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B011出现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款新镜头,更是代表着腾龙从此正式加入索尼微单阵营,代表着E卡口规范真正被一个世界级大厂所认同。而我们也希望腾龙与索尼的深度合作,能够让我们看到APS-C幅面微单产品镜头进一步小型化的可能
腾龙公司的首款E卡口镜头发布
早在今年年初我对腾龙中国公司宣传部长 金雷先生做有关B008镜头的专访时就问他,目前微单产品线这么火热,你们腾龙有没有什么动作?他对这个问题先是笑而不答,然后才很“技术”的回答我说对于微单热潮,腾龙早已经开始关注,而且未来肯定将会有动作。但是,到底将会是怎样的动作,腾龙究竟是会投向在海外接受度很高的M4/3阵营还是加入索尼NEX阵营或同时推出多款不同卡口,这一点始终无从知晓。不过,这个问题在最近已经有了答案,全新代号为B011的18-200mm F/3.5-6.3 DiⅢ VC镜头的出现,证明了腾龙终于全面开始与索尼公司合作,索尼微单使用的E卡口镜头群阵营开始有了腾龙这一大型副厂镜头厂商的加入。
事实上,腾龙与索尼的合作在很早就可以看出端倪。首先腾龙公司本身就和索尼公司有眉来眼去的关系——索尼控股腾龙在10%上下,且多年来腾龙一直为索尼的α、cybershot等产品线提供镜头ODM/OEM;其次是索尼在今年CP+前夕就已经公布了有关E卡口的各种规格信息,并欢迎第三方厂商加入到E卡口镜头的设计和生产之中。因此,腾龙与索尼并没有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只不过腾龙这款B011刚刚发布没有多久就立即准备上市,相比之下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适马SIGMA尽管在今年CP+上已经展示了一款号称给NEX开发的30mm F2.8微距头的模型,但后来就似乎没有什么下文了。
上图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腾龙18-200mm F/3.5-6.3 DiⅢ VC(前,以下简称 腾龙B011)与索尼公司原厂的SEL18200(后)镜头的合影。这两款镜头都被安装在一台小巧的索尼NEX-C3机身上。尽管我们把腾龙B011放在索尼原厂头前面,但从图片上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两款镜头的体积差异。
事实上,这枚被安装在全新设计的白色包装盒内的腾龙B011镜头除了镜头口径和重量(原厂头的尺寸是直径75.5mm,长99mm,重524克。而腾龙B011的体型却是直径68mm,长96mm,重量为460克,原厂头的滤镜口径为67mm而腾龙B011为62mm) 要比原厂小一些外,在镜头焦段、光圈规格方面几乎完全一致。
即使从内部设计来看,两款镜头差异也并不是太大。除了将原厂的OSS防震系统换成腾龙自家的VC、把原厂17片12组变成13组外,似乎也找不到什么差异了?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首先,腾龙在B011内采用了全新的步进马达。尽管资料不全,但我们认为这是一款非超声波(仍需确认)但同样能够实现静音驱动的新型马达。按照腾龙官方介绍,新马达能够帮助E卡口相机在反差AF时时刻保持精确对焦并还能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微调。
此外,该镜头采用的是类似B008上采用过的改良式VC防震系统。该系统与过往VC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让防震镜片保持磁悬浮状态的线圈、磁石的位置不同。常规方案是将磁石作为移动部分而将线圈以固定位置形式出现,而新方案则正好反过来 ,让更为纤巧的线圈作为移动部件——这样由于可动体的负荷减小,所需要的驱动电力更小,整个镜头的体积也能相应缩小。
从整体上来看,腾龙B011的确要比原厂的SEL18200瘦了整整一圈。这种差异在照片上可能体现的还不完全,但当你同时把两台相机拿在手中时就能清楚的感受到腾龙镜头与NEX-C3的组合明显要更轻巧。当然,受制于镜头本身焦段的限制,无论是腾龙B011还是索尼SEL18200都无法做到饼干头那样的轻薄,这一点必须向消费者们说明。
另外,腾龙B011目前已经推出了黑色与银色两种不同的配色方案,前者似乎与NEX-5C或者NEX-7这样的黑色机身很搭调,后者则比较适合银色或其他颜色的机身。从镜筒上变焦环与对焦环的大小位置来看,原厂和副厂镜头之间也没有什么差异,不过有网友提出腾龙总喜欢把变焦环上的防滑条做的太粗,如果能够更精致一些可能视觉效果会显得更精巧。
对于这款新镜头,本站已经拍摄了两组照片,分别是黑色版本的腾龙B011独照以及银色版本B011与SEL18200的对比照片。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访问: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441402.html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442707.html
(摄影:小星星)
两款镜头在18mm广角端画质对比
很显然,既然已经同时拥有了全场的索尼SEL18200和腾龙的B011,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它们做一次横向的对比,看看两款在体积重量上有差异但在指标规格上几乎完全一样的大变焦比镜头高下如何。按照老办法,我们把两款镜头同时请上公司天台,通过在不同焦段下不同光圈下画面中心、边缘部分的对比来看看彼此的差异。为了公平起见,两款相机使用的是同一台索尼NEX-C3相机且设置都完全相同。
首先是广角端18mm对比。
18mm CENTER
上图为腾龙B011、下图为索尼SEL18200
拖拽到新窗口内观看1366px 大图(下同)
F3.6 / F5.6
两款镜头在全开光圈F3.6时中心部分就显示出很好的锐度与细节,看起来腾龙B011的画面要比原厂头略微暗那么一点点(因此它能够反映出水塔受光墙面上更多细节信息)。两者在解析力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仔细观察明暗交界处的话你会发现腾龙头的色散为紫色而原厂头为红色色散。而在边缘部分两者表现相当,因此这一环节两款镜头打平;
18mm EDGE
F3.6 / F5.6
18mm CENTER
F8 / F11
当光圈收到F8/F11这样的常规“最佳光圈”时候,我们依然很难看出两款镜头的画质差异。或许在F11下原厂镜头在中心部分隐约比腾龙B011成像扎实那么一点点,而在边缘部分两者依然都有同等水平的色散和紫边;
18mm EDGE
F8 / F11
18mm CENTER
F16 / F22
当光圈收缩到F16之后,我们发现原厂SEL18200的画面中心部分解析力要优于腾龙B011。主要差别是腾龙B011的墙面已经基本分辨不出瓷砖细节而原厂头依然能够勉强分辨,而在更小的F22光圈以及边缘部分,两者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18mm EDGE
F16 / F22
总体来看,腾龙B011和索尼SEL18200在18mm广角端下画质差异很小,副厂头一直能够紧追原厂头的画质,唯有当光圈收缩到F16以后原厂头才以微弱的优势领先。
两款镜头在100mm中焦端画质对比
接下来我们把镜头调整到100mm的中等焦段上做对比。在此焦段上腾龙B011的最大光圈为F6.3,略小于原厂镜头的F5.8。
100mm CENTER
F6.3 / F8
F5.8 / F8
在此焦段上,两款镜头最大光圈中心部分的画质几乎完全一样,没有差异。而在光圈收缩到F8以后,你会发现腾龙B011在边缘部分的画质将优于原厂SEL18200,主要差异是在于其结像更为扎实。
100mm EDGE
F6.3 / F8
F5.8 / F8
100mm CENTER
F11 / F16
而当我们把光圈进一步收缩,在F11时还没有什么变化但在F16时,腾龙B011的画面解析力开始低于原厂SEL18200,这个表现与在18mm时出现的情况是一致的。而在画面边缘部分两款镜头的依然是完全一样,我们分辨不出什么高下。
100mm EDGE
F11 / F16
100mm CENTER
F22 / F40
F22 / F36
由于镜头结构的关系,这两枚一头走天下的镜头都能获得非常小的最小光圈(F40)。在100mm焦段上,腾龙B011可以收缩到F40而原厂SEL18200只能到F36。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样小的光圈似乎没有太大实用价值。在画面对比中,两款镜头的表现都很一般——毕竟是大变焦比镜头,你无法指望它们能够拥有定焦头或者顶级标变的画面品质。
100mm EDGE
F22 / F40
F22 / F36
总体来看,在100mm焦段下尽管到F16后原厂镜头依然依靠轻微优势领先,但始终无法拉开与B011的画质差异。在大部分情况下,两款镜头的画质都是相当的,腾龙B011甚至能够在个别条件下(F8边缘)取得领先。
两款镜头在200mm长焦端画质对比
最后是长焦端200mm的对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两款镜头都能在此焦段下达到F40这样的小光圈,但由于其光圈太小画面品质下降严重,几乎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因此我放弃了对它们的比较,而是把重点放在F6.8和F8上。
200mm CENTER
F6.8 / F8
在长焦端全开光圈和F8光圈下,两款镜头中心/边缘部分都没有能够产生明显的差异。对比中心部分可以看到原厂头比副厂头的成像略微明锐那么一点(极其轻微),而在边缘部分,看起来副厂头又一次占据了优势,结像要比原厂头更扎实。
200mm EDGE
F6.8 / F8
200mm CENTER
F11 / F16
而在200mm长焦端的F16时,我们终于发现腾龙B011的画质没有再一次输给原厂头,甚至还能依靠边缘画质表现反超原厂SEL18200。
综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对比原厂的索尼SEL18200,尽管在广角端和中焦时腾龙B011在F16及更小光圈时画面中心锐度与细节有所不如,但实际只要能够避免采用如此小光圈,我们就能让副厂头获得与原厂头几乎完全一致的画面品质。而在长焦端时,副厂头的画质已经能够在中心部分与原厂头打平手且在边缘部分胜出。这说明对比中心画质表现出色的SEL18200,腾龙B011的画面中心与边缘、广角与长焦端的画质更具有一致性。在这场原厂与副厂18-200mm天涯镜的对比中,腾龙B011尽管无法取得胜利,但至少肯定能获得与原厂镜头画质不相上下的评价。
200mm EDGE
F11 / F16
接下来的一些照片,是我使用腾龙B011在天台上拍摄的更多一些NEX-C3样张。可以看出,该镜头和之前我们评测过的索尼SEL18200一样,也存在广角端有一定桶形畸变的情况。另外,该镜头在抗眩光问题上表现不错,即使是正对阳光,画面上的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眩光或者镜片鬼影。
值得注意的是,腾龙B011在长焦端时还能拥有最近50mm的对焦距离以及1:3.7的放大倍率。这个性能虽然不可能与真正的微距镜头相比,但实际上也算拥有了一定的特写近拍能力。比如我之前在博客中曾经写过一篇有关魅族MX手机到站的报道,其中使用的照片就全部都是用索尼NEX-C3与腾龙B011组合完成的。对于这种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特写画面,我们有时候也可以使用腾龙B011镜头来救救急。
腾龙B011的世博园林外拍实战与总结
“既然今天风和日丽,那么拿着手头的索尼NEX-C3相机与最新款腾龙18-200mm F/3.5-6.3 DiⅢ VC(代号B011)镜头出门拍摄一点样张是必须的了。正愁去哪里可以拍摄一些新鲜的题材,突然想起父母家对面的世博园区里有一个自己尚未去过的中式园林,那边应该可以拍摄到不少漂亮的画面吧。于是,先把车停到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地下的停车场(停车费每次只要10元,价格公道),然后出门一路向东而行。。。”
这是我最近一篇博客的开篇。在这篇博客中,我详细记述了采用索尼NEX-C3与腾龙B011在世博园区里进行外拍的场景,也谈到了我使用这套组合的一些感受。同时,我也放出了一些相关样张的100%局部裁切图,以方便网友们了解B011的画质(包括长焦端的边缘色散、紫边问题)。对于这次外拍的详细情况,请大家访问:
很显然,我对于腾龙推出的第一款E卡口微单镜头的态度是正面肯定的。这枚镜头不光在维持了原厂镜头相同规格的前提下,把体积做的更加小巧便携,同时还能拥有与原厂镜头相等的画面品质。对于腾龙B011,我还要对大家补充几点包括:
1、腾龙很显然对他们第一枚E卡口镜头用心设计,比如以往我们玩这样的大变焦比镜头会发现镜筒容易松松跨跨(包括原厂头),特别是在镜头向上回收焦段时镜筒可能会因为自重关系而一下子自己掉落下来。但是腾龙B011的镜筒阻尼感设计的非常不错,顺滑而又稳扎,即使是直立机身回收镜头也能够很好的控制住回收速度,手感非常舒适;
2、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步进马达,因此该镜头在连续对焦时取景画面会产生波动现象。这并不是故障(不影响拍摄照片结果)但第一次看到时有些骇人(视频录制时AF不会有此问题),厂商已经将此项写在catalog和说明书上,不过我由于我平时不用AF-C,因此倒也不觉得什么;
3、该镜头的VC开关与索尼原厂镜头的OSS开关一样都是需要在机身菜单内打开和关闭,实际效果也一样。另外,静音马达的确很静,录制视频几乎完全听不到马达AF噪音。
目前,索尼原厂SEL18200的售价大约是6000元人民币,而腾龙B011的定价预计在5300元上下。尽管价格要比原厂便宜好几百,尽管画面品质和性能相等且更小巧便携,但我想腾龙B011的价格正如很多网友所说的——的确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副厂”镜头常规定价要高。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从腾龙60周年纪念款镜头开始,腾龙镜头就开始大打“技术牌”,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形象,原来副厂头不都只是便宜而且也有高新技术。而腾龙B011其实在小小的镜头中融合了腾龙的诸多尖端技术(比如最拿手的大变焦比镜头组、步进马达、新VC等),加之全金属的镜筒等用料,因此产品定位并非廉价头;另一方面,由于索尼NEX镜头的销售方兴未艾,而SEL18200镜头的使用者更少,腾龙方面第一批B011镜头的产量并不会很大,因此制造成本暂时会相对较高,这也是产品单价较高的原因之一。当然,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以腾龙B011的画质和做工,该镜头如果未来能把价格降低到4XXX则是相对理想的。
另外,正如我之前所说,腾龙B011出现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款新镜头,更是代表着腾龙从此正式加入索尼微单阵营,代表着E卡口规范真正被一个世界级大厂所认同。而我们也希望腾龙与索尼的深度合作,能够让我们看到APS-C幅面微单产品镜头进一步小型化的可能——毕竟,镜头体积问题一直是包括索尼、三星甚至明年富士在内各家APS-C幅面微单企业面对奥林巴斯、松下M4/3阵营心中永远的痛。
我们期望腾龙能在B011之后推出更多E卡口镜头来丰富索尼微单产品线,比如腾龙17-50 F2.8是否会有E卡口版本?比如腾龙是否会推出应用PZD/VC等新技术的E卡口超长焦?也有网友提到我们希望腾龙推出相对廉价的E卡口大光圈定焦头,不过这个愿望我估计可能会要落空——听厂商方面介绍这类头在利润方面比较薄,腾龙即使生产这种镜头也很可能会以OEM/ODM形式出现而不打自己的品牌。
最后,我还要说几句题外话:从索尼NEX微单系列出现一开始,大家就围绕其卡片机身+桶装镜头的设计争论不已,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种头重脚轻的设计不理想。我觉得这个问题同样要分两方面来看:
1、索尼官方曾经介绍过,NEX系列的外观特征就是卡片机身+桶装镜头。这样的设计即能与过往的单反/单电产品在外观上产生巨大区别,又能凸显“可换镜头”的特色。当然,这是官方的说辞;
2、我觉得主要问题还在于APS-C画幅本身就要比M4/3更难做出小镜头。事实上索尼已经很尽力的把机身做了尽可能轻薄了——你可以想象下索尼完全可以把NEX的机身做的更厚一点更大一点让它与镜头比例看起来“更协调”一些。只要这种机器的体积比单反小,你还是能认同的吧?!只可惜索尼太实心眼,自己先把机身弄得太“一步到位”了,以至于大家反而不买账。这真是一个悲剧啊!
好吧,我只能安慰你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融合(比如腾龙的帮助),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一下在未来索尼微单能够在拥有卡片机身的同时尽量推出更多小镜头。但在目前情况下,在画质(像素、高感光度、曝光宽容度)与镜头体积问题上,我们还是不得不先做一些妥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