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中国不只有百度 更看好传统产业

互联网 | 编辑: 张惠俊 2007-01-22 00:00:00转载

互联网,还是传统产业?来到中国前,每一个投资基金都要好好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6年前,丁学文和他担任合伙人的运时投资管理公司就曾这样问过自己。答案是传统产业,一个在当时并不合时宜的选择。

“中国风险投资现在有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互联网产业的追捧过热。我更加看好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传统产业,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传统产业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在北京的一家星巴克里,丁学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丁学文的脸上看不到投资成功的兴奋,只有一个职业投资人应有的平静。

2006年10月18日,运时投资的创业企业青岛软控(002073.SZ)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首日开盘价最高达到55.56元,上市后其总资产将近7亿元,较6年前运时的投资成本,增值70多倍。

中国不只有盛大和百度

丁学文从不讳言对一些风投套现互联网的不满。他认为这些人豪赌互联网,不用功研究产业,不懂产业发展,“从未把风险投资当作企业发展的孵化器,而只是他们快速攫取利益的工具。”

“我更偏好于利用产业的整合,及产业投资的思维,真正的风投应致力于让中国的产业升级,并在全球的产业竞争中产生出一流产业。”丁学文说。

当年,分手美国投资公司中经合,正式宣告了丁学文与那种模式的见解不同。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更多的风险投资看到中国产业投资的机会,告诉他们中国不只有盛大、百度。

早在2000年,运时投资团队便开始投资青岛软控。那时,正值互联网寒冬。

对青岛软控的投资背景是,1999年到2000年,中国高速公路纷纷上马,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可是很多汽车用的轮胎却是翻胎,对高质量轮胎的需求正产生一个很大的市场,而生产高质量的轮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软件监控系统。

与此相对应的国际环境是,很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厂、轮胎厂,出于环境保护以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因素,都在考虑向中国转移,而巨大的轮胎市场兴起导致了轮胎上游产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与高质量轮胎软件密切相关的轮胎软件监控系统行业的高速发展。

丁学文说,这正是一个风投家在作投资决策时应有的产业趋势判断。

1999年,青岛软控董事长袁仲雪当时正从山东的化工学院出来创业,创业资金只有50万元人民币。袁仲雪是仅有的几个掌握先进轮胎软件控制技术的人之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袁仲雪被运时投资基金董事长王建摄看中,后者决定对青岛软控进行风险投资。

经过详细的项目考察之后,2000年10月,运时开始了对其的第一轮投资,青岛软控顺利实现增资扩股,在这之后,又陆续进行了后续的投资。

2006年,当许多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并购投资受阻时,青岛软控已经成功实现在A股市场的上市,市盈率创市场新高。

最重要的是坚持

“风投在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去年10月,丁学文在给北京创投协会讲课时反复提到这句话,这句话源于投资青岛软控给他的深刻感受。

2003年,国家传递出信号要搞创业板,同时市场上也是呼声高涨。当时青岛软控的想法也是在创业板IPO。

中小企业板成功建立后,青岛软控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争取上市。但随后2004年整个市场的IPO被叫停。丁学文用欲哭无泪来描述当时团队遇到的实际情况。

“其实,当时并没有走到绝路,青岛软控经过运时及经营团队的运作,公司已经非常不错,在行业内也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所以选择很多,也可以通过转让股份或者兼并收购的方式退出。”丁学文回忆道。

退出?于心不甘;持有?没有办法成功实现IPO。丁学文说,为了这个问题,几个合伙人之间争论了好多次,也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有好几次甚至在饭桌上吵起来。

“2003年真是漫长的一年,大家不断地为这个问题争吵。但最后又奇怪地形成了默契:继续持有并继续投资。”丁学文说。

转机在等待中出现,2006年IPO重启。这无论对整个市场,还是对丁学文和他的国内伙伴都是一个利好,他们也踌躇满志,上市时间表定在2006年七八月份。

好事本来多磨。青岛软控的IPO随后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推迟,他们又被拦在了半路上。不过,在收获的10月,丁学文和他的伙伴最终迎来了胜利。

一位业内人士评点运时的投资时说,现在很少有风投会对一个企业投资辅导这么长的时间,这在风险投资业内绝对算个奇迹,高回报也在情理之内。

“我只是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中国企业成长,也帮助中国产业胜出。”丁学文坦言。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