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浏览器地位日益突出
最近正赶上移动世界大会召开,各家又都展出了不少新的移动产品。再加上年初的CES,移动设备的内涵已经从手机、平板电脑逐渐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佩戴式设备扩展。因此,移动互联网正在朝着更为纵深的方向发展。
显然,面对这么大一块蛋糕,各互联网企业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目前来看,除了移动终端以外,移动操作系统、移动搜索引擎和移动应用等领域都有着不少虎狼之侪对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的你死我活。
而在这之中,以移动浏览器和移动应用平台之争最为历史悠久。早在PC时代,浏览器作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最大入口,囊括了用户绝大多数的上网行为。然而,随着苹果App Store的推出,移动互联网,甚至整个互联网的入口都开始被重新定义为一个一个单独的应用。并且随着App Store的积极发展,移动平台的开发者大都已经习惯了目前以应用商店为主的全新移动互联网环境。
但是,浏览器厂商可不这么认为。
除了一小撮发烧友外,大多数用户手机中常用的应用不会超过10个。并且应用的更新需要连接到每个操作系统自己的应用商店,从而需要占领用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开发者来说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之间互不兼容,开发者必须针对不同平台开发不同的版本,从而需要额外耗费开发者大量资金与精力投入。
而随着HTML5标准的基本确立,以及浏览器处理数据能力的提高,不少应用也专门开发出了可直接通过浏览器,而不是传统客户端才能打开运行的版本。毕竟浏览器具有跨平台的特性,用户不能也无需考虑更新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小白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福音。
既然基于web的app可以弥补大多数本地app所面临的问题,那为什么不直接把浏览器做成一个平台呢?
火狐打造Firefox OS
传统浏览器厂商Mozilla便选择了做平台这一道路。2011年7月,Mozilla宣布将打造一款基于Gecko内核的全新的移动操作系统Boot to Gecko。2011年11月初,火狐宣布B2G项目已经开始测试。随后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火狐系统完成了从最初的测试,到去年MWC2的展示并获得不错的评价,到去年六月在亚洲移动博览会上的亮相,开火狐应用商店的开放。
Keon和Peak正面
直至今年1月,火狐联合西班牙电信发布了两款采用Firefox系统的开发者工程机,Keon和Peak。随后,在前两天的MWC上,火狐同中兴一道,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面向普通消费者的Firefox手机ZTE Open。
全球首款Firefox OS手机——中兴Open
同时,Mozilla还宣布了FireFox市场也同步登场。目前,FireFox市场中不仅有常规的下载到本地使用的应用,也有可以直接点击便能运行的web应用,并且这些应用的创建发布以及查找也非常方便。
和其他市场中大部分应用都是通过web技术创建,然后用各家私有API打包,在发布到各家自己独营的平台上不同,Firefox市场将web作为一个统一的开发平台,通过推广并使用公有的Web APIs,以帮助开发者直接发布应用,从而在进一步促进应用的跨平台化的同时,还体现了Mozilla的使命感。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Mozilla的战略很明确,依托自身本已非常强大的Gecko内核,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移动生态系统。借助这样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Mozilla试图还大家一个干净的互联网。
Opera放弃Presto内核
Opera则可以说是上一次“浏览器圣战”时代的幸存者。这家有着近20年浏览器开发经验的厂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家创新、自由、充满黑客精神的公司。其独自维护了十多年的Presto内核长期在各种浏览器引擎评比中表现优异,被公认为一款轻量级、优化充分、快速高效的内核。
此外,包括鼠标手势、页面缩放、快速拨号、多标签浏览等Opera原创功能均被现代浏览器所采用,但是Opera却从未对此申请过任何专利。
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收购了Skyfire之后没多久,便宣布将从今年开始,把移动平台上的浏览器内核从自有的Presto转换到苹果的Safari和谷歌的Chrome所采用的WebKit内核上,以便同上述两者进行直接竞争。
根据Opera介绍,下一代Opera移动浏览器将会全面采用webKit内核,并被命名为Opera Ice。全新的Opera Ice将会采用真正为触控和移动设备优化的界面设计,而不是像目前的不少浏览器一样只是单纯的把PC浏览器的屏幕缩小或者把手机浏览器的屏幕放大。
在今年的MWC上,Opera Ice也同样得以展示。从演示视频看,Opera Ice非常流畅,但是这款应用今后会怎么发展,能否打破目前Opera在移动领域面临的瓶颈,还很难说。
平台还是内核更重要?
FireFox和Opera,两家都有着,至少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内核。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移动互联时代,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选择。Firefox选择走平台化路线,决心继续高举自己的Gecko内核一百年不动摇,并进而打造出一个移动生态系统;而Opera则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工程师十多年来辛勤劳动的果实,转而采用目前接受度最高的webkit内核。
Opera之春?
老实说,Opera全盘放弃自己的内核真的不是一个好主意。毕竟webkit内核的份额已经被Chrome和Safari以及其他一些市场早入者占满,Opera虽然此前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个位数,但这些毕竟是Presto的忠实用户,因此这个时候转换内核,未必能够吸引更多新用户。
当然,Opera有着创新的基因,虽然随着内核的切换,流失了一些研发人员和销售,但是毕竟目前Opera尚未被收购,因此粉丝们依然对其抱有振兴的希望。
而Firefox所选择的道路,似乎却更加得到运营商和厂商的认可。不少运营商对这一系统表示了关注,而表示将会采用该系统的厂商似乎也比预想的要多些。而这些厂商中很多都在经营着自己在Android平台中的一方园地。因此,这样看来,安卓阵营也不是牢不可破嘛。
目前看来,换内核也好,做平台也罢,都是移动浏览器厂商可以选择的一条道路。只是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大家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发展方向,如果只是一味趋同妥协,或者只注意到了眼前的经济利益,那么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