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巨人的重新崛起 百年柯达风雨历程

PChome | 编辑: 李玮琦 2013-02-10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伊士曼柯达公司踏上了开发新产品之路和使摄影更简单、更有用且更有趣的历程。实际上,现在的柯达不仅以摄影著称,同时还因各种休闲、商业、娱乐和科学应用使用的影像而闻名。它的范围越来越涉及使用技术来结合图像与信息-为深远地改变人们和公司的通信方式创造了条件。

论巨人何时彻底回归 关于柯达编年史

【PChome数码影像】1888 年,伴随着“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口号,乔治•伊士曼为消费者带来了第一部简易相机。从此,他使笨重而复杂的摄影过程变得简单易用,并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从此,伊士曼柯达公司踏上了开发新产品之路和使摄影更简单、更有用且更有趣的历程。实际上,现在的柯达不仅以摄影著称,同时还因各种休闲、商业、娱乐和科学应用使用的影像而闻名。它的范围越来越涉及使用技术来结合图像与信息-为深远地改变人们和公司的通信方式创造了条件。

正如伊士曼让摄影“像使用铅笔一样方便”的目标的一样,柯达坚持发展影像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道路。作为位列前茅的主要跨国公司,公司的品牌几乎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其实目前来看,柯达依旧在每一个影像人心理都如同丰碑一样的存在,柯达的离去确实让传统影像行业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不少影响发明都是源于柯达,但是巨人就这样陨落在了我们身边?原因何在?请继续往下阅读。重新崛起的柯达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期待呢?

1942年,推出全球第一卷彩色胶卷。

1962年,记录了第一个绕地球飞行的美国宇航员约翰·格林以每小时17400英里速度穿行太空的反应。柯达销售突破10亿美元。

1966年,一张由月球轨道飞船拍摄的月球上的哥白尼陨石坑的特写,这张“世纪照片”用的是柯达相机和胶片。当年柯达销售突破40亿美元。

1969年,奥尔德林与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携带的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975年,发明第一台由16节AA电池促动,将照片保存在磁带内的数码相机,开创了数码相机的时代。

1981年,推出彩色制版产品,为家庭暗室爱好者进行彩色放大提供了方便。公司销售突破100亿美元。

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器,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NASA)用于探索火星。

1997年,推出全球第一款超百万像素商用数码相机。次年,柯达专业相机再次被约翰·格林用来从太空拍摄地球景象。

论巨人何时彻底回归 LOGO在不断进步

柯达LOGO历史变迁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没过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到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基础设施以及服务和媒介。

科大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和需求。

2006年,柯达公司发表了新的企业形象,这个新的企业标志旨在展示公司与时俱进的21实际开拓者的形象。新表示着重突出了柯达公司的名称。简化的设计使公司表示看起来更加清新和现代。在这个心的标识中,柯达“Kodak”字母“a”更显圆润。新表示中还去掉了1970年沿用至今的黄色方框和“K”图形。

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女士说:“柯达是世界上第一家把公司名称和标志融为一体并将之作为企业标识的公司。过去几十年中,柯达曾对它的标识进行过一系列的更新。我们对以往的各个标识进行了研究,最终有所突破的选择了它。我们保留了柯达以往的标识中最好的元素之一“Kodak”字样和红黄两种色调,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它进行了更新,使其能够反映公司的现状。

论巨人何时彻底回归 那一年我们用胶片

1892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找到了伊士曼,这对携手合作的发明家将40毫米的库存胶片修剪到35毫米,然后,爱迪生将这种胶片每四帧穿孔,创造了一项发明专利电影放映机。虽然这项专利被当时法院的法官宣判无效,但爱迪生的35毫米胶片和活动电影放映机却在日后催生出电影乃至整个电影工业。

柯达胶卷

柯达还用它的胶卷定格了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你所看到的第一张来自太空的地球照片,是由月球探测器上的柯达胶片拍下的。为了拍摄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柯达公司专门为阿波罗11号生产了专门的相机。

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拍摄的照片显示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妻子的手,这张胶片也是柯达生产的。随着彩色胶片的出现,柯达胶片还可以检测参与“曼哈顿计划”的核物理科学家受了多少辐射。

柯达胶卷

二战期间,柯达微型胶卷技术把英军的37个“胜利邮件”压缩到一个。

《阿富汗少女》

1985年 《阿富汗少女》为美国摄影史蒂夫·麦克里用柯达相机摄于1985年位于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难民营;照片中的女孩莎尔巴特·古拉直到2002年被《国家地理》杂志重新找到之前,浑然不知自己的肖像在世界引起广大回响。

《柯达杂志》

民国时期,柯达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最初通过免费杂志《柯达杂志》吸引了大量会员,而后又依靠《柯达杂志》平台举办了每月一次的摄影竞赛,获奖作品将刊登在杂志上。《柯达杂志》因此吸引了数万业余摄影爱好者,成为当时中国发行最广的、数量最大的摄影杂志。柯达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因此迅速蹿升。

在中国,那卷放在黄色长方形方盒里的胶卷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甚至还出现了“柯达一刻”这个词,专门指代生命中美好的时刻。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能哼唱出柯达广告歌曲的轻快旋律:“就让每一刻,掌握在你手中,别让它溜走。”

论巨人何时彻底回归 时代在不断进步

柯达胶卷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但是到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2000-2003年柯达各部门销售利润报告,尽管柯达各部门从2000-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动,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尤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46%! 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昔日影像王国的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的失宠,而不复存在。

造成柯达危机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首先,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其次,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柯达胶卷

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知错难改”,“船大难掉头”的窘境。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这些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正在成为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

过去柯达的管理层都是传统行业出身,例如:现任运营系统副总裁Charles Barrentine 是学化学的,数字影像系统美国区总经理Cohen是学土木工程的等等。在现任的49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7名出身化学,而只有3位出自电子专业。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和保持领先地位方面,传统产业领导忽视了替代技术的持续开发,从而失掉了新产品市场应有的领导份额。

从传统胶片与数字影像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可以看出,柯达对传统胶片技术和产品的眷恋,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影响产品的冲击反应迟钝,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柯达陷入成长危机的必然。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竞争者与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

技术市场竞争激烈,电子技术领先周期缩短,进入细分市场领域的增加,国际级竞争对手增加,在数字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领域中遭遇如: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大公司的激烈竞争。虽然柯达也与对手建立了大量战略联盟,但是就核心技术而言形成的战略联盟却寥寥无几,大部分是服务项目的联盟。国之利器,岂能让与他人。管理层其实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就是胶片,与别人合作也是靠这个金刚钻儿,人家还会沾你的光。而现在的数字时代,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经营就会随时处于危险的状态,过去的一切都会在瞬间贬值。合作永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论巨人何时彻底回归 破产保护柯达的寒冬

历经磨难的柯达公司

尽管历经挣扎,柯达还是走到了这一步——2012年1月19日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

此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总部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的伊士曼-柯达公司1月初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市。

2011年,柯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当年股价跌幅超过80%,最新报0.66美元。这是正在变卖资产求生的柯达遭遇的最新打击。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标准。

而在其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状况。

柯达

“董事会的成员和整个管理层一致相信,为了柯达的未来,这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也是正确的一步。”董事长和CEO安东尼奥•佩雷兹( Antonio M. Perez )在声明里说道。他还表示,申请破产保护将让柯达能够发挥所拥有的资产的最大价值,包括向手机和其他设备商授权数字成像等专利。

柯达称,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破产法第11章,向美国一家破产法院申请业务重组。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请范围内。柯达表示,此举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负债问题,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此外,柯达还已从花旗集团获得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为18个月,用于改善流动性以及运营资本。贷款额度还需要获得法庭批准并有一些前提条件。该公司相信,在破产期间,公司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公司将继续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柯达预计将继续支付员工薪水和福利,并维持消费者的服务项目。柯达在海外的子公司不受破产保护条款约束,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破产后欠下债务。

论巨人何时彻底回归 柯达的创始至今历程

曾经的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但是这家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雨洗礼的百年老店,目前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作为感光技术的龙头老大,柯达在数码照相这一新技术领域并不具备先天的优势,而数字成像技术的普及意味着柯达公司丧失胶卷、相纸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现在,柯达公司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之下,似乎要随着胶卷一起退出人们的生活了。

据外电报道,伊士曼-柯达(EK,NYSE)公司正准备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以防万一无法售出数码专利。尽管柯达股价在最近一些交易日稍微回升,目前位于0.63美元,这甚至还不如一卷柯达胶卷的价钱。柯达自1997年以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

下面让大家回味一下曾今那个熟悉的旋律。

柯达在中国最成功的广告

论巨人何时彻底回归 新柯达巨人重新崛起

2013年1月18日,北京,为亿万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全球影像产品及服务领袖品牌柯达重装上阵、再度起跑——在北京,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与美国JK Imaging公司(以下简称“JKI”)携手召开了以“柯达数码,色彩升级”为主题的2013年影像潮流新品发布會,从而奏响了百年品牌复兴、数码影像产品回归中国市场的序曲。

柯达产品相关人员合影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柯达与JKI宣布,双方已正式达成一项着眼长远的品牌授权协议:今后,JKI将使用柯达品牌名称及标识,推出消费类数码产品,包括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像机和微型投影仪等。JKI计划在2013年间推出一系列使用柯达品牌的产品——此番柯达与JKI选定北京作为新品大规模发布的首站,这表明双方高度重视快速成长的中国数码影像市场以及多年来对柯达品牌存有深刻怀恋的中国消费者。

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单林

赖以仁先生

何焯雄先生

在发布会上赖以仁与何焯雄先生分别登场登台讲话,前者是新柯达数码相机专属合作伙伴亚洲光学集团董事长,该公司将会负责新柯达相机的镜头设计、生产;后者是新柯达相机中国总代理宏忠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宏忠公司一直是理光数码相机的总代理,有销售数码相机经验。

JKI副总裁Mike·Hackett先生

发布会上,柯达与JKI展示了5款全新的数码相机,分别是专为入门级摄影爱好者设计的FZ41、超薄又时尚的FZ51、针对主流用户定制的FZ151、性能强悍的AZ361以及改用了CMOS芯片的AZ362。全球首台光学变焦运动短片相机SP Z1和柯达产品家族的第一款微投iShow 1000亦同步亮相——据介绍,无论是此番面世的新品,还是未来即将诞生的柯达数码影像产品,都将更加贴近时下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的互动性能和智能表现,简化操控难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兼顾专业性与时尚化,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总之,重新起航的柯达数码将以蕴含顶尖影像科技、兼顾时尚与耐用设计且价位适中的产品来回馈忠实顾客对品牌的热爱。”JKI副总裁Mike·Hackett先生。

柯达2013年新产品

JKI副总裁Mike·Hackett先生表示:“我们与全球公认的、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影像行业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柯达公司在品牌层面的合作可说是天作之合。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巨大的投资,重续柯达品牌的传承,并推出新一代用户‘必备’的个人便携式电子产品,提升全球消费者的数字生活体验——与柯达携手,我们将延续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的承诺:你只要轻轻按下快门,剩下的事交给我们。全新的柯达产品将整合领先的数码影像技术、与时俱进的设计和工艺,为全世界的用户创造温馨与感动。”

柯达微投产品iShow 1000

1921年12月柯达于《申报》刊登照相学校广告为起点,柯达在中国已耕耘了九十多年,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的“胶卷时代”,柯达一度是中国影像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而今,柯达与JKI携多款新产品重返中国,这不仅将打破数码影像行业领域日系品牌独霸市场的格局,还会为消费者的数字生活带来更多享受,更多选择。

专访环节

PChome记者:未来柯达期望能够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

柯达:柯达在2010年,数码相机1250万台,2011年变成850万台,市场占有15%左右,2013年全世界的相机销量大概有9000万台。生产镜头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主要特长,希望未来能够逐年增加柯达数码产品的知名度和是市场认可度。希望能在2017年能够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包括未来开发的中高级别产品产品。曾今达到过20%的市场占有率,我们有信心再一次重塑柯达的辉煌。当然在未来,产品服务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对消费者最大的回馈。

PChome记者:柯达品牌的回归的确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产品的的认可向来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用户喜欢什么生产什么,包括胶卷也是同样,您对这个怎么看?

柯达:柯达销售是全球直销。新柯达全面革新研发团队,我们现在走定位是在20-40岁的目标群,同时也旨在唤醒柯达胶卷用户,未来我们会进入传统卖场、3C市场等4条主线来全面增加销售。能给大家更大的选择空间;柯达本次微单相机发布,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证明美系产品同样可以生产高品质的影像产品。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学习日系产品的领先技术,在日本设立的研发中心拥有80几个人的研发团队来进行技术支持。

柯达在2013年第三季度推出的M4/3系统无反相机

PChome记者:我们看到现在大型厂商都对售后特别重视,目前新柯达是否能够全面支持售后?

柯达:完全没有问题,未来我们将全面铺开维修中心,换货退货等都会有明确的标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在互联网上的销售也同样拥有与实体店相同的售后服务待遇。预计柯达将会在2013年的第三季度推出新款无反相机,可能会在6月份,目前可以透露的是采用了与奥林巴斯相同的M4/3系统,并且我们承诺在未来我们将每年推出3-4支镜头支持这款产品。

PChome记者:谢谢两位总裁接受采访。

柯达:感谢你提出的精彩问题,未来柯达必将重塑辉煌。

论巨人何时彻底回归 新柯达我们看好你

【PChome数码影像】柯达创造了,在早期的研发,主要是敏感的技术和产品,其次是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开发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目前,柯达公司的业务是多元化的,柯达一直引领着影像市场的发展,发明了不少家喻户晓的民用影像产品,并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柯达目前提供的产品种类全面,包括相机、彩色胶卷、相纸及照片光碟等。近年来,柯达进一步拓展数码新产品和服务,引入先进科技,并推出数码输出服务。由柯达全线管理的“柯达快速彩色”影像服务店亦迅速扩展,并于2001年开设“柯达快速彩色-数码新生活”和“柯达数码写真馆”,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数码服务。

除了民用市场外,柯达亦为专业摄影人士提供服务,包括摄影师、摄影记者、影楼及专业冲印店。为了滿足对影像质量有严格要求的用户群,柯达提供专业产品的类別包括高級数码相机、输出设备、储存媒体、材料及软件、专业胶卷、相纸及玻璃片等,同时,柯达亦致力进行研究为专业人士提供电子商业方案及寻找收购及結盟等机会。2001年,柯达成功推出全球最高的1600万像素数码相机背Pro back,为摄影专家提供最佳拍摄方案。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柯达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现在看来未必是一件坏事,至少在现在电子产品,光学和电子结合的时代中逼迫柯达向更高的环境迈进。巨人的强势回归,带来了自己的全新电子产品,虽然不是当初所想象的单反相机,强大的超高像素的CMOS,但是从目前新柯达发布的产品中我们看出了这次的回归是一次真正的回归,顺应时代浪潮才是真正行业老大该做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从“无反相机”开始做起,似乎也是新柯达“放低姿态从头再来”的座右铭。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新柯达的回归并没有带来大家想象中的胶卷业务的回归。这一点我个人建议柯达应该学习日系老牌厂商富士,电子产品的不断研发,提高自己应有的研发技术之外胶片业务也齐头并进,虽然在未来几年也同样会大面积减产,但抱着对胶片爱好者负责任的态度理所应当承担起这份职责。

一个巨人倒下了,原地满血复活的新巨人即将起航,期待未来新柯达的不断进步,挑战我们眼球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数码影像俱乐部:http://dcclub.pchome.net

数码影像频道:http://dc.pchome.net

数码影像官方微博:http://weibo.com/pchomedcdv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