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做媒体驱动产业 陈啸谈广告营销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6-12-26 22:40:00转载

从操作系统到网络门户,从Windows到广告用户,微软这个软件巨人开始将目光移向广告营销。原因或许很简单,广告业的全球总产值是远远超过软件业的。也因此“微软将要做一个媒体驱动型的产业,而不再是大家心目中都的传统的软件公司。”微软在线服务集团中国区销售总监、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MSN中国)销售副总裁陈啸称:“我们是一个纯粹网络广告收入的公司。”

微软首先整合了具有广告价值的资源,在全球发起广告品牌整合策略,这些资源除了Windows Live和MSN中文网,包括Office 2007和被称于明年进入中国的Xbox游戏机等也被囊入其中。除了微软在线用户,还有数百万台PC、游戏机、掌上电脑以及移动设备等相关数字领域中的用户,也将在应用时,看到广告。

中国市场广告用户每月涨3倍
陈啸曾用“江宽不碍船行”来形容中国广告市场的潜力大,那么这个正式运营1年零7个月,只有150人左右的公司已在广阔的中国广告市场划行多远了呢?

“第一年有78个广告客户,之后每个月都确保3倍的增长。”陈啸介绍说,“微软邮箱的门户广告都是广告客户投放的。其中采用CPM(每千人成本)收费方式‘今日焦点’的弹出广告,2007年1月份的定单都已经卖完。”按照陈啸的解释,“微软数字广告解决方案是一个一体化的服务供应方式,使广告商们可以每个月在MSN网站上与超过4.65亿的客户联系,并通过Windows Live联系到数百万相关人士。”

因此MSN并不是靠合作伙伴的“加盟费”生存的。“我们的合作伙伴确实要给MSN付出一定的费用。但是这部分非常小,MSN的盈利主要还是来自于广告。”

MSN做门户影响力有待提升
不过MSN中国门户的广告销售并不像MSN弹出广告或者Massager中的广告一样抢手。陈啸承认“MSN目前的最大问题是影响力还不够”。

虽然MSN每年都在以15%~20%用户在增长,但按照微软的计划,更希望把MSN做成门户的品牌。陈啸认为提高影响力的关键一点是“要把它当做一个媒体去经营,而不是当做服务去经营,这个差别还是很大的。”MSN网站影响力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整合的品牌,让公众知道MSN中文网。MSN将通过增加服务来达到这些目标。

目前MSN每个月有4500万的独立用户,2亿的访问量,而且这些数字每个月都在增长。MSN中文网站的内容合作伙伴也将由第一年的7个,在未来一年内,增加到21个网站。陈啸说,“这个数字还是在我们控制之中,没有让他一下子膨胀。”

为随意浏览精简内容
在这个流量巨大的网站背后,MSN中文网编辑只有7个人。而选择内容合作伙伴并不是因为人少。陈啸的解释是,一是在市场已相对饱和情况下,要基于微软的品牌优势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来;二是本地的合作伙伴有这样的需求,“我们的优势之一是流量,不管是门户还是Messenger。而MSN用户它浏览特性是‘随意浏览’。于是我们就精简。网站上最后剩下只有12条不到的信息,但这就是我们海量浏览量的来源。”7人的编辑队伍主要的工作也就是精简。

机构的精简更显出人员的重要。对于罗川离职后,MSN仍然可以正常运作,MSN副总裁陈啸感到很满意。此前有消息称,目前代替罗川兼任中国区总裁的美国人庄毅礼并不会长期做中国的具体工作。庄毅礼说:“我只是代理这个职位,我觉得能领导微软中国区的人一定要在语言和知识方面非常熟悉这个市场。”

但目前MSN中国还没有正式的领军人物。据透露,新的人选在半年内出炉,且肯定还是中国本土经理人,不过无论谁上任,都将坚持广告为主的经营策略。

相关说明:CPM(每千人成本)
网上广告收费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来收费。按访问人次收费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的惯例。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 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 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传统媒介多采用这种计价方式。在网上广告,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 数。比如说一个广告 横幅的单价是1元/CPM的话,意味着每一千个人次看到这个Ban-ner的话就收1元,如此类推 ,10,000人次访问的主页就是10元。至于每CPM的收费究竟是多少,要根据以主页的热门程度(即浏览人数)划分价格等级,采 取固定费率。国际惯例是每CPM收费从5美元至200美元不等。

其他计费方式包括: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点击成本、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CPR(Cost Per Response) 每回应成本、CPP(Cost Per Purchase) 每购买成本、包月方式、PFP(Pay-For-Performance) 按业绩付费、CPL(Cost Per Leads)以搜集潜在客户名单多少来收费、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等。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