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手机套餐自由转换有多难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7-01-10 11:00:00转载

这到底是“办事效率低下”恶习在作怪,还是运营商们企图通过延长套餐自由转换时间,从而避免由此造成的“资费下降、收益下滑”局面?

虽然早在去年,国家信息产业部就发出通知,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移动运营商应保证企业内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使用该企业所有资费方案。此举意在打破运营商的单边霸权行为,同时还对打破各类套餐间的资费壁垒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当落实到具体运营商的行动上,就演变成了有条件、有限制的自由转换。

据1月9日《中国证券报》报道,许多用户反映:只能实现套餐整体转换,而不能选取各种套餐中最适合自己的某一条款,来实现优惠的叠加。

对此,电信运营商相关人士表示,要想实现完全自由转换还要再等两年。

但是,运营商对于推迟实施国家相关规定的理由却显得很勉强:北京移动相关人士表示是因为计费系统需要更新改造,需要时间。笔者以为,系统改造确实需要时间,但对于一家大型企业而言,简单的计费系统改造都需要两年,那对于即将放牌的3G网络建设,又需要多少年呢?这到底是国有企业原有的“办事效率低下”恶习在作怪,还是作为企业的运营商们使出的缓兵计,通过延长套餐自由转换时间,从而避免由此造成的“资费下降、收益下滑”局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多年来,我国电信运营商在政策的保护下,在接近垄断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中移动、中国联通发布的上市年报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年来两家企业在话费等主营业务收入上获利颇丰。

与此同时,却是我国手机资费下降的坚冰长期难以打破。

在当前还不完全的市场化竞争中,作为买方主体的消费者的话语权得不到发挥和利用。而依托政策保障快速发展起来的运营商们,在获取足够的利润收益之后,还躺在政策襁褓中,享受着稳定的暴利。

这到底是企业的责任,还是政策过度保护的过失?说到底,就是我国的通信运营商们还未做好参与完全市场化竞争的准备。因为,业绩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利润的获得更不能说明企业盈利模式和手段的创新。关键是企业有没有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建立起一套可靠的盈利模式。

打破资费下滑的坚冰还要等多久?实现手机套餐自由转换真的那么难吗?笔者以为,这些都不难。降价只是一个动作就可宣告完成,实现套餐自由转换,也只需履行几分钟的变更手续。难的是为了应对由此造成的经营收益下滑,运营商们要不断地开发新业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消费者在通信消费之外,使用更多的配套和增值业务,保证经营业绩的稳定。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面对海外巨头的挑战。

国内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们到底有没有准备好?在市场中获利,就必须要遵守市场游戏规则。不作为只能说明心虚,并不能体现强势与霸气。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