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对于移动终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已高于PC,为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安装杀毒软件成为消费者的固定流程。随着病毒的大量繁衍,市面上的安全软件种类也在快速增加,选择哪一款杀毒软件让用户难以抉择。而杀毒软件厂商之间持续不断的恶性争斗,更让用户对安全软件的“质量保证”产生质疑。
智能手机时代到来 安全厂商硝烟四起
2010年是智能手机的年代,Andriod开放平台的出现,像一把双刃剑,即催生了应用市场的繁荣,也导致大量手机病毒繁殖。安全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除网秦这类一直致力于手机安全的厂商外,像金山、瑞星等老资历的PC安全厂商抓准时机,在手机安全市场大规模布局;安全行业新生360、QQ也不甘示弱,360将免费模式照搬入手机,安全厂商大战转入手机用户的争夺。
自2008年瑞星首曝360“后门”事件后,至今双方口水战不断。另一方面QQ与360的“3Q”大战更是为互联网行业赚足了大众的眼球。360隐私保护频繁曝出QQ偷窥用户隐私提示,让双方陷入僵局,事后腾讯公司副总裁刘畅曾哽咽表示:“对于这场战争我们过去更多的是忍让,希望能还给用户一个安宁。”
在记者看来,这次的大战最终受伤害的其实是消费者,在大众心目中安全厂商是安全的权威代表,用户非常重视安全厂商的威胁提示,利用此方式竞争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实在有违商业道德。当安全厂商以指责对方“不安全”来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杀毒软件时,消费者则开始质疑安全软件的“质量”到底是否有保证。
消费者质疑重重 安全厂商面临信誉危机
在网秦6月发起的全民安全感大调查活动中,调研数据显示除了一直备受关注的个人照片、信息泄露问题外,消费者对于安全服务厂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更为看重。这个调研数据真实反映了当下消费者对于安全软件的态度——质疑与困惑
网友微博表示:“现在杀毒软件这么多,每个都说自己拥有最精准的杀毒技术,但不是被爆出有漏洞,就是互相掐架,都不知道哪个品牌值得信赖了。”更有5%的消费者在调查中表示不相信安全软件,与其安装杀毒软件,不如让手机“裸奔”来的痛快。
消费者对于安全软件的不信任,映射着当下安全行业体制的不完善。金山集团董事长兼CEO求伯君对此表示,软件从业者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良心或素质,做软件不仅需要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应该更加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和使用权。
知名消费电子和互联网行业专家磐石之心发表评论“手机安全软件和手机杀毒软件不能划等号,”他强调,当手机成为个人生活秘书,手机安全软件要承担的是更多责任。与其竞品间互相攻击夺取用户,不如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完善的隐私保护。
属性所致 安全厂商责任大于一切
早在几年前,欧盟便提出要软件厂商为自家产品的安全性负责,但受到多方阻扰,法案推行一半被迫中止。此前,赛门铁克总经理白帆在媒体采访时提到,安全软件厂商肩负极大的责任。网秦CEO林宇也认为安全服务厂商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存在极大区别,盈利只是支撑企业运转的资本,绝不是唯一的目标。
2010年金山、百度、腾讯、瑞星等十家企业联合发起了互联网软件自律联盟,宣言中称:“用户权益高于一切,让用户正确获知软件价值是我们所应遵循的道德底线。”在今年6月,网秦正式宣布将以“为用户的移动生活提供安全感”为网秦的企业使命,所有战略规划、业务推广都将以此为核心,肩负起保护用户移动安全的责任。
林宇表示:“当我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人民警察,他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保护人们安居乐业。安全厂商的责任是要保护用户的移动安全:坚守用户的信息安全;保障手机运行时安全无骚扰;确保手机遗失或被盗取时资料不会泄露。”
确实,安全服务厂商提供的是安全保护,这个特殊的属性也就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网秦《2012年上半年手机报告》中显示,2017年病毒手机感染量或超过1亿部,而报告中曝光的恶意软件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更是让人毛骨悚然。恶意软件已经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商业模式,相信在高利润的驱使下,病毒行业的发展将是飞速的,安全软件厂商应该及早停止内部的争斗,联合抵制病毒的入侵。
去年底工信部推出首部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以此规范安全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的保护。在政府条例的监督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安全服务厂商意识到自己身负的责任,真正以用户的安全出发,避免行业内恶性竞争,共同为移动互联网通信安全献出一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