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业的发展速度已经令全球振奋,但最好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今日中国的地平线上,十年时间足以沧海桑田,而通信业的变化速度又是个中翘楚。
在这十年间,中国信息产业产值以3倍于GDP的速率高速增长,令世界瞩目:十年前,当中国人为了装一个电话而四处托人求告之时,很难想象十年后中国电话用户会超过八亿,每个人的名片上都会出现数个电话号码;十年前,当通信设备“七国八制”统治中国网络之时,很难想象十年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开始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十年前,当几乎所有中国人对每三年在瑞士举行一次的ITU世界电信展闻所未闻时,很难想象在2006年,ITU电信展首次走出欧洲,就会落户中国香港……
展会的举办地是一面旗帜,与通信有关的政府和企业都在这里寻找产业发展的风向;展会也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通信业十年来高速发展的道路。
起步:不断加速的过程
中国通信业的高速成长起于何时?这一点众说纷纭。有人说始于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有人说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程控交换机技术的群体突破,还有人说始于更早的电信业资费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成形……不管对于起点如何确认,有一点不容置疑——一系列有利因素大约在十年前开始形成合力,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通信业提供了极大的“加速度”。
就在大约十年前,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互联的标准及相应法规发布,为中国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原邮电部在1996年3月、1997年7月连续两年兴办“国内自主研发的程控交换机用户协调会”,对推动中国通信制造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995——1996年,中国电信开始对外提供包括有窄带拨号、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访问等服务,电信增值业务加速了现代化进程;也是在这一时段,“巨大中华”作为中国制造企业的代表开始崛起,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成长:跨世纪的舞步
经过数年的努力,当新世纪的曙光初现之时,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局面:此时中国的电话用户数已经过亿,从1999年开始,中国通信设备出口额连年增长,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2%,到2004年,达到300亿美元的规模,当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进一步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信业开始了一系列拆分、重组、改制的错综舞步: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4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2月、2000年1月和6月,有关部门分别批复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此后,三大集团公司陆续挂牌,中国电信重组工作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国务院对联通公司也进行了重组,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的国信寻呼公司于1999年5月整建制划归联通公司。经过改革重组,中国基础电信各个业务领域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企业经营,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2000年6月,中国联通在纽约、中国香港成功上市,筹集资金56.5亿美元,此举与此前的中国移动上市和随后的中国电信上市一起,为跨世纪的运营商增添了新世纪的特征。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企业从发展中国家寻求突破,进而向发达国家延伸和渗透,对发达国家的市场采用以拳头产品突破之路,用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发达国家制造商的竞标,实现了走入国际市场的宏愿。
2000年5月,中国提出的TD-SCDMA被国际电联确认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之一,这是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提出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建议,标志着我国在国际电信制式标准问题上有了自己的发言权。通过技术上的创新,中国实现了各类通信产品国内生产,大部分自主研发,并在向世界通信设备制造中心迈进。
转型:再度拧紧发展之弦
然而,到2003年为止,中国电信业投资与收入比超过40%,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应比例为20%~30%,这说明中国电信业的高速发展整体上还是靠高投资来拉动的,是一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带来的收益很小,这种发展成果并不稳固。
在2004年年初举行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指出,中国信息产业已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制造业、运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努力向电子制造强国、电信强国的目标迈进。
此话一出,中国由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的发展战略已跃然纸上。
随后,2004年,电信监管“站高一步,退后一步”理念形成;2005年,“信息服务大行业”概念提出,电信运营商开始探索不同于传统思路的新出路;2006年,各大运营商的信息服务转型全面行动,“技术创新理念”、“国际化战略”、“市场需求导向”、“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整合特色资源”……中国电信业又一次拧紧了发展之弦。
从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路漫漫而修远。如今,全球电信业正处于新一轮竞争的起跑线上,NGN、3G、融合网络……所有国家都面临崭新的起点,也带给中国新的机遇。
中国通信业的发展速度已经令全球振奋,但最好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十年前,尽管设备简陋,但是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已经开始吸引国际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