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索尼旗下子公司索尼光领(Sony Optiarc)宣布将于2012年11月终止生产PC光驱,并于明年3月正式关闭。这家拥有大约400人的公司,大部分员工将提前退休。索尼2011财年的净亏损达到4570亿日元(合58亿美元),试图通过聚焦在游戏和图像传感器等核心业务实现重振。
Sony Optiarc目前占全球光驱市场10%~15%的份额,年销售额数百亿日元。但由于笔记本电脑市场萎缩以及与海外对手的价格竞争加剧,该业务的运营实为亏损。Sony Optiarc本土有90名员工,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工作,其他300人在海外工作。以后索尼的光驱产品将全部为贴牌产品。
如今光存储行业风光不再,很多人不再关注光驱产品,因为互联网成为了当前数字内容的最佳获取途径。但是并非所有的数字内容都已转为线上销售,所以很多人依然会选择光驱+光盘的方式。纵观整个光驱行业,索尼并未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但是索尼对光存储行业的贡献确实无法估量的。1982年,索尼售出了全球第一张CD光盘。
【索尼光领株式会社,短短的4年时光】
这家公司全名为索尼光领株式会社(Sony Optiarc Inc.),其前身为Sony NEC Optiarc,是索尼和NEC光驱部门于2006年4月合并而成,即Sony NEC Optiarc索尼日电光领株式会社。Optiarc字面意义上为“光学保存”,意在夺取光驱市场的第一位置。AD-7170A则是Sony NEC Optiarc所推出的第一款DVD刻录机。
2008年9月,索尼表示将完全收购Sony NEC Optiarc的所有股权,成为索尼的子公司,公司名称也瞬即改为了索尼光领株式会社。当年年初,索尼支持的蓝光光盘阵营今年稍早赢得下一代光盘规模争夺战。在今天大家的眼里,索尼的蓝光业务不过才刚走上正轨,蓝光刻录机还远未普及呢!
【第一张CD,来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灵感】
关键的人物则是大贺典雄(1930~2011),他是前索尼音乐娱乐有限公司总裁,由于努力推动了激光唱片(CD)的开发和应用,也被誉为“CD之父”。
上世纪70年代时市面还是以黑胶唱片(LP)为主流,但在1978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发的LD激光视盘终于走向市场,直径达到12英寸,并记录模拟信号。由于LD没有统一的标准,也造成了使用的混乱。
身为音乐家的大贺典雄,自然对音乐的音质和存储方式倍加关注,因此他坚信CD光盘可以取代黑胶唱片。就像我们现在争论SSD和机械硬盘一样,当时大贺典雄的观点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针对标准的混乱,大贺典雄发现,直径12厘米的光盘正好可以完整录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于是便将该尺寸定为CD光盘的标准。1980年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制定了CD-DA激光唱盘的红皮书标准。1982年,索尼率先售出了世界上第一个CD唱片——Billy Joe的52nd Street专辑。而在5年后,CD光盘在日本的销量一举超越了黑胶唱片。
【经典的Discman,值得回味的索尼CD随身听】
相比光驱产品,索尼CD随身听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索尼D-50是全球第一台CD随身听,于1984年发布,被命名为Discman,后来并入Walkman产品线。D-50配备了一个硕大的电池盒,当时这款产品的售价达到49800日元,体积达到127x36.9x132.5mm,重量也有590g。
索尼在1989年发布的D-Z555作为Discman的5周年纪念型号,成为了经典之一。这款产品声音异常柔美动人,清透华丽。它的出现,成了CD随身听压倒低端台机的一个典范。索尼在1995年发布的D-777也是Discman中的最经典型号之一。拥有超薄的外形,体积131x19.8x131.7mm,重量仅为175g。它第一次使用条形电池,以及先进的10秒ESP防震技术。
1999年,为了纪念随身听20周年,索尼推出了D-E01型号,它成为了Discman的绝唱,同时也是一款具有传奇型号的CD随身听15周年CD Walkman纪念版。拥有当时最新的G-Protection防震技术。但这款产品也是索尼CD随身听的末代辉煌。
【战乱年代,20世纪末的DVD标准之争】
光盘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影视行业,作为发行的载体,在1993年由索尼、飞利浦、JVC、松下等厂商联合制定了VCD标准。但由于其图像分辨率只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不能满足高质量的视频录制需要。
于是在VCD诞生几年之后,各家就进入了DVD标准的纷争时代,主要围绕着索尼飞利浦所主导的单面双层MMCD多媒体光盘和以东芝、日立、先锋主导的SD超高密度光盘展开。后来PC行业两大巨头微软和英特尔坚持支持一种标准,于是促使了两大阵营的合并。1995年新的标准正式出台,重新定义为DVD(数字多用途光盘),同时在1997年成立了DVD论坛,索尼、东芝、飞利浦、先锋、日立等都是最早的初始成员之一。
DVD SuperMulti(图片来自网络)
索尼飞利浦没有在DVD标准中取得胜利,于是将战火延续到了可刻录型DVD中,并于惠普共同推出了DVD+R与DVD+RW规范,而先锋则推出了DVD-R以及DVD-RW标准。这些都获得了DVD论坛的支持,加上DVD-RAM,DVD刻录技术便出现了多达三种规格的局面。
DVD刻录标准的众生相也造成了不少混乱局面,早期两大阵营是互不兼容的,后来出现了DVD-Multi和DVD-Dual,相对来讲后者拥有更好的兼容性。最终DVD-SuperMulti的出现实现了三种规格的大统一。如今的DVD刻录机我们已经不必考虑规格区别这些多余的问题了。
【与老冤家斗争的胜利,索尼创立蓝光标准】
延续了DVD的纷争,DVD论坛在制定下一代标准时也出现了严重分歧。2002年,Blu-ray Disc Founders成立,由索尼主导开始研发蓝光技术,并发表了蓝光光盘标准。2004年该组织更名为蓝光光盘联盟(BDA)。但DVD论坛所支持的是HD DVD标准,东芝是HD DVD的主导者。显然,索尼与东芝,在光存储标准上绝对是一对老冤家。
和以往一样,电影公司成为了决定哪种次时代标准胜利的关键。索尼作为蓝光的倡导者,盟友必不可少。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中,索尼影视娱乐、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均是蓝光阵营的支持者。但在2007年,BDA表示蓝光光盘在日本的销量相比HD DVD已经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索尼主导的蓝光标准走向胜利
2008年1月,华纳兄弟突然宣布放弃支持HD DVD标准,转而全力支持蓝光DVD标准,HD DVD阵营只剩下派拉蒙和环球。同年2月,HD DVD的领导者东芝宣布将退出所有HD DVD相关业务,至此由索尼主导的蓝光DVD终于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结语:2010年4月BDA公布了最新的BDXL规范,实际上就是三层或四层的蓝光碟片,其一次性刻录碟片的容量为128GB,可擦写碟片容量为100GB。但这些数字已经不再被如今的消费者所重视。也许,那些有条件的用户依然会购买一台蓝光播放机来构建家庭影院,也有部分用户则倾向购买蓝光光驱享受廉价的高清体验。
现在很多光驱产品开始尝试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连接,这也是一大必然,毕竟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方式的改变我们无法抗拒。但光盘作为数据的载体,对于主流大众用户来说,可能已经是一个逝去的概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