 |
1280x1024 | 108.6 | 103.2 | |
1680x1050 | 68.5 | 101.1 | |
1024x768 4AA 16FA | 106.4 | 102.5 | |
1280x1024 4AA 16FA | 97.7 | 98.2 | |
1680x1050? 4AA 16FA | 68.5 | 89.9 | |
Quake4 | 1024x768 | 52.1 | 52.3 |
1280x1024 | 42.8 | 51 | |
1680x1050 | 36.5 | 50.6 | |
1024x768 4AA 16FA | 34.6 | 48.6 | |
1280x1024 4AA 16FA | 25.3 | 46.3 | |
1680x1050? 4AA 16FA | 20.5 | 45.2 | |
FarCry | 1024x768 | 72.68 | 67.49 |
1280x1024 | 71.52 | 66.15 | |
1680x1050 | 75.75 | 70.3 | |
1024x768 4AA 16FA | 71.36 | 67.1 | |
1280x1024 4AA 16FA | 71.66 | 66.1 | |
1680x1050? 4AA 16FA | 75.98 | 69.88 | |
COD2 | 1024x768 | 81 | 91 |
1280x1024 | 76 | 83 | |
1680x1050 | 57 | 72 | |
1024x768 4AA 16FA | 68 | 90 | |
1280x1024 4AA 16FA | 44 | 63 | |
1680x1050? 4AA 16FA | 40 | 53 | |
SS2 | 1024x768 | 101.2 | 92.7 |
1280x1024 | 100.3 | 91.4 | |
1680x1050 | 99.2 | 90.2 | |
1024x768 4AA 16FA | 77 | 91.8 | |
1280x1024 4AA 16FA | 59.2 | 90.2 | |
1680x1050? 4AA 16FA | 53.5 | 88.5 | |
Halflife2 | 1024x768 | 154.49 | 140.93 |
1280x1024 | 151.62 | 143.76 | |
1680x1050 | 146.68 | 135.59 | |
1024x768 4AA 16FA | 150.32 | 140.19 | |
1280x1024 4AA 16FA | 143.65 | 140.07 | |
1680x1050? 4AA 16FA | 127.28 | 128.56 | |
NFS10 | 1024x768 | 57 | 40 |
1280x960 | 48 | N/A | |
1280x1024 | 47 | 28 | |
1024x768 4AA 16FA | 53 | 35 | |
1280x960 4AA 16FA | 41 | N/A | |
1280x1024 4AA 16FA | 40 | 25 |
从游戏测试性能的表现来看,更高价格并且拥有更多处理单元的X1950Pro基本控制着局势,但是在SLI的传统项目上,COD2以及Quake4还是保持了很强的计算实力。但NFS10的成绩,并非是产品的性能造成的,很大因素上由于游戏本身还没有得到ForceWare驱动的有效支持,所以对于驱动的升级相当的必要。总体来说,两大厂商各自得到了一批游戏厂家的支持,各自控制着传统的优势领域。那么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就会直接影响用户选择如何的双卡平台。
综合性能、平台成本进行评判
完成了两个平台的测试,先以数据说话,由于硬件配置、售价等方面都是X1950Pro较为领先,因此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也是无可厚非。但是相对7900GS的产品价格,X1950Pro的价格定位,以及带来的性能提升,是否值那么点钱,令我感到非常的怀疑。因为目前7900GS系列产品的售价已经下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市场,据我们了解,目前市场上已经能够以不到1200元的价格购买到7900GS产品,而X1950Pro由于货源上的限制,价格始终不能下降,面对两块卡将近400元,甚至更多的差价,大家会选谁呢?
ATI X1950Pro | Galaxy 7900GE骨灰玩家版 | |
核心GPU | ATI RV570 | NVIDIA G71 |
总线规格 | PCI-Express 16X | PCI-Express 16X |
核心频率 | 580MHz | 600MHz |
显存类型 | GDDR3 | GDDR3 |
显存容量 | 256M | 256MB |
显存位宽 | 256bit | 256bit |
显存频率 | 1400MHz | 1500MHz |
颗粒规格 | Samsung 1.2ns | Samsung 1.2ns |
视频输出 | DVI+HDTV+DVI | DVI+HDTV+DVI |
其它附件 | 说明书/软件/色差输出/CF线 | N/A |
从显卡参数方面的分析,两款产品的硬件规格均相当类似,因此造成了产品之间的差异较小,那么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竞争对手而出现在市场中。NVIDIA的7900GS能够通过有效的价格优势获得市场的领跑地位,但是ATI同样拥有机会,其能够依靠80nm技术,将未来产品向80nm那么迅速调整,获得先机。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一款性价比出色,绝对是普通消费者最理性一面的写照。
那么对于今天这次评测,我想如果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那么胜利的一定是7900GS系列产品。而从性能表现上来看,虽然ATI稍稍占据上风,但是7900GS丝毫没有显示出颓势,与贵过自身将近400元的卡相比,7900GS的价值就显得额外突出。那么在最后,如果你希望未来能够用上双卡平台的话,我推荐你还是使用既便宜又好用SLI平台。但如果你寻找的是一个多用途,高性能兼顾的应用平台,并且最重要的是,你口袋里的钱还需要足够多,那么中端的CrossFire平台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更多精彩的最新配件资讯,请点击进入 硬件中心!
大家如果对本栏目有任何建议、意见或任何IT配件资讯的投稿,欢迎发邮件到hayato1982@staff.pchome.net,我们会尽快给予回复。最后,硬件频道全体同仁感谢大家对PChome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