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机九大误区

互联网 | 编辑: 2001-05-27 00:00:00

10年前的PC还是一件奢侈品,家用电脑可谓可望而不可即,选购电脑的人大多都是专业认识,非常精通产品特性,而如今,电脑早已开始普及,正逐渐成为普通家电的一员,因此,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都开始接触电脑,更多的人则开始考虑自己动手配置一台。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购买电脑的用户对电脑硬件都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并不了解如何才是配置妥当、平衡的一台电脑,产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误区效应,而另一些所谓的DIY高手在帮助他人配置电脑时过于注重个人爱好也对消费者产生了一些误导。笔者就目前常见的一些消费配置观念,综合总结出了九大误区要点,也可以称为九大要穴。


一、 一拖再拖,只为保值

这种情况在不懂电脑的普通用户处最为常见。由于整个电脑行业整体呈现一种降价的趋势,所以很多人在购买电脑时,往往打不定主意,盼望价格降到一个合适的程度后再购买。可是,究竟降到什么地步才叫合适呢?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把握准这个尺度了。

笔者的一位朋友考上高中时,他父母就计划为他买台电脑做中考优秀的奖励。可是,他父母看到电脑一天比一天性能提高,而价格则是一天比一天下降,心里一直打不定注意。开始时计划买一台奔腾MMX,后来发现Pentium II价格也几乎下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于是又想买台Pentium II。再后来,Pentium III又出现了,价格也贵不了多少,又想等一等直接买Pentium III。一直到现在,他自己高中都毕业了,电脑还是没有着落。前几天在街上遇见已经读大二的他,他说他终于打定了主意,计划过两天自己攒钱买一台Duron,不再等老爸老妈那遥不可及的"中考优秀奖励"。

一直计划购买,一直等待降价,于是便一直购买不成;这是很多准备购买家用电脑的朋友的共性心理,其实也是一个误区。


二、 盲目攀高,幻想一步到位

很多初次购买电脑的朋友,都有这样的顾忌:电脑更新换代快,自己将要购买的电脑会不会很快就被淘汰呢?所以他们购买电脑时,如果手头钱款比较宽裕的话,往往就追求一步到位"给我来上一台三年五年都不会落伍的电脑"。

殊不知,在电脑领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样的机器可以作到"三年五年都不落伍"。一般来讲,即使目前最高端的产品,在明年也只能成为中档的货色,而后年就会确定无疑地要成为低档商品,面临被淘汰的境地。

尽管笔者并不反对大家追求高端产品;可是,如果让笔者自己来选择的话,我却宁愿选择一台中低档价位的电脑。为什么呢?还是让我们以Intel公司的处理器为例,研究一下各大电脑厂商向市场投放产品的规律吧。

Intel公司的处理器大致可以分为高、中、低三档,比如当前的P4系列的处理器应属于高端产品,PIII系列的处理器属于中档产品,低主频的PIII以及新Celeron属于低档产品。高端处理器的价位一般都在人民币三五千元,中档处理器的价位在一两千元人民币左右,而低档产品的价位则在千元以内。根据惯例,Intel公司在一种新的高端处理器产品推出以后,一年左右时间内,它便会推出另一种新的处理器产品来取代该高端产品的地位,于是"老高端"产品在价位上就变成了中档产品,而原来的中档处理器也就降成了低档产品,原来处于低档地位的产品就会停产退出市场。

从掉价的幅度上来看,当前的高端产品将来演变成"中档产品",要掉价两千元以上;当前的"中档产品"将来变成"低档产品",掉价的幅度在千元左右;而当前的"低档产品",将来无论如何掉价,其幅度肯定不超过几百元。

其他的电脑产品也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存在着同样的规律。所以说,要购买电脑还应该根据需求购买,电脑并不是保值产品。


三、 求新求快,鹤立鸡群

这种情况相当常见,波及面多为菜鸟和稍懂一些电脑的用户,高手、老鸟级别则不会中计。主要表现为对CPU、内存、显卡,或者是硬盘等某一零件特别关注,尤其是CPU,由于目前宣传中电脑的主要等级标志就是CPU,某些菜鸟认为只要是使用高档CPU的电脑就是一台高性能电脑,而很多品牌电脑也利用了用户这样的思想,前一段时间曾经推出的"4000元PIII"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事实上电脑的整体性能受到很多零部件的影响,不可否认,CPU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除了CPU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硬件也占有很高的重要性。比如CPU最直接接触的硬件--主板,由于电脑中几乎所有硬件都通过主板进行连接,因此,主板的优秀与否关系到整台电脑的性能是否优秀。如某些4000元的品牌机,虽然使用的CPU是Pentium III,却在不引人注目的主板位置配上了一块SiS620主板,该类主板性能非常低劣,严重影响系统整体性能。

除了CPU以外,有些对电脑有着一知半解的用户对内存情有独衷。由于以前内存只有8MB、16MB时,系统瓶颈主要在内存容量上,导致使用Windows速度比较慢,到了如今,主流电脑配置内存都已经达到了128MB,部分甚至有256MB内存,而Windows对内存的需求也不如以往那样迫切,系统瓶颈已不是内存容量了。但是笔者却看到有些用户很夸张地用512MB内存来配合Celeron 633作为家庭电脑使用,问其用途却是用来上网。其实Windows 9X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ME)的内存管理能力比较弱,往往会莫名其妙吃掉内存而不归还系统,这样的情况在256MB以上内存系统中非常明显,一旦发生内存寻址错误,易导致死机,有部分软件甚至因为BUG而不支持多于256MB内存的系统。更重要的是Windows会建立一个与内存容量大小相同的虚拟内存文件,并视情况扩大文件容量。由此可见,盲目内存容量并非有利无害。


四、 管中窥豹?井蛙观天

这种情况出现面比较广,菜鸟老鸟都有可能遇到。举例来说,较易出现的情况有:


1、 只注意内存是否支持PC-133,而不注意内存CL可以达到多少。

2、 只注意了CPU的频率,而忽视了CPU的类型。

3、 只注意了硬盘的容量,而忘了考虑硬盘的转速、缓存容量等。

4、 只注意了机箱外壳是否漂亮,却忽视了机箱的实际质量。

5、 只注意了显卡的芯片,忽视了显存。

还有不少类似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跟第一种情况差不多,都是只注重了局部而忽视了其他,忘了考虑整体。由于每个零件的各种性能指标、功能特点都是种类繁多,所以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点好处就盲目追求,那么落入第二种误区也就是必然的了。如何避免产生这类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详细了解各类产品的主要性能标志,且必须全面化,不能以偏盖全,更不能突出一项而忽视其他。


五、 名牌不等于全才

品牌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选购因素。大厂、名牌的产品不仅口碑良好,而且做工精良,使用稳定性极佳,所以有人买产品非大牌、名牌不买。应该说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妥,但实际上过分追求品牌却也没有必要,因为各种产品的特点各不相同,没有全才,应该分情况来决定究竟购买哪类。

比如Kingston内存和Kingmax内存,前者是世界著名内存生产厂,生产出的内存稳定性好,价格高,但其PC-133 ValueRAM内存虽运行稳定,却被严格限制在133MHz@CL=3下,不仅无法使用133MHz@CL=2,甚至连100MHz@CL=2都无法启动,可见并非良好的内存产品选择;后者是台湾著名内存生产厂,其特殊的TinyBGA模式内存是独创的,有散热效果好的特点,但除此之外,无其他任何优势,事实上,基于普通HY芯片颗粒的内存与Kingmax内存无论从稳定性还是性能上说都不分胜负,但Kingmax 内存的价格高出其他内存不少,因此也没有特别必要去购买Kingmax产品。再比如,ASUS是全球最大的主板生产厂,其产品一贯以高档而著称,但即使是最好的主板生产厂也生产各种类型的主板,比如基于VIA Apollo Pro 133A的主板,或者是基于i815EP的。如果仅认准ASUS的品牌,却购买了一块基于Apollo Pro 133A的产品,显然性能不如其他公司生产的i815EP产品。

最著名的情况还出现在CPU界。众所周知Intel是CPU界的"老大",那么是否购买Intel的CPU就一定好呢?并非如此,Intel的CPU优势在于工作温度低,稳定性好、兼容性优秀,与其配合的主板丰富且性能高,但同频率下的Intel CPU运算能力不如AMD的K7系列,而且价格也更高,所以,如果只注意品牌而不注意实际使用用途就盲目选择,必定会懊悔莫及。


六、 性价比不是一切

价格是核心,这的确没错,但购买时没有必要过于注重所谓的性价比,要知道电脑配件市场早已成熟,其产品大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在同一规格中有一件产品价格特别低,一般来说其实际性能必定会打一个折扣。比如现在市场上大量流行的纯平17寸显示器,价格从1799到3800元不等,有些人认为1799元的纯平显示器性价比非常高。但是价格差距如此之大,其性能差别绝非可以忽略的。特别是数据指标基本相同的产品,价格差距也达到了数百元。实际上显示器的显象管有非常显著的区别,1799元的纯平17寸显示器使用的是国内生产的"长城管",简单说就是普通球面阴罩管加一层平面玻璃,显示带宽只有100MHz,甚至更低,而3800元的产品则肯定使用国外进口的平面珑管或者物理纯平管。懂行的用户肯定了解,阴罩管的画面质量和色彩都不能跟珑管显示器相比,因此价格如此之低也可想而知了。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句话在电脑市场上还真的非常灵验。其实,任何人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考虑性价比是否合适,至于买价格不菲的电脑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在并不了解产品的性能的时候过于追求性价比则不妥。


七、 新产品有利有弊

新产品究竟好不好?如果要我回答,那是"好"。但是这个好字代表了很多含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其性能好,但并不代表它的稳定性也一定好。

Seagate Barracuda III在刚推出的时候是很多狂热DIY者第一选择,实际上,它的速度非常快,但其他方面则有很多隐患,比如噪声很大,发热量高,但不少用户忽略了这些而选择了它,最终却落得个数据全部遗失的下场。事实证明,第一批Seagate Barracuda III在上海上市后,返修率高达30%,甚至更多,许多用户数据损失后欲哭无泪。

Intel i820芯片组推出时只支持RDRAM,由于RDRAM价格太高,无法普及,所以Intel又推出了MTH芯片,将i820与MTH组合后可以让i820主板使用SDRAM。这个产品性能并不优越,但受到了不少用户的欢迎,可惜的是,推出没几个月,Intel就承认MTH芯片抗干扰能力弱,非常容易导致系统死机,允许退换。

由此可见,新产品不一定样样都"好",如果你不是疯狂的追新一族,那么最好不要在新品刚一推出就选购。螃蟹让别人去吃吧。


八、 过于追求产品升级性

很多朋友购买电脑时,尤其是选购组装机时,往往将是否有利于将来升级来作为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花很多的精力来考虑。这是一个误区。

笔者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我们选购一台电脑时,没必要考虑将来的升级;而是认为我们没必要把将来的升级看得太过重要。这是因为:实际上,包括Intel公司在内的各大电脑厂商压根儿就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大的升级余地,我们所谓的升级只是一厢情愿。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从奔腾系列的处理器开始,Intel公司推出的每一种有新技术含量的处理器,都不能或不适合在它的前一代产品使用的主板上来用。比如,多能处理器不能在"老奔"的单电压主板上使用;新Celeron无法在高电压的老主板上用;目前100外频的Celeron和PIII处理器不适合在早期的66外频PII处理器使用的LX主板上使用(用倒是可以用,但是谁会这样用呢)!

当然,可能你认为自己的升级频率很高,或许会有机会利用你的老硬件,但实际上目前的电脑市场新产品层出不穷,6个月时间一过就面目全非了,难道你的升级频率真有那么高?所以,我们在购买电脑时,如果要考虑将来的升级,那么就看一下主板上的内存槽和各种扩展槽是否有富余即可。其他的没必要费太多心思考虑。


九、 不超白不超

这种情况只有老鸟才会碰到,但也不得不说。其实买电脑是为了用的,超频也是为了用,因此有些超频是完全无意义的事情。

比如将Celeron 633超到950,那么其频率提升幅度达到了50%,性能提升也不可小觑,还尚有理由,但如果拿到一块Celeron 733,死命超也只超到825(75*11),那么我建议你还是不要超了,超频对CPU有潜在的危害,不仅降低系统稳定性,而且可能导致失去保修。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显卡上。

毕竟电脑的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


后记:

说了那么多,其实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各人有各人的习惯、用途、目的,比如超级发烧友当然有可能三天两头升级系统,而超频也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至于专业人士要选择专门的硬件,比如准专业3D制作的Premedia 3显卡也是理所当然。笔者在这里谈到的都是一些针对普通用户的误区,各位朋友可要小心不要掉进去哟! 

附注:本文已在2001年第十期《微型计算机》上发表。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