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腾龙II代(75GXP)硬盘在市场上可谓是炙手可热,不过若从15GB的单碟容量来看,IBM似乎有些落伍了。前不久,单碟容量20G、7200转的腾龙III代(60GXP)硬盘终于浮出了水面。
去年,IBM的腾龙II代(75GXP)硬盘在市场上可谓是炙手可热,几乎成了每个装机朋友的“标准配置”。由于其性能出众,许多杂志、网站都授予了“编辑推荐奖”。不过若从15GB的单碟容量来看,IBM似乎有些落伍了。虽然其很早就推出了单碟容量20G的5400转硬盘DTLA 305020,但如今希捷、西部数据、昆腾等诸多厂商7200转、单碟容量20G的硬盘不断涌现,腾龙II代与它们之间的性能差距不断地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被反超。这就意味着IBM是时候出新品了。前不久,单碟容量20G、7200转的腾龙III代(60GXP)硬盘终于浮出了水面。
外观
从外观上看,III代(左)和II代(右)几乎是一模一样。
不过电子线路部分似乎作了相当大的变动,所以大家购买时要区分清楚。
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III代的PCB电路板中已找不到缓存芯片。它要么是被集成在了主DSP芯片中了,要么就是移到了板子的另一面(这是最有可能的,而当我们把硬盘拆开后证实了这一想法)。而且线路板变小了,DSP芯片原先的盖子也去掉了。更值得一提的是,III代的部分硬盘是在我国组装的。
规格
|
从上面我们不难发现,其实III代和II代在很多规格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将单碟容量提升到了20 GB。为了保证运行稳定,IBM将硬盘总容量降到了60 GB,也不失是一计良策。
在数据密度方面,IBM的腾龙III代硬盘从磁碟表面读入第一区的速度为494 MBit/s(II代为444 MBit/s),与希捷的酷鱼III硬盘一样。因此从理论上讲,他们都是读入速度的“领军人物”。
由于采用了AAM系统,IBM硬盘可通过软件调整性能。当你十分在意硬盘的噪音,而并不注重其性能时,你完全可以将硬盘设置为静音。相信用过腾龙II代硬盘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吧。这里我们给出设置为最快速模式的腾龙III代硬盘的噪音情况:
—1碟:2.9贝尔
—2碟:3贝尔
—3碟:3.1贝尔
测试平台
- CPU:英特尔铜矿600MHz CPU
- 主板:华硕CUBX-E主板、1007A版本BIOS
- 内存:现代2 x 128MB PC133 SDRAM
- 显卡:Matrox Millennium 4MB显卡
- 系统:Windows 98/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 测试软件:WinBench99、HDTach 2.61、IOMeter 1999.10.20
- 测试对象:
- IBM 60GXP(IC35L040)(常规模式/静音模式)
- IBM 75GXP(DTLA 307020)
- 富士通 MPG3102AH
- 希捷酷鱼III代
- 西部数据鱼子酱(WD200BB)
- 昆腾火球PLUS AS
- 迈拓DiamondMax Plus 60
性能
◎ 寻道时间
厂商宣称的指标是: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8.5ms,磁头转动时延(Rotational Latency):4.17ms,平均存取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即为以上两者之和,为12.67ms。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WinBench99测试下,腾龙III代60GXP的平均存取时间为12.8ms,这个测试结果与厂商所宣称的指标基本相符,令人满意。且由以上数据我们又可以看到,常规模式下的60GXP(非静音模式)在所有单碟容量为20GB的硬盘中平均存取时间是最快的。可喜可贺!
◎ 数据密度(Data Density)
由于数据密度与磁盘传输速率(Disk Transfer Rate)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通过测试硬盘的传输速率来间接表征其数据密度。
然而测试结果不免令我们有些失望。希捷的酷鱼III表现一如既往,在数据密度的测试中抢得状元。屈居第二的腾龙III代60GXP仅以700KB/sec的劣势败下阵来,其表现仍十分抢眼。这个结论是我们在UDMA33模式下测试得到的。而当我们在UDMA66/100下测试时,其结果令我们感到欣慰,60GXP的表现大大提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和其高速的磁盘读取速率与相对较低的磁盘缓存读取速率有关吧。
为了进一步了解腾龙III 60GXP的数据密度,我们分别测试了与磁盘外道和内道的传输速率,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从其传输速率可知,在磁盘外道的数据密度几乎是磁盘内道的近两倍。但是由于磁头定位是从0磁道开始的,因此用户并不需要担心这种结构会对性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 平均读写速率(Read and Write Rate)
我们所关心的还有硬盘的读写速率,这次我们使用的测试软件是HDTach 2.61,其测试结果如下:
读取曲线
UDMA 33模式
UDMA 66模式
UDMA 100模式
从平均读取速率来看,结果与数据密度测试时的结果一致,腾龙III代略逊于酷鱼III代,但优于其他品牌。测试中,我们发现在UDMA 33模式下,腾龙III与酷鱼III的表现都难以令人满意。不过一旦到了UDMA 66/100,他们的表现却是一鸣惊人,可能是IBM和希捷的工程师都懒得在这种快过时的协议上多花功夫了吧:)
在平均存写速率的比较中,IBM腾龙III代拔得头筹,紧跟其后的是迈拓。
综合读写两方面,IBM腾龙III代的表现的确抢眼,可谓上品。
◎ 腾龙III代的Business Disk WinMark和High-End Disk WinMark
所谓Business Disk WinMark是指作为商用机时硬盘的综合性能评分,而High-End Disk WinMark即为作为高端服务器时硬盘的综合性能评分。
以下是我们分别在Win98(FAT32),Win2000(FAT32),Win2000(NTFS)下用WinBench99测试所得到的结果:
◇ Win98(FAT32)
从以上数据可知,IBM,迈拓和昆腾三者指数相当接近,难分伯仲。虽然在不同的UDMA协议下,三者的排位相对有些出入,但总的来说IBM仍是赢家。
在这张图上IBM的优势尽显无疑,连IBM75GXP也稳稳站住了老二的位子,厉害啊!
◇ Win2000(FAT32)
在Win98下,我们对该项评分很难确定谁是真正的龙头老大,分析其原因,相信是由于Win98这个相当不稳定的操作系统所致吧。因此,我们在Win2000下又做了一下测试,结果相当喜人。IBM 60GXP再次稳做头把交椅,这一结果也间接证明了Win98的不稳定,呵呵。
哇!结果惊人。性能相比Win98提高了近12%!
◇ Win2000(NTFS)
在UDMA66/100下IBM 60GXP的优势仍然相当明显,但UDMA33下,却是让昆腾占了先机。
如果做个计算,我们会发现腾龙III代与性能其他单碟容量为20GB的硬盘相比,其性能高了近19%,真是不可思议啊!
在UDMA 100模式下,腾龙III的得分几乎超了西部数据17%。
小结:在WinBench 99测试中,IBM腾龙III代硬盘无疑又成为了赢家。从我们以往的测试经验来看,很少有硬盘能够在高端测试中,得分超过3000。腾龙III代却做到了!
◎ Intel IOMeter
为了进一步比较60GXP在常规模式和静音模式下的工作性能,我们用IOMeter对IBM 60GXP(IC35L040)和IBM 75GXP(DTLA 307020)的常规模式和静音模式下分别作了测试。下图显示了文件服务器模式下的负荷量与总I/O的关系:
毫无疑问,IBM 60GXP继承了75GXP的多数特征,在常规模式下,两者更是惊人的相似。只是在静音模式下,60GXP的高端性能更为出色,有趣的是,在高端60GXP的常规模式和静音模式的性能几乎相同,这可能是因为60GXP中加载了更高频率的芯片吧。
综上所述,我们已对各个品牌的硬盘的综合性能(分别在大、中、小数据负载下)作过了评测,现将其总结如下:
结果和我们预期的一样,IBM腾龙III代60GXP在各种服务器上测试不负所望,与其他品牌硬盘相比,优势明显。
◎ 温度特性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腾龙III代的温度特性。
为了测试它的温度特性,我们在主板上外接了一个热敏二极管,并在IOMeter测试的同时进行了2.5小时的连续硬盘读写操作。在室温22℃时,我们不加任何散热风扇,测试一结束,立即重启系统,并从BIOS(1007A)中读取温度。
我们分别在单碟和双碟的情况下进行了温度测试,毫无疑问,双碟要比单碟模式发热量更大一些,但是使我们感到吃惊的是,IBM腾龙III代作为一个双碟系统,其发热量要远远小于其前辈腾龙II代的双碟系统,温度相差达到5℃。
总结
IBM的这款新硬盘毫无疑问非常的快,在Benchmark、文件系统和人工测试中,它都显示了卓越的性能,有些测试甚至领先竞争对手达20%,这的确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然而,我们必须指出,腾龙III代在文件系统测试中所表现出的优良性能可能是由于我们所作评测的硬盘容量大小不同所致(Winbench的得分很大程度上和硬盘簇的大小有关,而簇的大小又和硬盘容量有关)。
而且,我们不得不提醒大家,这款硬盘的cache缓存芯片被移到了线路板的内侧。这样可能导致芯片过热和数据丢失。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多虑,但是说实话,我们并不推荐不加任何散热设备让这款硬盘在机箱内快速运转。
我们认为,腾龙III代比起II代并没有很大的革新,只不过延续了II代的一流性能;目前在性价比上不如II代。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其他硬盘厂商的新一代高性能产品能早日推出,也好让消费者在装机时有更多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