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Blake Kindle如何对抗盛大文学

互联网 | 编辑: 黄玉兰 2011-11-18 17:10:00转载-投稿

编者按:今年9月1日,亚马逊自出版平台畅销榜冠军Blake Crouch应盛大文学之邀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做了两场演讲,并与盛大文学的签约作家进行了中美自出版作家的巅峰对话。此次中国之行后,Blake Crouch在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子书博客之一的"The Newbie's Guide to Publishing"博客上写下了《世上最有魅力的电子书市场》,在文中他对比美国的电子书市场指出中国数字出版市场惊人的前景以及他对盛大文学模式的着迷。他的博客文章吸引了众多来自美国其他作家的评论,他们纷纷在留言中表达他们得以借此了解中国数字出版市场的兴奋。以下为Blake Crouch博客原文截图及译文。

(Blake Crouch在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子书博客之一的"The Newbie's Guide to Publishing"博客上写下的文章--《世上最有魅力的电子书市场》)

我刚刚完成了一个5天的中国之旅回到美国。这次旅行是应一个中国数字出版公司--盛大文学之邀,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做一个发言。这次旅行对我来说可称为一次非凡的经历,这不仅是因为我体验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感谢中国主人的盛情款待,而且,我还快速地了解到了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美国出版业做个对比,没有什么更恰当的了。简而言之,中国正经历着几乎与美国完全一样的传统出版与电子书发展之间的紧张对峙。他们甚至将老式出版社称作"传统出版社"。

在我发言的论坛上,一共有5位嘉宾参与讨论,其中有一位美国出版顾问和三位通过数字进行出版的中国作者。我仿佛就是坐在一个美国的出版论坛上。不同的语言,同样的演讲要点。我的中国同伴的兴奋点与美国电子书作者几乎一样:公平的版税率;快速出版的能力;迅速收到回报;最重要的--创作过程的掌控。听众中有许多传统出版业的强烈拥护者,他们表示--,他们在等待--,他们在担忧"守门人"的消失。换言之,如果没有这支精英的传统出版业内人士火眼金睛地甄别好坏,谁来把那些优秀作品呈现给读者呢?论坛最经典的时刻是,罗伯特·本斯,一位具有50年经验、在美国6大出版集团工作或者咨询过的杰出出版专家,向在场的中国传统出版社同仁发出这样的警告:如果他们不去适应数字出版带给他们的新模式,那么"有人就会来做,拿走你们的生意,代替你们做。"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拒绝并不只存在于国内。

顺便提一句,本斯认为全球出版社的拒绝态度,而不是正常地欢迎和开发电子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管理"失败。第二个,也是更让我吃惊的是,中国人不只是跟我们一样对电子书充满热忱,而且,他们在数量和创新方面都超过了我们美国人。中国的电子阅读器种类繁多,但影响力最大的是7.8亿个手机阅读。

作为一个作者,我发现最让我着迷的是邀请我去中国的盛大文学的出版模式。盛大文学是中国最大的网络社区文学平台,但他们的运营模式与亚马逊、巴诺或者Smashwords 差异巨大。他们不是平台上布满完本书,而是从多个不同内容类别的网站聚取内容。最受欢迎、最著名、最富有的中国网络作家边写作、边发表!他们的作品大多篇幅巨大,不断延续,动辄几千页,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穿越和玄幻题材,作品中可能是青少年穿越到中国历史的某个时期,然后在那个时代呼风唤雨。

回头来谈盛大文学的模式,他们的作者每天出版仍在写作着的作品的一部分,以飨那些饥渴等待的读者粉丝,如果作者更新太慢,读者就将在公共论坛中催促下一章快点上传。如果作者不尽快上传新内容,他们的粉丝就会抛弃他们。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任何人都可以往平台上传他们的作品,这实质上是一种竞赛,读者决定谁赢。读者的投票方式是他们的手持阅读器和给出的点击率。读者在阅读平台上建立一个账号,根据阅读量从中扣钱。当一部作品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阅读它的人越来越多,盛大文学就会和作者合作,从免费阅读转变为收费阅读,并按一定比例与作者分享收入。然后,盛大文学将把这些受欢迎的作品推广到各种纸质书、影视等渠道,进一步开发作品的附加值。

这里的关键是:它是主要权属!在世界人口最多、识字人数最多的国度!而且,移动运营商分销这些内容的可观份额。想像一下,如果AT&T 或者Verizon 接受我们的内容并向我们这些作者付费,将是怎样一种情形!这就是对比!

我的大脑仍然在消化所获得的令人应接不暇的信息,但亲自目睹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对电子书接受程度所达到的水平 ,既让我深感震撼,又让我倍感谦卑。

这对我们这些非汉语写作的作者意味着什么我还不确定,我也不鼓励任何人去花钱将他们的作品翻译成中文以进入中国市场,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去Tweeter上发表各种异常亢奋的言论了。

将电子书带给这样多元化市场的复杂程度和各种挑战是巨大的,如果只用"中国事情不一样"这样的语句来表述,恐怕堪称年度最词不达意的评论。

我们将饶有兴致地关注,当Kindle 登陆中国市场时,它将怎样、或者是否能够与盛大文学竞争。

不同文化,不同的数字阅读模式。

但,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在谈论着跟我们一样的东西,他们更具创新性,他们的读者数量更大,如果我们不积极想办法将作品输出到那里,我们无异于傻瓜。

编后:Blake Crouch的博客文章吸引了众多美国自出版作家留言和评论。一名叫做Jill James的网友作家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个既令人兴奋、又令人恐惧的时代。很高兴能身处其中。"一名叫做Coral Russell的网友作家评论到"不知你是否意识到,在其他国家,纸质书太贵了,我真希望电子书能够将书籍放到70亿人手里。" Adele Cosgrove-Bray对盛大文学网络作家的作品受追捧的情况这样说"一群读者热切期待着一个故事下一章节的发布,很好玩。还记得杂志曾经是怎样刊登那些系列故事的吗?既然那时可以,现在就应该也可以以一种新形式呈现,对不对?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还有一名叫做J.R.Tomlin的网友作家说"中国在电子书革命中已经走得这么远,真是令人思绪起伏。你真认为他们会略过电子阅读器阶段吗?我不喜欢在小屏幕上阅读,所以总是反对那些这么多的人。无论如何,这是令人振奋的时代。"针对这个问题Blake回应说"中国有大量电子阅读器(远远多于我们这里的种类)。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Bambook。只是手机阅读在中国更普遍。"有一名叫做Archangel的网友作家说"一旦你在中国成功地卖出了一部书,根据作品类别,你就会从各种渠道收到各种各样的去中国的邀请,许多许多读者,真的许多!热情冲天。热爱故事。我喜欢我遇到的那些中国人。"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