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数据通信史:在转型中成熟

互联网 | 编辑: 何毅 2012-07-03 14:38:00转载

“如果用转型两个字来形容我国数据通信的发展历史,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一位浸淫数据通信领域多年的专家曾经向记者这样表示。

“如果用转型两个字来形容我国数据通信的发展历史,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一位浸淫数据通信领域多年的专家曾经向记者这样表示。

从以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为标志的传统数据通信网络到以IP为标志的现代数据通信网络,从ATM与IP的辩论到IP已经成为网络的基石,从现代数据通信网络再过渡到NGN,数据通信经历了数次辩论和更新换代。每次技术的进步总能推动网络的进步,同时造就一批民族企业的成长和成熟。

不断演进的网络

虽然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有着很大的差异,但由于传输、交换、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最初的数据通信业务基本上都通过已有的电话通信网络来实现。然而,由于公用交换网(PSTN)传输速率不高,一般小于4800b/s,误码率一般为10-4,呼叫接续时间长,接通率低等原因,所以我国后来发展了专门用于数据通信的公用数据网,在建设初期,这些公用数据网一般基于X.25协议。

进入70年代中后期以后,基于X.25协议分组交换数据通信迅速遍地开发。到1996年底,公用分组数据网CHINAPAC已通达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及重要乡镇2000多个,端口总容量超过10万,用户总数近4万。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已通达全国地、市及部分经济发达县城约1000个,端口数总容量超过10万个。不过,进入90年代,随着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T提出了ATM的概念,描绘未来的电信网络是B-ISDN。我国也快速建立了ATM网络,当时中国电信ATM宽带网覆盖了31个省会城市和绝大多数的地区城市,2001年,ATM用户已达74000户左右,网上有多个厂家的机型。当时,绝大部分电信专家认为ATM可以一统天下。事实上,在技术层面ATM也的确做到了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宽带业务和窄带业务的完全综合。但是ATM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不是最杰出的也正是其致命弱点。

而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IP技术开始受到业界的重视。互联网的开放性、中立性和简洁的技术体系使得人人参与互联网,实现了anythingoverIP,数据通信网络开始向全IP转型。目前,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了网络向全IP转型的进程。

走向下一代网络

为了适应以IP业务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几年前启动了下一代网络NGN的研究。NGN的体系架构试图打造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使得运营商能够控制和管理基于IP的网络并具有业务管理的能力。并让网络的体系具备融合的能力,在业务层面具有灵活扩展和组合的能力,在用户接入层面能够进行接入控制、标识和管理。

NGN从概念提出开始,就受到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关注,并进行相关的试验或组网。其中,原中国网通从2001年2月开始试验,2001年底在北京、杭州、广州、宁波等地建设商用试验网;原中国铁通于2002年3月开始其软交换商用试验网建设工作;中国电信也于2002年初开始在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四城市进行NGN试验。

目前,软交换已经成功已经遍布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固定和移动的网络上。2005年,我国成功地启动了国际基于软交换的NGN系列标准的研究,已经制定了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国际标准系列,形成了多个国际标准草案,树立了我国在NGN领域的学术地位。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