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的富士! 写在X-S1发布之时

PChome | 编辑: 徐嘉 2011-12-07 05:48:00原创 返回原文

从富士能够在今年年初时一反以往低调的“常态”,宣布争取要进入数码影像市场前三名;到今天在X-S1发布会上以咄咄逼人充满火药味的姿态出现,高调的将自家产品与大家观念中更高级别产品进行针锋相对的比较,导致富士产生这种态度转变就只有两个可能

富士的第三款X系列产品到底怎样?

富士胶片(中国)公司在今天下午正式发布了X系列的第三款产品,X-S1。这款类单反造型的消费级别长焦旗舰DC之前已经在海外发布过,因而我们对于它并不算陌生。今天的发布会,我觉得最大的亮点除了能够看到真机本身外,就是想听听富士到底是怎样定位这款产品的。

富士X-S1发布会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多新意,照例先是领导发言,然后是产品介绍,接着是试拍体验和专访。对于这一套流程我们自然早已烂熟于心,不过之前干这种事情的多是其他品牌厂商,而富士也是这一两年时间中突然发力,开始搞这样大规模的发布会活动。

在发布会现场,富士陈列了十多台富士X-S1样机供媒体拍摄试用,稍后我们DC评测编辑会为大家带来该产品的发布会试用报道。而我今天只是对于产品外观进行了一下体验和拍摄,倒并没有很认真的做诸如ISO样张拍摄——事实上我觉得这款采用2/3规格EXR CMOS感光元件的产品在这个方面应该不会和X10有什么不同。

在展会现场,富士也展示了一些由日本摄影师跑去肯尼亚拍摄的富士X-S1样张。这些照片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采用较低的感光度+Velvia鲜艳色彩模式拍摄的。由于被冲印到A0尺寸,所以从视觉效果方面来说还是颇震撼的。我特别喜欢第一张在红蓝两色天幕下的非洲羚羊剪影,觉得特别有感觉。而作为一款消费DC,敢于把照片冲印到这么大给人看,也的确是需要勇气和一定实力的。

我之前曾经在杭博会上感叹过如今各个相机厂商在产品命名方面凡善可陈,字母“X”就好像it行业中流行的“i”一样,出现在不同品牌不同级别的产品型号之中。富士的“X系列”尽管并非这种用法的滥觞,但对比其他竞争对手,的确产品比较争气,销售势头良好,用户口碑也不错。

无论是富士中国总裁 横田孝二先生还是数码相机事业部事业长 大内康武先生在PPT致辞中都对于自家的这个“X”,自信满满赞誉有加。正如两位高层所言,在经历了诸如全球金融危机、地震洪水等天灾人祸之后,全球数码相机市场的总体需求有所降低,但富士定位高端的X系列产品销售却一直非常良好,甚至带动了富士中国销售量翻了一翻而营业额更是翻了2.5倍。

富士坦承由于用户总需求的下降以及手机摄像头的冲击,入门级数码相机的销量在不断减少,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用户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事实上,无论是富士X系列中的哪一款产品,其产品特性都是手机类产品无法比拟的。富士宣称其顶级产品X100相机今年全球出货量将超过10万台之巨,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富士自己原先最乐观的估计!

充满火药味的PPT真的只是翻译偏差?

富士是如何定位自己的X系列产品的?在今天发布会现场,大内康武先生展示了这样一张可能会引起很大争议,充满“火药味”的PPT:

在富士的理念中,高端数码相机以品质和时尚感为轴形成一个坐标图。在这张坐标图中,传统旗舰DSLR落在高品质、偏传统的第二象限里;尼康入门DSLR、1系相机以及索尼NEX和奥林巴斯E-Px系列在都落在“低品质”第三、四象限里(只是有的偏传统,有的偏时尚)。当然了,富士自己的X系列全部是在高品质时尚化的第一象限中。

这张图由于把尼康1系等产品归入既传统又“低品质”的第三象限而与富士X系列所在的第一象限形成鲜明对比而特别叫人“触目惊心”。事实上我完全可以理解富士所谓的高品质低品质,只是根据相对于这些可换镜头产品专业度定位而言的。可能是因为在翻译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以至于尼康“躺着也中枪”?

不过,在今天富士方面对于产品的介绍,特别是在富士中国公司数码相机事业部 市场部长陈怡炯先生的X-S1深度解析中,我们也的确发现富士的调子比以往更高、更咄咄逼人。比如,在按照常规简要介绍完富士X-S1主要产品特性后,厂商方面开始转向产品定位的介绍。

我们首先看到富士列举了三种“使用长焦用户”的可能定位,比如买入门DSLR加双头套装、比如买一头走天下的大变焦单反镜头,还有就是买类似富士HS/S系列或者佳能SX40is这样的长焦消费DC。对于这三种类型用户,富士认为双套头组合价格高、操作复杂携带不便;认为一头走天下镜头画质不佳且在光圈性能方面有妥协;至于第三种用户当然同样是在画质和机身性能方面难以令人满意了。

针对这种情况,富士认为在市场上存在一个“既要轻巧方便,又要高品质高性能”的长焦相机市场空白,而富士X-S1正是看准这样一个市场区间而去的。

让发布会现场与会媒体们再次high起来的是,富士将某款得过EISA产品大奖的“一头走天下”单反镜头作为假想敌,然后用X-S1镜头的各种特性来与之做比较,最终得出如果X-S1的镜头属于可拆卸单卖的话,必定会超越那个假想敌而赢得EISA大奖!

虽然富士方面是用“某单反镜头”以及贴在镜头上的一条黑带来避免触及到该假想敌的具体型号,但实际只要看一看那个18-270mm的镜头焦段,再看看镜筒上清晰的VC标记,我们就不禁笑着指认继尼康之后,“腾龙B008也躺着中枪了!”

事实上,由于采用较小面积的感光元件,富士X-S1在镜头方面的确容易取得不少优势。比如24-624mm的26倍光学变焦范围基本涵盖了常规2-3支单反镜头的焦段范围;在1cm距离下超微距放大倍率接近0.75,这也是很多非专业微距镜头所无法实现的。

另外,由于小型感光元件可以让对应的镜头小型化,因此富士X-S1所用的这枚富士龙镜头能够实现广角端F2.8、长焦端F5.6的光圈,也的确要比腾龙B008大上一两档。

为什么拿消费DC与DSLR组合去比较?

当然,前面所说的这几点优势其实基本都是“小底”带来的好处,但富士继续谈到的特性比如该镜头无论是在广角端和长焦端画质差异很小,胜过B008在广角端锐度高而到长焦端边缘画质下降明显这个问题时,就的确体现出富士龙镜头本身高品质的特性了。

此外,富士还谈到对比腾龙B008在不同焦段下VC防震系统性能有变化,而富士龙镜头可以在任何焦段下都获得4档防震效果不变化的问题时,很骄傲的表示用在X-S1上的这枚镜头完全是以开发一枚“高品质单反镜头”的思路进行的,绝非普通廉价天涯镜或者入门长焦头可比拟。

富士方面对于X-S1的介绍也谈到了一些我们光看产品外观并不会注意或者难以理解的细节。比如,整个富士X-S1机身上都采用一种橡胶涂层覆盖,使得用户能够感受到一种很温暖的手感。镜筒之所以呈现很奇特的“橄榄形”(桶状)其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在转动镜头变焦环时感觉极其扎实顺手。而且,小到X-S1机身上的某个拨盘转动时发出的声响,大到镜筒本身转动时的阻尼手感,富士也都是专门精心调教过。

我不清楚富士官方的宣讲中是否多少有些夸大的成分,但至少可以肯定这台同样打着富士龙镜头logo以及“made in japan”标记的新一代长焦旗舰DC的确是富士用心之作。在这台机身上,富士展现了不少技术含量或者群众呼声很高的新特性。比如,本机能够实现10fps的高速连拍、一键RAW切换、锂电池单次充电可拍摄500张、360°全景扫描等功能。另外,如果我记忆不错的话,用在X-S1机身上的这枚144万像素的EVF似乎也是当前所有消费级别DC或不可换镜头相机中规格最高的一款(可换镜头相机中还有200w以上级别产品)。

在发布会后的媒体试拍体验中,大部分到场媒体都对于这款产品的性能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总体来看,这台相机无论是在外观还是操作方面,的确与传统DSLR或者索尼单电很接近。这种接近并非只是外观上的形似,而是在很多细节上的确做到了“神似”。富士将这台相机定位在“可推荐给专业用户”使用并非只是一厢情愿。至于它的实际画面质量,拜2/3寸规格EXR CMOS所赐,我相信应该与X10相去不远。考虑到富士龙镜头的素质以及富士谈及的长焦端镜头边缘画质补偿措施,这款相机在长焦端的最终画质很可能比目前市售的其他长焦DC都更好一些。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却并不能让我产生那种看到好产品后不由自主、发自内心的想要向大家推荐的冲动。

我承认富士X-S1很可能是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的最出色的长焦旗舰DC,甚至在未来我们也许也再难看到达到这样水准的长焦旗舰DC。但当我告诉你,这款产品的市场售价很可能要超过6000元人民币时,你会作何感想?

富士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富士中国在今天发布会介绍这款产品之前曾经简短的回顾了一下富士开发长焦数码相机的历史,包括早年的S5000、后来非常出名的S9500/S9600、争议较大的HS11以及最近的S205等等。正如富士自己所言,开发这类介于普通消费DC与入门DSLR之间的产品是富士的强项。但是,我早在对S9600评测时就提出“不太看好此类产品未来”的观点。

原因之一是此类产品的功能虽然强大,但由于受到感光元件尺寸限制(即使今天的2/3寸规格对比单反常用的APS-C依然显得很小),所以其最终画质也只能达到“消费DC的最高点”而无力更进一步,与入门DSLR想抗衡;原因之二则是因为此类产品由于体型较大、功能复杂、性能指标严苛,因此生产成本也会很高——甚至要高过一些入门DSLR或微单产品。因此,这类产品的售价相对入门DSLR并无明显优势,消费者往往会最终选择DSLR。而对于厂商来说,由于这类产品的不可更换镜头设计,因此即使将其销售出去也无法象DSLR或者微单那样在未来的镜头销售中获得更多利润。

富士在今天的发布会以及之后的专访中,再三强调X-S1对比单反+天涯镜(尼康D5100+腾龙B008)组合时,优势在于镜头更大的光圈、更宽广的焦段、更大的放大倍率更近的对焦距离、更好的成像质量(特指广角端和长焦端画面中心与边缘的画质统一)以及不可更换镜头带来的无进灰烦恼和便携性。富士认为,由于富士X-S1做工精良(机身甚至带有密封条可以防水溅)、性能强大所以在产品价格方面会高一些,但最终会有大约3-4%的用户会选择X-S1这样的一体化产品。

好友网易数码编辑@滕飞-小ET 今天下午制作了这样一张对比表,他用红色标注出了富士X-S1与尼康D5100+腾龙B008组合对比之中的优势项目,乍看起来似乎双方各擅胜场。但也有网友提出2/3寸与APS-C画幅之间差异而导致的两套产品在最终画质上的差异几乎是“决定性”的,即使APS-C方面红字再少,但有这一条似乎也就足够了。我不能说这种看法完全正确,但其中确实有其道理在。

我和几位媒体朋友在讨论今天晚上各自究竟应用什么样的标题来描述这场看起来“火药味”浓厚的发布会以及富士这款定价明显高出大部分人预料的产品时,得到的结论很丰富。有人说题目叫“跨界PK”,有人说“富士专治各种不服”,有人要谈谈“躺着也中枪”,而我觉得题目应该是“内心很强大的富士”。

为什么说富士“内心强大”呢?因为“内心强大”并不是自大,而是因为有足够底气而表现出来的某种气质和态度。

我可以想象其实富士自己对于X-S1上市后的情形也有所预计——如此高的定价且又直接与入门DSLR/微单产生冲突,除非是真正需要大光圈长焦且讨厌换镜头带来各种麻烦的用户才会考虑购买。这样的人我们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比较小众的(富士自己都说只有3-4%的人会选择X-S1)。

X-S1之于整个富士X系列,似乎更多的是展现其在某些传统领域方面的技术优势,是在丰富和完全整个X系列产品线,是在高端市场赚取高利润(相对于市场整体规模逐渐缩小的入门市场而言),所以这款产品未来无法热卖也并不要紧,反正X100的成功早已经能让富士的数码相机部门在2011年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了。那么,既然并非是对X-S1的销售业绩充满信心,那么今天富士在发布会上的种种高调表现又是因为什么呢?其中是否会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呢?

让富士充满底气的东西其实早就出现在前面某张PPT的右上角了。

“富士品牌的X系列微单即将要在明年初推出!”这才是对富士真正紧要,让大家真正关注的东西。

尽管网络上已经泄露出了这款(或者这个系列)产品的早期工程样机图片,但我们对于这个新产品具体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可以想象,一款拥有富士X100这样良好做工和出色画质的机身,搭配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型号但品质都堪称一流的富士龙镜头,这种组合一旦上市后即使价格会比现在更贵一点也“难逃”热卖的命运。事实上,只要富士的设计部门不出什么大纰漏,仅仅是维持住X100目前的产品水准,那么我们就基本可以确定明年富士微单将会取得比X100更大的市场成功!

更何况,眼下业内还有传言说富士将要在新机上采用颠覆性的新型感光元件(有机),而这种谣传似乎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毕竟富士早在2006年就已经启动了这个项目且在2009年也就是X100开发到一半的时候就曾宣布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今天有媒体朋友向富士求证这个问题是,回答竟然是“这个问题不好说的太细”——这真是耐人寻味啊。

所以我认为:从富士能够在今年年初时一反以往低调的“常态”,宣布争取要进入数码影像市场前三名;到今天在X-S1发布会上以咄咄逼人充满火药味的姿态出现,高调的将自家产品与大家观念中更高级别产品进行针锋相对的比较,导致富士产生这种态度转变就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富士疯了,真的开始“见谁咬谁”;要么就是他们心里真的有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牢靠的把握,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在某些时候也要适当的对外放出一些信号,告诉大家某种变革即将降临。

但愿我的预测是正确的。富士,请不要让我们失望。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