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谈发烧:有必要为耳塞正名

PChome | 编辑: 丁智明 2012-01-08 16:29:00原创 返回原文

前言

如果不是受标题字数的限制,月影会将题目拟成“正确的认识耳塞、耳机和音箱的声音特点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而且这里需要交代下,在本文中“耳机”和“耳塞”是分开定义的。耳机主要是指一些头戴式的大耳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一些包耳式的台式耳机,也包括随身头戴式耳机。当然,在各大HIFI耳机发烧论坛中,“耳机”这个概念,很多时候就是指台式耳机。与耳机相比,耳塞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积较小并且一般都是嵌入耳廓或者耳道中”。(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

为什么会突然想到写这个题目呢?月影在浏览国内一些主流的耳机论坛时,总是会发现不少人持着这样一些论调:“大耳机‘完秒’耳塞”,“耳塞再怎么比也比不过大耳机”,“耳塞垃圾论”。甚至有人认为,“凡是听耳塞的人,都能够听大耳机,所以都应该去听大耳机。”把耳塞看成一个没有必要存在的东西。对于类似这样的观点,月影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不应该否认耳塞的一些“先天劣势”

我们不应该否认,由于佩戴以及结构设计上的一些原理,耳塞相对耳机来说,在声音表现上存在一些劣势。比较明显,也经常被人所提及的,就是声音的素质和规模感。耳塞单元的直径和腔体的大小决定了它基本达不到大耳机的素质和声音规模。

耳塞中单元直径最大的耳塞EX1000也只有16MM

不过,如果以喇叭作为参照,那么耳机也存在同样的劣势。在驱动良好,搭配得当的前提下,耳机系统声音的规模感,无法与喇叭相比,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另外由于耳廓效应的存在,使得耳塞在音场和空间感的表现上有所不足,不如耳机那么自然。当然不是说耳机就和自然的声音一样,只是耳机做的比耳塞好。

耳机单元直径普遍大于耳塞,图为声海HD600单元

音箱单元的大小不是耳机和耳塞可以相比的

如何解释声音规模感呢?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将系统的声音看成一幅“picture(画面)”。画面越大,给人的规模感越大。而且反应在耳机和耳塞的乐感中,声音的规模感越大,气势越足,越“震撼”,场面还原的越好,整体声音也更完整。这点在喇叭系统,尤其是落地箱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好的喇叭系统(注意这个前提),在声音的规模感,结像完整度,气势,音场方面,是任何耳机无法比拟的。

耳机系统对比喇叭系统,是否存在优点?

月影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必须加一个前提“在驱动良好,搭配得当”的前提下。和耳机对比喇叭一样,耳塞对比耳机,存在一些先天劣势,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优势。喇叭的失真要明显大于耳机,再加上功放的放大倍数也明显大于耳放,因此,一般来说,即使有着几倍的价格差,耳机的音色比起喇叭来依然更为准确。月影认为不妨换可以换一种说法:虽然从声音的整体表现上看,耳机不如喇叭。但比起喇叭系统,耳机系统更容易获得准确的音色。

一般来说,耳机系统失真小于喇叭系统,容易获得准确音色

另外,耳机系统比起喇叭系统,少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聆听环境。喇叭系统的声音比起耳机系统虽然有更多的优势。但是,要玩好喇叭系统,付出的代价无疑更大,喇叭系统的声音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实在太大,只有少数人可以说自己的环境是“比较理想”的。

喇叭系统容易获得更大的声音规模,气势和“画面”

耳机系统显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至少聆听空间的声学布置,可以不用考虑。比起喇叭系统来说,少了一个环节,也少了许多麻烦。不少用户的家庭环境完全不适合喇叭的发挥,甚至没有地方放下一对喇叭。另外,还必须考虑到喇叭是否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良影响等等。因此, “一般情况下,耳机系统的搭建相对喇叭系统来说更简单,环节更少,这也是一个优势。”月影认为:对于受到诸多条件限制,没法玩喇叭的用户来说,耳机的确是最佳的替代品。

随身耳塞系统:方便携带,自由聆听

随身耳塞系统对比耳机系统,是否存在优点?“在驱动良好,搭配得当”的前提下,月影认为答案也是肯定的。首先,随身耳塞系统体积小,可以带出门。相对台式耳机系统以及喇叭来说,携带更方便,聆听音乐也变的更自由。(你不嫌麻烦,总不能也不许别人嫌麻烦吧?)

便携性是随身耳塞系统的先天优势

你能想象出门听音乐还要背着一套台式系统甚至一套喇叭系统吗?仅此一项,就是耳塞的“先天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不是体现在声音上,而是体现在“非HIFI方面的用户感受度上”。

随身耳塞系统的门槛较低,方便简洁

另外,对大多数耳塞来说,都是定位直推(类似ER4等少数耳塞除外),随身耳放不是必须的。月影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耳塞直推已经足够好,可以满足要求(尤其是像IPC这种推力不错的硬盘机,闪存机推力上稍吃点亏)。”以下的论点大多也都建立在随身直推的搭配上来谈。

随身耳塞系统:环节更少,门槛更低

其次,随身耳塞系统比起台式耳机系统,少了两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供电和避震。对选择直推的烧友来说,独立耳放和线材环节也不用考虑。供电对耳机以及喇叭系统的重要性。月影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提及,没有必要再反复强调,即使说“供电的改善可以颠覆性的改变一套系统的声音”也不为过。避震的对高端耳机系统的影响,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随身上完全没有避震这个环节,与耳机系统相比是一种简化。

台式耳机系统环节更多,投入更大,难度也更高

耳机系统和喇叭系统都非常依赖供电,你可能需要通过各种电处理设备,甚至独立拉音响专线来改善系统的供电质量。改善供电的过程究竟有多麻烦,此中种种要花费多大代价,折腾过的发烧友心知肚明。但随身耳塞系统呢?没有这种顾虑。无论你是直推,还是随身加独立耳放。供电部分都是使用原厂设定的电池,这个是定死的,这些东西,播放器和随身耳放的厂商都给你设计好了。

比起随身系统,供电是台式耳机系统怎么都少不了的环节

虽然也有台式的音源耳放一体机,但对大多数组建台式耳机系统的人来说,不少还是以“音源+耳放+耳机”为主的。耳放在台式耳机系统中,是“三大件”之一,而随身直推系统与之比起来,少了“独立耳放”这么个环节。因此,月影觉得“一般情况下,随身耳塞系统的搭建相对耳机系统来说更为简单,环节更少,这也是一个优势。”

台式耳机系统:环节更多,难度更大。

除了同品牌的西装搭配或者各种“合并机”“一体机”,通常情况下台式耳机系统的搭配更为多样化,选择面和可玩性明显要大于随身耳塞系统。因此变数也更大,其搭配的结果,很多时候取决于系统组建者的水平和经验。

台式耳机系统的门槛远高于随身耳机系统

耳机系统中,要调整出素质较高,且相对平衡的声音,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这个基础上能保证音色的协调性和良好乐感的系统,更不多见。对于缺乏经验,认识和水平不足的烧友来说,倒是很容易在耳机系统上弄出不平衡,不协调,甚至是不正常的声音来。在喇叭系统上,这个倾向更明显。

耳机系统潜力更大,可玩性更强

环节越多,考虑的因素就越多,越容易出漏洞,还要注意多个环节器材间的风格冲突,系统声音整体的平衡和音色的协调性也越难把握。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照顾到更多的环节,弥补更多的漏洞,克服更多的瓶颈。不仅难度更大,通常也意味着更大的代价(比如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随身耳塞系统:搭配简单

月影绝不否认,在一定的前提下,台式耳机系统很容易在素质上整体胜过随身耳塞系统。随身耳塞系统虽然没法在素质上接近极致,但更容易获得统一的风格,协调的音色和良好的乐感。尤其是大厂耳塞的推荐搭配(比如“专为XX播放器优化”等说明),不容易存在风格冲突的问题。

声海CX980的官方说明,许多其他厂商也有类似搭配说明

为什么呢?因为耳塞(直推)系统环节很少(只有播放器+耳塞)。且大多数高端的耳塞,都定位直推,而且许多厂商甚至有推荐的播放器搭配(比如声海推荐IPOD播放器)。这就意味着如果我用IPC直推IE8、MX980或CX980,这个搭配的整体效果是声海的设计师经过考虑并且承认的。

但台式耳机系统呢?除了同品牌的西装或者各种“合并机”“一体机”之外,大多数器材之间的搭配,线材,供电,避震这些环节,很多时候都要自己去考虑,因此要把系统的声音做到整体成熟,可靠,绝对是不容易的。

月影认为随身耳塞系统,直推一般就可以满足要求

月影认为:搭配良好的随身耳塞(直推)系统尽管素质上有妥协,但是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和音色的协调性上,是有保证的。不会出现一个很怪的,不正常的声音。这样的搭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难度也较低。

月影观点:两种声音,你会怎么选择?

以月影自己的口味和偏好来说,如果有以下两套系统给我选择:

一套搭配良好的随身(直推)系统可以为你带来“良好的便携性,更低的成本,更低的搭配难度,更少的环节,整体统一的风格,协调的音色,良好的乐感,素质相对不高但大体均衡的声音。”但同时“声音规模较小,整个场面的表达不如耳机系统那么完整,素质上相对耳机喇叭有妥协(当然一定的素质基础是要有的,能满足我的要求就好),声音的“画面(PICTURE)”比较小。”

世界知名厂商的高端耳塞,一般都是可靠的

相对的,一套台式耳机系统,即使它有“更大的声音规模,更大的画面”。但如果声音整体上问题明显,比如素质不均衡:有了音场缺了密度;或者有了定位没了形体感;或者三频没问题但乐器比例不对;或者有频段能量过强,有淤积,耐听度有问题;或者声音疲软无力,发虚;或者素质很高,但乐感不佳,听感不自然,声音乏味等等。”即使它的规模再大,“画面”再大,也只是将这些问题放的更大而已。这样的声音,月影是肯定不要听的。我宁愿去听素质相对妥协些,但搭配良好的随身耳塞系统。 

搭配不当,台式耳机弄出恶声很容易

举一个可能不那么恰当的例子,一张本身就拍的不好的照片,你就算放大到巨幅海报,他也不会变成一张好照片;而一张好的照片,即使照片的画面比较小,甚至因为机身和镜头素质的关系使得照片的细节没有那么清晰,完整,逼真(即素质不高),也不能否认它是一张好照片。

月影观点:不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月影认为,一个“规模(或者说‘画面’)相对小些,相对简洁些,素质相对低些(当然一定的素质基础是有的)但整体均衡,协调,统一,乐感出色的声音”比 一个“规模更大,‘画面’更完整,但不平衡、不协调、不统一、乐感欠佳,有明显问题的声音”,更值得聆听。从声音的角度来说,比起它是否“素质高”“画面大(big picture)”,月影倒觉得是否“健康,协调(healthy)”来的更为重要。

“米力”决定实力,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能力范围

月影认同这样一种看法:对于发烧,应适可而止,量力而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该只考虑“得到了什么”,也应该考虑“难度和代价”。月影非常理解“对于听惯了调教出色的HD800耳机系统或者音箱系统的人来说,随身搭配的声音是‘不能适应的’,甚至是‘听不下去的’”。耳机系统,喇叭系统绝不是弄不出“乐感良好,音色协调,风格统一”的声音,但是这三者的“门槛”是完全不同的;难度,代价,也不是一个层级。随身耳塞系统相对来说难度最低,搭配最简单,代价也最小,这也正是随身耳塞系统的价值所在。

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然后为了这个目标而花钱

月影建议:用耳塞听音,就不要用它的短处去和耳机、喇叭系统的长处比。既然选择耳塞听音乐,就是看中其体积小,易携带,环节少,搭配简单,代价小,成本低,声音更容易获得统一的风格,协调的音色和良好的乐感。而声音的素质,完整度,规模感,“大画面”,本来就不是耳塞的强项,不必执着,也不用苛求。

总结

不应忽视耳机系统的可玩性和潜力,也不要忽视随身耳塞(直推)系统的方便和低门槛。月影骨子里很讨厌定性的去比较的耳机、耳塞和音箱的声音高下,因为它们有很多地方不同,不太好直接比较。“不是比不出东西,而是结果没什么意义,它们是三类不同的产品。”你也不能孤立的去看“耳塞”“耳机”“喇叭”,必须将它们放到整个系统中去比才行;其次它们的适应面各有不同,属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互相之间不应该形成冲突。

比较“不同类型产品的高下”是月影很讨厌做的事。因此,如果要评价耳塞,耳机和音箱,那么先应该重视它们各自的适应性,门槛和使用者需求和评价标准,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的看问题。本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月影此文不是想要下什么结论,而只是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看法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读者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取对自己有助益的内容。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