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自主创新大环境 07年信息产业步入发展年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7-01-15 00:01:00转载 返回原文

与往年ERP厂商频频制造热点、爆炒理念或产品不同,2006年ERP市场可以说没有出现持续性的热点。无论是2005年用友大肆渲染的“普及运动”,还是金蝶在2006年初大力推广的“个性化”,调子都似乎越来越低,声音也越来越弱。

在相对平静的外表下,ERP正隐藏着一股裂变潜流。一方面,外资大腕正在运用资本优势向中国软件产业链进行全方位渗透,“狼来了”已经成为铁板钉钉的现实,占据中低端ERP市场主导地位的本土ERP厂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向食物链上游挺进成为国产ERP厂商不得已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全世界90%以上的ERP市场被前10名的厂商所瓜分的背景下,中国1000多家号称“ERP供应商”的国产软件厂商中的绝大部分,注定将在白热化的“泛ERP”战场上阵亡。鱼龙混杂的ERP市场已到了“正本清源”的前夜,众多中小型ERP厂商开始改变商业模式,转向互联网寻求新的生机。

“ERP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和转折期。”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长徐少春、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高少义、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神州数码ERP副总经理李建东均做如此判断。

重点领域“放水养鱼”

ERP市场酝酿新变局,市场整合不可避免。在这样的特殊形势下,ERP各层面的厂商开始有各自不同的玩法和招术。但最终市场格局如何,可能要在两三年以后见分晓。中国ERP厂商迫切需要做的是,尽快抓住“很短的时间差”,利用自身优势整理资源,找到并确立自己的优势生存领地。

2007年是落实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目标是:实现增加值1.86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1.33万亿元、通信业5300亿元。要实现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信息发布、资金引导等手段,提高指导行业发展的水平。

2006年我国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48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软件外包发展迅速,集成电路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平板显示器件等新的增长点初步形成,通信产品、计算机、新一代消费电子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突出的拉动作用。

2007年,信息产业部将继续推动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等核心基础领域的发展,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放水养鱼”。

王旭东指出,要抓住全球软件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建设一批服务外包基地,完善软件外包促进和服务体系,推动软件外包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同时,促进软、硬件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依托整机制造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要加快发展IC设计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尽快提高集成电路在重点应用领域的自给率;另外,要借鉴彩电国产化一条龙的经验,组织实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积极促进基础装备、工艺、材料的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王旭东特别强调,重点发展领域是针对产业全局而言的,不是针对所有地区的。各地在制订政策、确定项目时,一定要从本地区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于一些热门产品决不能一哄而上,以避免造成产业无序发展和资源浪费。

确保3G平稳起飞

王旭东公开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他说,2007年,一定要继续做好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充分考虑电信网规模经济特点,遵循市场竞争规则,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发展,优化市场竞争结构、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制订和完善相关的准入、业务、资费、监管、频率、建设管理等政策,确保3G发展平稳起步。

他强调,要为行业发展、创新和转型营造良好的环境,要从商用试验、技术标准、互联互通等关键环节着手,建立技术、业务创新促进机制。要就当前一些关系产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如电信网络和技术演进、3G与WiMAX的关系、IPTV和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互联网对传统电信经营模式的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通过深化电信体制改革,逐步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电信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职能转变和市场监管工作的加强。

王旭东指出,以启动3G发展为契机,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深化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以及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电信监管体系等都是当前发展的重点。

营造自主创新大环境

王旭东表示,实施好信息产业重大专项,是“十一五”工作的重点。

2006年,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启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集成电路、软件、数字电视、数字集群、光通信、信息安全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发布行业标准284项,申报并获批准国家标准49项。

2007年,信息产业部将抓紧推进新一代宽带无限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制定我国信息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推动出台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国内企业参与重大专项,提高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在元器件、软件、集成电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王旭东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与利用,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强对标准、专利、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与协调,抓好软件、集成电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家庭网络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制订标准的工作体系,鼓励企业在掌握核心专利的基础上联合制订技术标准;加强对TD-SCDMA、AVS、手机多媒体等产业联盟的指导,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和地区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

评论:成绩固然可喜 问题更值得深思

2007年开局值得期待

信息产业部于2006年12月28日下午召开了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在这届会议上,有一些核心信息值得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注意。

比如,以前信息产业部很少在每年度的工作会议上提及3G的问题,但在这次会议上,王旭东部长特别强调,要确保3G发展平衡起步,并对具体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要继续做好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充分考虑电信网规模经济特点,遵循市场竞争规则,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发展等。可以肯定的是,信息产业部在积极释放出产业调整的信心。

而且,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已经被信息产业部注意到,并被不点名批评。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调整。比如,这几年,行业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发展机会,但是各地却蜂拥而上,迅速地将这些机会摊薄,成为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的反面教材。由于这次信息产业部工作会议是通过电视电话方式进行的,信息产业部的批评几乎等于直接点了某些省份的名。

本报记者在今年各地实地采访的关于软件产业发展状况的系列报道中,曾经发现各地出现了明争暗斗争建“软件之都”的现象。当时,本报就指出,这一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在多个新兴产业中都出现了苗头,如芯片制造、动漫产业、软件外包等领域,在展望2007年的这个时间点时,这些倾向尤其值得注意。

到2006年末,我国信息产业在整体规模上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信息产业部在几年前就提出“从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转变”的策略,这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思想,应该包括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各个子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做大做强的多种可能性,并不是规定一个固定的模式。那么,在这种基础上,整合自身资源、树立自身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中找到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是留给各个省市的必选之题。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对信息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趋势的判断、对一些机会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全球软件产业中,原来没有什么优势的新西兰,政府却抓住了《指环王》系列电影风靡全球的契机,大力发展面向电影电视的动画特效设计产业,一举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动画特效设计王国,现在,好莱坞的动画设计大片趋之若鹜。

我国是一个大国,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产业基础是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各地应该重新梳理自身资源,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整合和规划,找到属于各自富有成效的发展之路。面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发展契机,2007年将是一个大干快上的发展之年,有没有你的机会,就看你拥有多少聪明才智了。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