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K7 Pro主板试用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2000-05-01 12:17:02

AMD的K7 CPU最近在市场上的销售表现不错,这其中固然有一些原因是coppermine的断货,但更多的当然还是因为K7自己优异的性能。于是,市场上配合K7的主板也就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一改以前K7才出来的时候市场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块板子可供选择,而且性能一般,BUG也是多多。

微星在K7刚推出的时候也有过一块MS-6167主板,但是并没有给用户和市场留下什么太深刻的印象,最近,他们又推出了一块MS-6195,也就是K7 PRO,目前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评价,量的方面也跑的不错,究竟他的表现如何呢?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们对这块主板进行了测试。

前面已经说到过,这是微星推出的第2快K7主板,按照其他不少厂商的做法,往往会采用比AMD 750芯片组更加具有潜力的VIA KX133芯片组来获得更好的性能提高功能的扩展,但是微星的这块主板实际上仍是采用了AMD 750芯片组。

K7 PRO拥有6个PCI插槽和1个ISA插槽。北桥采用AMD的751芯片,南桥是AMD 756芯片。AMD 751北桥架构支持AGP 2X,100MHz FSB前方总线频率和PC100 SDRAM。AMD 756南桥架构表现为在两个集成的IDE频道上支持Ultra ATA 33/66设备,高级电源管理和4个USB端口。

由于K7对主板的稳定性的要求非常的高,甚至有的地方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所以几乎所有的K7主板的用料都是非常的足,微星的这块K7 PRO同样如此,从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出:

主板采用了7个1500微法的绿皮电容和3个2200微法的紫皮电容,由于K7主板的插槽部分的发热一贯比较大,所以这块主板在K7插槽的背后做了4个散热片。

虽然对主板的散热起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样也必然使得在CPU背后的那块位置的温度较其他的地方要高出不少,所以实际使用中,自己最好在这个位置加一个风扇。

K7 PRO在主板上提供了内置的创新CT5338音效芯片,但他只是一个可选项,从下面的图片就可以看出来,原本的音效芯片, AC97 Codec音效/O Port都呈现空焊的状态。但是目前在上海市场上销售的全部是没有带声卡芯片的型号。

主板采用的是Winbond W83782D监控芯片,但是由于他采用的侦测CPU温度的感温线是固定在主板上,非活动式,所以实际侦测到的温度可能不太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微星的这块主板支持100以上的外频,在记忆中似乎采用AMD芯片组的主板中只有华硕的K7M可以支持100以上的外频,但是支持的也不是太好。另外从国外的一些网站上都提到,实际上K7 PRO共有两种频率发生器版本,ICS9248-64 提供的CPU外频比较少: 100, 120, 133MHz。而真正强悍的是ICS9248-110 提供CPU外频为: 90, 95, 100~125, 133, 140, 150MHz,在100~125这个范围里,他是可以线形的提高外频的,也就是一赫兹一赫兹的提高,优点不言而喻,那就是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超频的选择范围,榨干CPU的最后一滴油水。从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到,我们测试的这块K7 PRO采用的正是ICS9248-110,由于我们测试的K7 PRO就是上海市场上零售的版本,所以至少目前在上海可以买到的都是采用这个频率发生器的版本。

主板也提供了CPU Vcore的调整,共有1.4v-1.75v每隔0.5V间隔可供选择,跟外频一样都是透过BIOS进行调整,而值得一提的是,BIOS采用AMI BIOS,操作起来也还是比较方便的。缺憾的就是没有提供对Vio进行调整,而且从BIOS监测值可看出这块主板的Vio设定在3.3V附近,并没有预先提高多少,这样或许会对他的超频性能产生一些的影响。。

D-LED诊断功能是微星的一贯特色,在这块主板上自然也少不了,但是和以往的几款微星产品相比,这次他的D-LED灯做的很有特点,不再象以前那样是平放在主板上的,而是在COM口的位置下面竖直的排列着,从外观来看感觉就不错,而且这样可以解决了不少的空间。

不仅是D-LED灯的竖直排放,在这块主板上,2个IDE口也一概以往主板常规的上下竖直排列改成成一字型的平行排列,这样可以使主板的宽度缩小了一些,同时在使用中的确感到,这样的排放方式使得插拔数据线更加的方便,并且不容易对还有一条数据线造成影响。可以看出,微星在一些小的方面的考虑还是非常周到的。由于主板有6条PCI设备,所以为了防止中断之间的冲突,和BX MASTER一样,K7 PRO也做了一个很象BIOS的控制芯片在主板上。

对整块主板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以后,一起来看看实际使用的结果。

我们采用的平台是:

  • AMD ATHLON 600MHz
  • MSI K7 PRO
  • 128M APACER 带ECC(HY-GM72V66841XT7J 9943 AA5) PC100 X2
  • 128M 普通HY-T7J PC100 X1
  • 128M PACCOM BFB RRAM(NEC D4564841G5-A10-9JF) PC100 X3
  • 64M KINGMAX PC133 X1
  • CREATIVE GeFORCE 256 32M SDRAM
  • D-LINK 10M
  • IBM 37GP 7200转 13G
  • AMP DMA66数据线
  • ST 300W电源
  • 普通ATX 1.0电源

对于一块主板来说,稳定是最重要的,而在以前市场上出现的几乎所有的K7主板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挑内存,早期的不少K7主板曾经有过让整个电脑市场里所有的内存全部落马的惨况,记得当时只有一种黄色的PCB版的HY条子是唯一可以完全稳定的工作的,而有着不错口碑的KINGMAX和金条的结果是最惨的,点都点不亮。

有解释说是因为KINGMAX条子对主板内存的供电要求比较的高,而AMD750芯片和KX133芯片组的供电都相对低不少,因此造成了KINGMAX无法点亮主板的情况。虽然KX133芯片组在这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很多板子上条子都要看运气,连创见的128M内存也同样在某品牌的KX133主板上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因此当我们拿到主板后的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这块主板对内存是否挑剔,令我们惊喜的是,我们上面列出的所有内存全部可以稳定的在这片K7 PRO上工作,而且插满3条ECC内存同样可以正常的工作,在将KINGMAX和HY普通内存混插满3条插槽后,仍然可以进入WINDOWS运行一些常见的程序,只有在运行QUAKE III的时候才出现了错误,由于我们使用的4种7条内存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所以可以的出结论,微星的这片K7 PRO在内存的支持上表现的的确出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就是他对电源的依赖程度,在上海的电脑市场里都有一个说法,上K7,就要用世纪之星电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K7 CPU的功耗大,同时K7主板对电源也比较的挑剔,一些连带机箱只要1XX元的劣质ATX电源更本不能使K7稳定的工作。为此我们采用了ST的300W电源,同时在主板上使用了目前家用电脑中功耗最大的显卡GeFORCE 256显卡,来考察K7 PRO的AGP供电是否稳定,结果是让人满意的,虽然在一开始出现了3D MARD 2000无法完全运行的问题,但是在更新了最新的GeFORCE 256驱动程序后问题就得到了解决,长时间的运行3D MARK 2000、WINBENCH 99、QUAKE III等的大型程序都没有出现问题。

那么如果我们采用一般的电源,结果是如何呢?我们找来了一个无品牌的老ATX 1.0电源,换下了原来的ST 300W,结果同样是非常的稳定,这可能和我们只挂了一个硬盘而没有其他的驱动器的原因也有关系。可以说,在电源和内存的不挑剔上,这块主板给了我们很不错的印象。在后来我们碰到了主板的IDE驱动和IBM的硬盘发生了一些小冲突,这可能一个是由于AMD芯片组对DMA66接口技术不是掌握的非常的好,同时IBM硬盘的固件版本上也有一些小问题(在其他的几块主板上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造成的。K7 PRO在和其他常见的一些硬盘之间没有出现问题。

然后就是一些常规的测试,最后的得分情况如下:

WINBENCH 99
浮点 3300
整数 53.7

结束语和总结:

微星的这块主板是一块很稳定的主板,同时在超频方面也下了不少的工夫,但是对于市场来说,稳定其实更加重要。由于在对内存SPD信息的读取上并没有完全依赖SPD,所以他对内存的兼容性非常的好,尽管上到4个BANK(也就是2条双面的DRAM)后也会出现一些的不稳定,但是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128M已经足够了。由于他可能有一个SPD的回写功能,有的时候会造成在上内存太多或者超频失败后,无法正常使用原来的内存,需要换一条内存使系统正常后再换回原来的内存。相信随着新的BIOS的更新,更多的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优点:

  • 6条PCI,同时也有一条ISA可以使用以前的设备
  • 良好的内存兼容性
  • 不挑剔电源
  • 稳定并且可以线性超频
  • D-LED灯以及IDE接口的人性化排布

缺点:

  • 没有AMR插槽
  • 局部位置的发热比较大
  • DMA66方面仍然有待完善

由于最近市场上COPPERMINE的断货,同时塞扬的价格一路彪升,从测试的结果表明,K7 PRO在稳定性和速度上并不逊色于其他采用KX 133芯片组的主板,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你打算使用K7同时不准备购买以KX133为基础的主板,那么K7 PRO将是你明智的选择。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