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第五届超频大赛获奖选手感言

互联网 | 编辑: 孔庆祎 2012-03-05 15:26:00转载-投稿

韩霄林获奖经历:  创立了原OCP玩家联盟,并担任队长一职,多次夺取全国甚至是世界级的桂冠,现担任极之玩家堂的外联负责人。也曾担任过多家硬件门户的编辑及评测员,而后创立了玩家堂-www.itocp.com。

韩霄林获奖经历:

创立了原OCP玩家联盟,并担任队长一职,多次夺取全国甚至是世界级的桂冠,现担任极之玩家堂的外联负责人。也曾担任过多家硬件门户的编辑及评测员,而后创立了玩家堂- www.itocp.com

曾获奖项:2005年9月 小熊杯DFI超频英雄会比赛 获得三等奖
2006年4月 影驰我为超频狂大赛 第5名
2006年5月 技嘉i975x超频大赛 第1名
2006年5月 ATI杯DIY装机大赛 高端组预赛第2名
2006年6月 OCER 双卡比赛 低端组第2名
2006年9月 GIGABYTE扣肉大赛 风冷组专业组两项冠军
2006年11月 ASUS超频比赛 优秀奖
2006年11月 七彩虹九段玩家北京站/上海站表演嘉宾
2007年3月 小熊在线10周年DIY装机超频大赛 总裁判
2007年3月 ASUS板卡策略发布会 表演嘉宾
2007年6月 Biostar MCP68体验大赛 邀请嘉宾
2007年7月 电脑报nvidia九段玩家七彩虹杯超频比赛亚军
2007年7月 MSI寻找中国超频第一人邀请嘉宾
2007年8月 Gigabyte亚太区超频挑战赛中国区预选赛冠军
2007年9月 Gigabyte亚太区超频挑战赛总冠军并当场成功打破世界外频记录 赢得技嘉终身成就奖
2007年10月 AMD杯DIY超频大赛 策划以及总裁判
2007年11月 AMD黑盒5000+北京决赛总裁判以及技术解说
2007年12月 abit超频大赛策划以及总裁判
2008年6月 北京极限训练营表演嘉宾
2008年7月 西安极限训练营表演嘉宾
2009年6月 酷睿英雄会冠军
2011年第四届AMD超频大赛北京复赛及全国总决赛 裁判
2012年第五届AMD超频大赛北京复赛及全国总决赛 裁判

首先很荣幸能够成为第五届超频大赛的评委,由于之前也连续参加了AMD的各项活动和比赛,而且从选手到裁判、技术解说和评委,不仅参加比赛的次数很丰富,并且还是以不同的角度身份去参加,所以感想颇多,抽空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第一次参加AMD的活动要追溯到2006年5月,那个时候是ATI杯的超频比赛(当时ATI还未让AMD收购 )。当时的比赛参加的人数,规模,再到场次,都没有现在一半的风光,但是由于当时在中国而言,也算是一个开头,所以当时的超频爱好者的热情并不比现在的差。

而且,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极限超频的概念,大多数观众甚至是超频爱好者都没听说或者见过极限超频。我记忆最深的是,当时有一个小伙子,直接拿起干冰就往嘴里塞(把干冰当成冰了,估计是想尝尝极限超频所用的冰块有啥滋味),结果不到一秒就吐出来了,还把舌头冻伤了,我看到想笑却不能笑,憋得内伤啊。

再过几年,大家瞧热闹的劲慢慢就淡了,甚至一些叔叔阿姨都知道了,那个冒白烟的是叫什么液谈,零下190多度,心想“这群娃也真够拼命的,超频就超频呗,还用这么危险的玩意。”

但是比赛却越来越热火了,因为参与和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起来,虽然还是不乏一些仍然没瞧过来看热闹的,但是知道极限超频的人越来越多,连带着,参加的选手越来越多。举个例子,当时最早的超频战队只有两个,一个是我所属的OCP玩家联盟,一个SPEEDTIME超频战队,两队当时在各个比赛中都相互竞争,也拿走了不少桂冠,现在我们两队终于合并在一起了,慢慢发展拥有近百人的爱好者,可是即便如此,外面还存在着至少5个战队。这也是这么多年像AMD这样的厂商去支持,去推动这个圈子甚至是产业的结果。

这次的比赛办得可谓相当红火,非常之有特色,可以说是我参加过最好的比赛之一。为何还要加个之一呢,不是因为这次比赛不够顶尖,而是不同的比赛之中注重点不太一样,有些比赛注重规模,有的比赛注重成绩,有的比赛注重参赛人员。我觉得AMD这次比赛成果优异之处在于综合,从前期的招募,再到复赛的角逐,最后到了总决赛的决战,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惊喜。而且不仅仅是身为评委的感受,因为我们队这次有幸占了决赛的一半以上的名额,又有余孟遥去表演,还有我做评委,另外我们玩家堂的同事也作为媒体过来报道和采访,大家在沟通之后都一致认为,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看,这次比赛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比上界有很成足的进步。这个进步是AMD的一个传统,不仅在活动,还包括产品,我后面会提到。

当然比赛现场还是有一些波折的地方,比如说当时分为三组比赛,分别为水冷组、极限级和显卡组,而有些选手是参加多个组别的比赛的,但是中间并没有休息时间,选手中间连换装备的时间都没有。当时我就去和主办方去反应了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也举办过活动,以前定好的时间进程一般是不允许修改,尤其是这次的环节过程较多,就更难了。但我没想到的,主办方很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每个环节中间让选手休息5到10分钟,虽然不多,却大大缓解了选手换装备的压力。在这一点上,AMD是真的为参考选手考虑,而不是仅仅让比赛“圆满结束”。

在这次比赛中的成绩也是另我惊讶的,首先是余孟遥打破了个人和国人的记录,主频达到了8G,当时就把我震撼了一把,因为这只是用液氮超出来的成绩,而并非液氮(液氮的温度比液氮低50多度),当然,这和这次专门从美国Aaron嘉宾的协助有关。结果到选手极限组比赛的,张明仪的7.89G和PETPET的7.87G也把我吓了一把,这成绩还相当接近,选手水平和临场发挥所造成的差异,并不能拉大AMDCPU 之间的距离,所以说最重要的还是得有AMD CPU良好的成绩作为基础。

水冷组和显卡组也打得非常激烈,尤其是显卡组的两位XPOWER队员也是咬得十分接近,我要不停来回更新分数,而我们队的一位队员因为驱动问题,始终跑不出来正常的分数,也无法参与竞争名次了。尽管限制了显卡的散热只能局限于风冷,但是AMD的Randeon 7970不愧为当今地表最快的显卡,几乎每位选手都能拿到3DMARK11 P一万以上的分数,当然也离不开AMD CPU的加持,好多选手还采用液氮来超CPU,直接6G开跑3DMARK。

整体而言,本次比赛跑出了非常理想的成绩。但再好的成绩,也是会给超越的,不知道下届AMD超频比赛,又会出现什么的精彩呢?

在中间我插一段我的DIY历程:我从1998年就开始接触DIY,至今已经10多年的历史了,回想一下这10多年的发展速度还是真快。我第一个喜欢的CPU是AMD的k6,当时的性价比很高,整数运算能力很强,但浮点运算(即3D运算)能力一直比较弱。

我真正拥有第一颗AMD CPU,是不久之后的DURON 600MHZ,也就是socket A的K7,从那个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超频,就是因为这颗CPU在当时有着非常棒的超频能力,可达950MHZ,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AMD,是这颗产品良好的超频潜力,才带我走进超频的道路,让我拥有获得之后很多桂冠和荣誉的机会。

下图是一颗AMD Duron 600,为改倍频我把L1桥焊上了,后续用防水胶加固,这样比用铅笔连接要更为稳定。

从那之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疯狂喜欢着AMD的产品,成为一个忠实的AMD粉丝,而且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不少人是和我一样狂爱着AMD,以至于发展到K8的时候(Athlon 64时代),AMD粉丝居然成了一个荣誉勋章,因为你选择AMD,就意味着你比普通人更懂电脑,更懂DIY。当然了,在K7时代,我也先后换了几次CPU,而且都是后面被誉为“经典”的产品,不仅好超,而且性能非常棒,一共为ATHLON(THUNDERBIRD)750 ATHLON(THUNDERBIRD) 1G 、ATHLON XP 1700+、 ATHLON XP 1800+ ATHLON 2500+(BARTON)。

下图为买的两颗ATHLON XP 1800+,都是低电压版,不加压轻松2.3G,其中一颗可以超到2.5G长期使用。

ATHLON 1G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产品,它是第一颗超过1G的CPU,而且性价比超高,性能整体都非常强,就是当时核心上没有壳,拆来拆去容易把核心挤崩了,另外就是发热量较大,散热搞不定的人是玩不起AMD的。另外要说的是,我当时利用水冷,把一颗ATHLON 1G超了一个最高外频的世界记录,也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世界记录:http://www.yesky.com/20010312/164125.shtml (当时我的笔名是椰榴樱 )

除此之外,我在那个时代还玩过ATI RADEON 8500和ATI RADEON 9500,值得一提的是9500,改成了9500pro,性能提升30%以上。

下图即为我的ATI RADEON 9500(PRO)。

前面也说过,到了K8时代,就迎来了AMD第一个黄金时期,大家甚至以用AMD为自豪,原因是这款产品实在是太优秀了。AHTLON 64不仅仅是性能超强,而且以前的缺点-核心容易损坏,发热量较高,全都成为了历史。不仅如此,在着INTEL P4(奔腾4)的高发热、低性能的衬托下,AMD的发热量反而一举扭转了之前的劣势,还成为AMD所有产品的特些-低能耗,并且一直保持这个优点至今。

下图为当时的ATHLON X2 64超频平台 。

但AMD没有弱点显然也不是不可能的。ATHLON 64当时可以席卷整个DIY,但有一些人对AMD不满,比如说,极限超频发烧友。注意,这里指的是极限,一般的超频发烧友还是首先AMD.为何AMD的CPU在极限超频这块一直不太给力呢,说白了有两点:

1. AMD的CPU 有COOL BUG。这个COOL BUG是指在过低的温度下不能正常工作,AMD CPU普遍在0下40度到0下90度之间,就会出现超频失败,甚至无法点亮机子的过程。当然了,在普通的风、水冷超频中,根本不可能会出现0度及以下的低温。

2. AMD CPU尽管性能很高,但频率一直很低,虽然整体性能要比当时的被称为“高频低能”的INTEL 奔腾4要好,但是频率低看上去总是有些遗憾,当时我记得最高的CPU主频记录一直由INTEL把持,从7G到8G一直都是。

这个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这两点弱点,又成了现在AMD的优势:
1. 现在我们的AMD CPU几乎不存在什么COOL BUG,在0下200多度时会越战越勇,完全没有COOLBUG,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整天要防止温度过低来反复调试冷却剂。我以前还为此整理过一个表格:


现在如果是超AMD的话,已经不再需要这张表了,而如果超INTEL的话,还是需要,因为INTEL的coolbug一直保持在0下70到0下110度之间,说实话,INTEL并没有退步,只是AMD进步太大了。

2. 随着制程和工艺和提高,再加上AMD coolbug的消失,所以AMD在主频上也在发神威,现在AMD早已经 拿 下了世界最高主频的记录:8.58G。

没有COOLBUG后的液氦超频助AMD打破了世界最高主频

所以我们从头来整理一下整个AMD在超频DIY这块的历程,k6到K6-3,浮点性能太弱,到了K7就成为它的优势。到了K7,核心易碎和发热量高都成了玩家诟病的地方,而发热量在K8之后居然成为了优势。到了K8,COOLBUG和主频低是AMD唯一在超频上的绊脚石,而到了现在,重新成为了其优势。

所以从此可以看出,AMD是一个非常令人尊敬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制造一个完美的产品,但如果不停的修补缺点,更让缺点直接转换成优点,这样的公司如何不伟大。我个人甚至认为,产品的一时输输赢赢都无所谓,关键是这个公司的态度,有没有为用户着想,有没有把产品日益完善,有没有一直在进步。

而超频本身也是不断的超越,一次又一次的把过去抛在后头,没有谁可以一直处在顶峰,但是可以永远保留追求极限的精神,正像AMD一样,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追求进步,在我们看来,AMD其实也是在不断超频。希望在未来,AMD可以创造出速度更快、功能更先进的产品,让我们超频玩家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最后来一张我们极之玩家堂的合影: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