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姻 微软Habu鼠标终极拆解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2007-01-19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微软鼠标一直都是很多职业FPS游戏玩家的标准装备,数年前当光学引擎并不是那么完美的时候,微软给我们带来了独创的IntelliEye光学引擎技术,6000帧/秒的扫描频率有效扫除鼠标在快速移动时产生的丢帧,当年的IE3.0也是风光无限,至今仍有很多玩家苦苦追求这款当年的极品。

强强联手,打造高性能游戏鼠标

微软鼠标一直都是很多职业FPS游戏玩家的标准装备,数年前当光学引擎并不是那么完美的时候,微软给我们带来了独创的IntelliEye光学引擎技术,6000帧/秒的扫描频率有效扫除鼠标在快速移动时产生的丢帧,当年的IE3.0也是风光无限,至今仍有很多玩家苦苦追求这款当年的极品。


微软招牌的IntelliEye离我们远去

回顾2006年,微软经典的IntelliEye标志渐渐淡出了它的鼠标产品,例如在暴雷鲨6000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已经开始使用安捷伦的激光引擎。很遗憾,我们很难再找到诸如IE3.0、红光鲨上经典的“红屁股”造型(带有IntelliEye标志的发光尾部),而令我们震撼的是,微软联手另一家顶级鼠标厂商Razer,推出了一款游戏激光鼠标Habu。

目前鼠标业界三大巨头无疑是微软、罗技和Razer,在游戏外设领域三家都各有所长,微软的人体工学设计优秀,罗技的新品开发能力极强,Razer无疑拥有顶尖的光学、激光引擎技术。此次微软联手Razer,对罗技势必会造成不小的压力,想象一款鼠标结合了微软出色的人体工学以及Razer的激光引擎,各取两家的长处会是怎么样的完美?事实上微软Habu的确很像微软与Razer的合体,到处都可见2家的经典设计,就让笔者为各位一一道来。

外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Razer的鼠标向来以毒蛇来命名旗下的鼠标产品,例如之前的光电响尾蛇、铜斑蛇,微软Habu也同样继承这一特色,用产于琉球群岛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毒蛇Habu来命名了这款鼠标,包装方面采用红色与黑色经典结合,左上方Razer三条蛇的logo表明这款鼠标是Powered By Razer。

Habu鼠标的外观采用全黑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到2家设计的经典结合:标准Razer风格的宽大鼠标按键和IE3.0的尾部以及Micorsoft标志。宽大的鼠标按键中间弧度略微下降,正好贴合手指,磨砂质感材质有效吸附使用中的汗水避免打滑现象,Habu是一款7键可编程鼠标,采用不对称设计适合右手玩家,个头中等偏大,明显定位于专业级男性玩家。仅从整体外观,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到微软与Razer两家各有的风格结合,而从细节方面,笔者个人认为,更为偏向于Razer,请看下一页为您解说。

细节:更倾向于Razer风格

前篇已经说到两个主按键带有明显的Razer风格,再来看一下Habu周身的半透明防滑条,这一经典设计从Razer的毒蛇Viper、光电响尾蛇Diamonback、铜斑蛇Copperhead一直很好的延续下来,不过笔者手上使用1年多的一款光电响尾蛇的防滑条已经因汗渍等影响开始发黄,有些影响市容-_-||。Habu的防滑条通过内部的光导管工作时可发出蓝色的光芒,夜晚效果非常眩目(具体请看下篇),实际使用中带来的防滑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鼠标的滚轮也采用白色透光软质橡胶制造,阻尼感适中手感优秀,滚轮上的刻度也避免了打滑,在夜晚同样也和防滑条一样散出蓝色的光芒。滚轮下方是默认的2个DPI切换按键,通过驱动可实现400/800/1600/2000四档切换,当然也可以切换成其他功能。

接头方面,Habu延续Razer奢华的镀金USB口设计,并带有磁环,可有效避免信号干扰。附件方面Habu也是非常齐全,驱动盘、说明书等常规配件一应俱全,并且附送一套特富龙垫脚。值得一提是还附送了一块可更换侧键,下篇笔者就为大家详细解说侧键的奥秘。

细节2:可拆侧键与不合拍的垫脚

由于Habu采用左右不对称设计,仅为右手玩家在大拇指处设计了2个侧键,这2个侧键跟铜斑蛇上的2个侧键相似度超过了90%,不过微软的设计能力可不止那么一些,在鼠标的底部可见一个方型的按钮,按下之后即可拆卸侧键,更换第二套不同位置设计的侧键。

从上图可明显观察到2套侧键的位置区别,对习惯不同的玩家提供了最大化的支持,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值得嘉奖。从拆开的鼠标侧键,可以稍稍“偷窥”一下内部。

鼠标底部另外还有一个配置文件切换按键,Habu和铜斑蛇一样支持固化Rom刷新,用户可通过驱动写入5套不同的设定(例如单独的侧键定义、DPI等),通过底部的按钮来切换不同的设定。

底部标签倒是很传统的微软风格,一张我们熟悉的椭圆镭射标签又让笔者想起了经典的IE3.0、红光鲨……Habu使用了超滑特富龙垫脚,这个形状的笔者倒是没有在Razer以往的产品中找到过,底部的弧形垫脚似乎还没有贴平整,略微突出了一些,这个半椭圆的突出下难道是一颗螺丝?笔者带着犹豫,撬开了脚贴,果然隐藏于之下的是一颗固定螺丝……

在拆解之前,笔者不得不说垫脚的问题,Razer的垫脚向来都有使用这种白色特富龙材质的传统,使用中非常滑,但是做工却有些不敢恭维,基本上都会比垫脚的凹槽大一些,笔者不得不剪去一些,让脚垫平整的在凹槽内安家,对比上图,大家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把垫脚剪去之后的效果。

拆解:拧掉螺丝,螺蛳壳里做道场

Habu的固定非常简单,拧开垫脚下的一颗螺丝即可打开,再此笔者也提醒各位私自开拆会令你失去质保,请不要随意打开你的Habu。

微软Habu选用了安捷伦最新推出的S6018芯片作为光电接收处理的主核心,比铜斑蛇采用的A6010型号更为先进。

微动方面则令笔者不解,Habu似乎并没有使用欧姆龙的微动,微动开关上仅标注了NO、NC等字样,无法找到任何资料。

一条透明的塑料管两端连接在一个LED发射器上,贯穿于整个半透明防滑条,蓝色的光即是通过这条软管实现的。

滚轮特写,传统的机械结构,还有一个LED照射在滚轮上作为夜晚的蓝色光源。

这两个微动开关则是默认的DPI切换,由鼠标上壳的两个长按键控制。

上壳比较简单,没有任何电路成分,这样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可靠度,减低了生产、维修成本,DPI按键是由两根很长的塑料按键直接控制。

原本以为这个地方会有配重块,拆开才知道仅是上壳的按键与下半部的连接点。

Razer血脉相承:升级固件


升级完固件1.0版驱动已经无法识别Habu

笔者并没有使用光盘内的驱动,直接从Razer官方网站下载了最新的V2.01版(为什么不是微软官网?),但是很奇怪驱动无法认出鼠标,重启数次仍不行(此时固件为默认1.0版)。无奈之下卸载2.01,安装驱动盘内的1.0版本,鼠标可正常工作。此时运行2.01版的固件升级程序,成功后重新拔插鼠标,驱动再次不认鼠标,卸载驱动重启安装V2.01版驱动,才可正常使用。只能说目前出厂的1.0版固件只适用于随机光盘的1.0版驱动,升级至2.01版固件后才正常升级2.01版驱动(固件升级在不安装驱动情况下无法完成)。

驱动:是强大还是花哨

升级完固件,安装完最新版的驱动,重启之后系统托盘图标处就显示出了Razer的三条蛇美杜莎logo,双击之后即可打开驱动界面。


中文版2.01驱动,注意固件版本

类似于Razer铜斑蛇的驱动界面,Habu的驱动支持每个按键重新设定功能,XY轴分别调整功能。并且可以单独设置5套不同的设定,通过鼠标底部的Profile按钮来实现5套设定切换。熟悉微软鼠标的朋友应该很了解微软的IntelliPoint鼠标驱动,虽然IntelliPoint在易用性、实用性方面较好,但是单一的功能也无法专业游戏玩家们,而Habu的驱动基本上沿用了Razer铜斑蛇的强大功能,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调节选项。

不得不说的问题:驱动仍不完善


英文版2.01驱动

前篇Habu鼠标的固件升级花费了笔者不小的心思,然后不得不提的是之后最新版本的驱动,不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驱动,都对鼠标的支持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笔者将2个侧键定义为复制、粘贴功能,但是在浏览网页时仍为默认的前进、后退功能,令笔者大惑不解。期待Habu大量上市之后,驱动和固件也可以跟进节奏,升级到最新版本以消除这些使用中的bug。

手感:为亚洲人还是欧美人设计?

微软的鼠标虽然在人体工学方面很优秀,但其实微软专为右手玩家设计的鼠标个头向来不小,或许是因为微软更为欧美玩家大手型而设计的,相对于体型较小的IO1.1等,左右对称设计却没有专为右手玩家打造的IE3.0等更适合手型,根据以上同Razer光电响尾蛇以及笔者的握感上图,大家应该很清楚Habu的个头其实很接近IE3.0,手小的玩家,似乎应该不太适合(笔者身高180cm,手较大),但是不能否认一点,Habu的确很贴合手掌曲线,靠近手腕处也几乎没有空洞感,两个主按键清脆键程适中手感非常好,排除稍大的体型,Habu优秀的人体工学值得称赞!

兼容性:激光引擎仍不完美

在这里提供一些Habu的技术参数:Habu鼠标数据通道从8位扩展到16位,配合先进的2000 DPI激光传感器,扫描率7080FPS,USB报告速度最到达到1000Hz。DPI大家都知道,关系到鼠标的移动速度,扫描率关系到鼠标激光引擎每秒捕获的图像速度关系到丢帧与否,USB报告速度决定鼠标移动的平滑。此次测试关闭windows指针加速,驱动内设置鼠标速度为4,USB报告速度1000Hz,2000DPI。采用快速左右移动,怎么个快法,详见PChome CS第一狂人Chirs的视频演示:《王道评测 Razer炼狱蝰蛇实战演练

笔者首先测试的是SteelPad 4D合成树脂垫,很遗憾,在快速移动中,粗面丢帧细面完胜,恰恰与普通光电鼠标相反:激光引擎在反光的细面上可以稳定工作,但对于粗面却有些不太适应。布垫方面则采用RantoPad H3,Habu无任何不适应,表现堪称完美。由于评测室鼠标垫多以布垫为主,故无法测试如玻璃垫、铝垫等,请各位见谅。总结下来,笔者认为Habu更适合布垫。在测试中笔者又发现了一处Bug,驱动内调整USB报告速度失效,经由MouseFreq测试一直是8XXHz,还是期待最新的固件与驱动升级吧……

游戏实测:精准定位突现

此次测试使用CS1.5,加入参数-noforcemaccel -noforcemparms -noforcemspd完全去除加速,分辩率为640*480,测试鼠标垫为RantoPad H3,鼠标速度仍同兼容性测试一致。在CS游戏中,Habu的表现稳定,移动精准无丢帧现象,虽然鼠标个体较大,但操控起来毫无问题,在此类FPS游戏中,Habu的力量充分体现。

午夜魅力:蓝色幽灵版Habu

或许通过上述图片大家根本不能过瘾,那么笔者在这里放出Habu鼠标的夜间效果图以及拆解图,让大家感受一下来自微软和Razer的“蓝色魅力”

总结:凶猛,你能驯服Habu吗?

微软 Habu
工作方式: 激光
鼠标接口: USB
鼠标类别: 有线
最高分辩率: 2000DPI
按键数量: 7
扫描频率: 7080帧/秒
加速度: 20g/秒
最大移动速度: 45 英寸/秒
数据通道: 16 bit数据通道

带着一些对于驱动以及固件的抱怨,笔者结束了这次评测,使用Habu的时间不长,但对于这款鼠标的实际性能表现还是持肯定态度。Habu犹如一头凶猛的怪兽搭载了鼠标业界最新最强的技术,要完全驯服它还需要一些技术功底,这也完全体现了Habu的价值,对于高端游戏玩家这些强大的功能正是他们追求的,微软与Razer两强联姻给我们带来的确实是一款优秀的鼠标产品。最后说一下Habu的售价为600元左右,Razer新推出的光电鼠标炼狱蝰蛇是400元出头,两家虽然同时出新,但是Habu为激光引擎,炼狱蝰蛇为光学鼠标,并不在市场上直接冲突,由此看来Habu的定价还是比较合理的。

 

 

 

 

更多精彩的最新配件资讯,请点击进入 硬件中心

大家如果对本栏目有任何建议、意见或任何IT配件资讯的投稿,欢迎发邮件到silentwind@staff.pchome.net,我们会尽快给予回复。最后,硬件频道全体同仁感谢大家对PChome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