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新兴电竞在列

互联网 | 编辑: 2011-11-30 14:15:45

到2015年,新区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5%以上,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体育活动占地面积3平方米以上,位于全国领先行列

到2015年,新区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5%以上,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体育活动占地面积3平方米以上,位于全国领先行列

人民网·天津视窗11月29日电:记者昨日(28日)从相关部门获悉,《天津市滨海新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制定完成。通过实施5项举措,到2015年,建立起适应滨海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5%以上,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体育活动占地面积3平方米以上,位于全国领先行列。

目前,滨海新区拥有群众体育组织42个,体育俱乐部15个,各级各类体育学校4个,行业及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30个,注册运动员516人;拥有万人规模运动场馆1座,群众健身场馆103座,健身路径491个。随着滨海新区全面开发开放,新区人民文化娱乐、强身健体等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对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的期盼愈发强烈。按照规划总体目标,滨海新区将通过五年努力,使体育事业整体均衡发展,区域特色发展,理念超前发展,全民健身组织和网络健全,居民身体素质全面提升,体育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优势竞技项目,体育服务社会水平显着提升,迈入体育强区行列。

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滨海新区将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和发展各类人群的体育协会,使新区每一个街道、乡镇都有体育组织,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今后,新建、改扩建居民住宅需由开发建设单位按规定规划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与住宅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供群众使用。同时,建立面向大众的体制健康管理体系,提升数字化智能水平。

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按照全国领先的目标,新区将启动“滨海体育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发挥新区临海港口优势,将建成在我国北方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水上运动中心。按照建设宜居生态城区的要求,新区规划建设3至5个体育主题公园,融入人文、文化、娱乐、休闲及体育竞技等不同元素,满足市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倡导“运动就在家门口”的生活理念,依托天津市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在家门口建设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的公共健身路径等场地设施。鼓励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鼓励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有偿对外开放,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今后每年,政府职能部门、各类群众体育组织将向社会推荐3至5项新的健身项目或方法,引导、动员市民经常参加1至2项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运动;各类学校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大力推广水上运动、体育舞蹈、电子竞技、户外运动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努力发展国际龙舟节、万人长跑等标志性群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增加400名体育指导员,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成立体育指导员协会。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助残健身工程”,每个街镇(学区)建设1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残疾人专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体育运动学校为龙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相结合,以《滨海新区业余体育训练评估办法和细则》为准则,建立科学高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建成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培养一批像李娟、霍晶、谭雪和王敬之一样的排球、击剑等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继去年向天津市体校输送30余名运动员后,使新区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引进高水平水上运动项目运动队,使水上运动项目成为天津市金牌战略新的增长点。积极引导企业投资职业体育,取得好的联赛成绩,提升新区城市形象。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加强与国际着名体育企业合作,使体育产业收入成为支持滨海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逐步把滨海新区体育中心建设成全国乃至世界体育经济、体育商务活动的聚集地。进程集体育训练、竞赛、教学、科研、产业“五位一体”的生态化、集约化、现代化体育产业园区,积极引进高尔夫、网球、体育舞蹈、电子竞技等大型体育赛事,为市民提供体育观赏、休闲、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体育旅游产业链。(记者 郭熠 宋鑫鑫)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