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透视:刀片式存储设备逐渐发力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12-16 06:00:00转载

囊括超过八成刀片服务器市场的惠普和IBM,都宣告推出刀片存储产品。

继惠普(HP)于今年11月发表首款刀片存储产品StorageWorks SB40c后,IBM表示也将于明年第一季推出相同产品,最多可容纳18颗2.5吋SAS硬盘。惟售价和详细规格都尚未订定。

“就像刀片服务器一般,会采用刀片存储设备的客户,也是对整合性(consolidation)有很高需求者,”IBM中国台湾系统暨科技事业处产品经理林俊谷说。

所谓的刀片存储,其实就是将多颗硬盘(刀片),插入刀片服务器机箱。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利用刀片服务器的使用空间,因为对多数客户而言,机箱内多半还有余裕空间。

另外则是考虑到客户的存储需求。以往一片刀片顶多只有两颗硬盘。如果客户想要存储更多数据,为了不要让硬盘此类运转的原件影响服务器运作,往往都必须外接一个硬盘柜或者界接SAN网络存储。这对中小企业用户而言不啻为一大负担。

此外,这样一来,原本刀片服务器里的硬盘,只须用来存放操作系统、开机设定文件甚至应用程序即可,重要数据可保存在存储刀片,藉由较完整的RAID功能而获得较好的保护。

事实上,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混用风潮是在今年兴起。以往虽然众所周知,存储设备其实也是一台服务器,只不过偏重存储功能而非运算功能,因此业界多半将此二者二分。不过今年包括了Sun和IBM,都率先发难推出混用机种产品,促使市场开始思考加入运算能力的存储设备,是否更适用于作虚拟化此类的应用。

例如IBM的高阶存储系统DS8000,就已经搭载了自家的Power5+处理器,如此一来与其它功能可让管理员将这套“Shark”系统切割为不同的分割区。

外电报导,IBM表示一台DS800可当作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同系统来用;未来,服务器的负载则可转至存储系统上执行。

Sun则是推出X4500,表示这种混用机型用在需要将大量数据,比如视讯串流传送于网络者。

“不过刀片存储这类的混用系统不太容易成为主流,”IDC台湾服务器与存储系统分析师钟尉彰说。原因在于大部分的企业用户都已建置了存储设备和SAN网络架构,因此不太可能援用此类的服务器当作存储空间。

“但是的确可以算成服务器的一项附加价值,”钟尉彰说。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