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通信市场,拥有世界上用户数量最惊人的潜在市场,中国通信产业的“大”已然是不争的事实。但“做大”做到极至,也不过是国际电信巨头们的蛋糕,只有“做强”,才能使巨大的市场优势转化为国家切实的利益。
有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通信市场,拥有世界上用户数量最惊人的潜在市场,中国通信产业的“大”已然是不争的事实。但“做大”做到极至,也不过是国际电信巨头们的蛋糕,只有“做强”,才能使巨大的市场优势转化为国家切实的利益。
因而在04年,信产部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向“电信强国”迈进的目标。可喜的是,在这几年里经过几代通信人的艰苦奋斗,中国通信产业已经在“做强”之路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并且在政府、运营商、设备商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通信产业的“做强”之路走得很扎实、很从容。
今年的ITU世界电信展在香港举行,就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通信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获得了世界上的肯定。西方世界永远只尊重强者,参展成本、住宿等问题固然是主办方选择香港的考虑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国际电信市场相对低落的同时,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则始终保持一种高速上扬的势头。国内通信企业的崛起在ITU展上也得到了体现,据悉这次参加ITU的中国参展商包括香港地区在内达到总数的1/3,与03年的5%有了极大的突破,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日渐强大。此外展会特设“中国日”,也对中国通信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做了正面的肯定。
中国要做“电信强国”,必须有一批国际化的通信企业作为基础,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光吃中国市场这块蛋糕,中国的通信企业永远长不大。中国在加入WTO后,市场日益与国际市场连成一片,国外企业在拼命挤进来,国内一些优秀设备商也在国际市场上占稳了脚跟、划出了地盘,并且在一些领域占据了领导地位。华为、中兴近年来屡屡在国际上攻城掠地,与老牌通信公司同场竞技屡占上风。华为的路由器在国外市场占据了高中端的大量份额,甚至思科这一主要竞争对手都抛出了橄榄枝,在电信展上表示希望能够与其合作。近日随着华为3COM的多赢结局,更为华为的海外战略做了很好铺垫。中兴不久前在印度打开了局面,他们同许多国外著名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光传输产品领域销售平均增长率已经连续3年全球第一。
不过客观地说,中国的通信产业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做强”之路仅仅跨出了一小步。
首先中国的通信产业没有完善的电信法,电信法的出台已经酝酿了20多年。随着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市场需要规范、体制需要健全、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仅仅依靠一部行业条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连产业管理主体、管理依据、产业链各部分的义务与权利都没有明确规定,在迈向“电信强国”的路上跌跟头在所难免。
其次中国的通信设备商虽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佳绩,但运营商仍需努力。国内运营商拥有着过硬的硬件设备和巨大的网络,在运营商中工作的也不乏优秀人才,同时还依托着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但目前并没有把这些优势转化成真正的实力。不久前有咨询公司对世界运营商进行排名,中国运营商无一入围10强。中国移动2006年收入预计大概为350亿美元,中国电信大概为216亿美元,与排名第一的德国电信的930亿美元差距颇大。
随着入世后对中国电信基础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电信运营商将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这片他们垂涎已久的市场,给国内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如果依旧仅仅满足于关起门来打内战,即便有政府的支持,这片市场依旧将被国外运营商蚕食。而如果想要打出去,中国电信运营商就必须改变目前对海外市场的不熟悉状态,并且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准备采取一些措施。其实国内运营商完全有能力走出去,海外也需要像中国制造商这样活跃的中国运营商。
此外长久以来中国通信的发展跟着欧美的脚步,国外上什么我们也上什么。当然这种“跟”也不是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有选择地学习、结合国情来发展。不冒进也不盲从,因此少走了许多弯路,现在这段路已经走完,中国的通信技术水平已经追上了世界水平,固话、移动网规模都超过了美国。那么接下来已经没有可供我们学习的榜样了。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如何找出一些值得做的业务,将是今后行业内决策者们值得关注的地方。
最后,中国通信发展中自主创新的东西依旧太少,大部分的创新属于“加工型创新”,即引入国外技术根据中国国情加以改进,“十一五”规划中对自主技术、标准的重视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点。不过随着TD-SCDMA的越来越成熟,中国的自主3G标准也将走向世界,目前韩国已经签定协议将布实验网,香港作为向国际进军的演示舞台也开始了示范网的建设。如果时机把握得好,将为中国成为“电信强国”提供巨大助力。
作者:蒋均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