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称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日前就势头正猛的3D打印技术发表了相反看法,称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郭台铭
郭台铭表示,3D打印绝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是噱头而已。3D打印技术发展很久了,鸿海30年前就在使用。他不看好的原因是,此项技术无法大量生产用于商业用途,不具有商业价值。比如,3D打印可以制造出电话,但只能看不能用。3D打印商品不能加入电子元件,无法成为电子产品量产。
此外,3D打印产品的材质有限,无法用皮质材料,因此无法持久。而且一摔就碎,好看但不好用。郭台铭表示,进入后PC时代,任何产业都要顺应来得快去得快的整和,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台积电是全球最彻底的半导体垂直整合公司,连包装都不外包,而鸿海则是产品多元化整合最好的公司。
郭台铭的鸿海和富士康是全球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这个无可否认。对这些企业来说,生产,需要的是产能,相比之下,传统的生产工艺显然在这个环节做的更好:从流水线到自动化的机器人,富士康和鸿海可以快速的满足大客户数以千万记的电子产品生产的需求。
但是这根3D打印有关系么?我认为有,但是跟郭台铭的企业关系或许不那么大。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产品,看设计图纸和产品实物完全是两码事儿。在产品量产前,一定会有一个开发定型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今天的工业设计领域,是高度依赖3D打印的。3D打印可以快速的给企业制造出需要的设备原型产品,帮助企业缩短开发周期。从这个角度来说,鸿海和富士康的生产型企业今天用不到3D打印,是因为企业委托加工之前,已经用3D打印做过定型了,这个步骤不在鸿海完成,鸿海和富士康完成的是下游产业链的整合,而3D打印能够帮助的是上游的研发过程,这是两码事,两者没太多交集可以说也不奇怪。
但是,郭台铭的言论当中值得商榷的一点是:3D打印无法量产,所以没用。但是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并不这么认为。3D打印就目前的情况看是无法量产,满足不了工业化生产需求,但是3D打印的特殊性在于定制,比如帮助医生为病人量体定制假牙安装、假肢等等,这在以往的成本非常高,而3D打印技术可以极大的降低定制方面的成本。
另外,今天的3D打印无法量产,不意味着明天也不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是分布式生产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