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把握消除实名制极有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之前,网络实名制应当慎行。
近来,中国互联网协会提出了在网络世界尝试有限实名制,即用户到博客网站或BBS网站注册账号时,需提交身份证、必要证件和真实姓名等,而在前台仍可用自己喜欢的名称。此方案引起了有关各方的热烈讨论。
网络实名制最初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是在2003年,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一个谈话被爆出:他建议人大禁止网上匿名,推行网络实名制。当时,这个主张遭到了大多数网民的强烈反对。近年来,随着网络空间和网民人数的成倍增长,互联网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也有些污浊之物乘虚而入,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恶劣影响,比如说某些论坛和博客中的肆意谩骂,某些个人网站中隐藏的黄色信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以规范网络行为的名义,网络实名制再次浮出水面。仍然是一个相持不下的局面,但跟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论争少了头脑发热、感情用事的成分,更多的人以理性的态度在技术层面上展开了辨析。
目前,互联网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急切间改变其根本性的游戏规则,极有可能恶化其生态环境。可以说,网络的原始魅力就在于匿名。“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小狗也可以大声地叫”,这些网络的基本法则,是网络烈烈扬扬的生命热源,是网络生机勃勃的基本保障。而“前台虚名,后台实名”,看起来网民仍不必以真容面对绝大多数人,可以保留书写的自由,实质上他们的身后无时无刻不盯着一双陌生的眼睛,这就等于把虚拟空间拉回到现实世界了,网民也就丧失了自由飞翔的可能。接下来,网络的创造力和表达欲都将有问题。
如果现在推行网络实名制,网民注册博客和论坛,提交了真实的身份证号码、姓名、住址以及其他个人信息,其安全性如何保证?现阶段,我国有10万个以上面向大众的网站,政府如何对这个庞大的群体进行监管?哪个部门可以为网民信息的泄露承担责任?现实当中已经出现过,有些网站出售用户的身份资料牟利,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因为个人信息的流失,人们轻者遭到各种商业机构的推销性骚扰,重者个人账户被盗、电脑信息被窃、生活隐私被四处传扬,总之麻烦多多。以现有的网站布局和有关部门的管理力度,很难避免出现上述状况。而要想补上这个漏洞,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和较长的时间。
此外,推行网络实名制,如何才能保证一纸通知下达后,人们自觉按照规定实名上网?如果仍然是足不出户地完成注册过程,怎么才能避免张三用李四的名义注册?在诚信空气并不浓厚的今天,网络实名制恐怕会流于形式。如果上网注册也要像银行开户那样去一个特定的地点办理,那又需要增加多少额外的成本?
归纳分析各方意见,为网络长远发展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有把握消除实名制极有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之前,网络实名制应当慎行。那么,可不可以换一种思路来达成规范网络文明的初衷?研究一下网络现状可以发现,网民匿名在博客或者论坛上发言,绝大多数人都保持了基本的用语文明和道德自律,他们上网是为了获取知识、交结朋友、碰撞思想,并且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只有极少数人,污言秽语,人身攻击。但这也需要分两个层面来看:如果这些话只在小范围、短时间内出现,并没能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和广泛影响,那么交给网管和版主们去处理好了。如果说他们的言论已越过法律的界限,危及个人权益或者社会安定时,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司法部门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害群之马找出来,绳之以法。也就是说,提倡文责自负,维护网络秩序,以其他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胜任,不一定非得采用网络实名制这把双刃剑。
李星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