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几十块或者几千上万坑爹货也会层出不穷。在购买前通过看各种耳机与播放设备的评测,已经成为了网友们选购这些产品的重要途径。
这是一篇经验的总结
对于耳机产品的热爱已经快第四个年头了,总结出一句话“发烧路上满地是坑——防不胜防”。不管你买的是几十块或者几千上万,坑爹货也会层出不穷。在购买前通过看各种耳机与播放设备的评测,已经成为了网友们选购这些产品的重要途径。
看评测,你首先要学会分辨这文章是什么“人”写的。这篇文章可能出自一个“XX品牌的忠实粉丝”,可能出自“职业枪手”,也可能是出自“某个没有丰富听音经验的初烧小白”。由于写的人不同,对某一款产品的评价也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评测中的内容有时候会被写得虚无缥缈夸张至极,这中文章往往毒性十足。但这时你要小心了,你可能已经掉进了虚假宣传的额陷阱了。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关于不同人写的评测
不管是忠实粉丝,职业枪手,还是初烧小白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可靠程度都是需要打问号的,他们的评测对于很多人是具有迷惑性的。
鱼翅OR粉丝
忠实粉丝的评测,肯定是会忽略掉产品的某些缺陷。因为他是忠实粉丝,早已被这种独特声音所牢牢的吸引了。这样就会导致明明是高级粉丝,在他们看来就变成了高级的鱼翅。这种文章的价值仅仅限于参考,因为会过分的突出产品的优点,对缺陷的描述会有所缺失。能成为忠实粉丝那他们的听音经验肯定很丰富,对这类型这个品牌的听音经验是更加丰富。他们对优点的描述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对于想了解某产品或者某品牌声音特点的网友这是就可以多看看这种文章。
关于职业枪手,他们收钱办事。这种人可能对耳机音频类的产品有所了解,但他们的动机不纯,他们只为某一个产品服务。在他们眼里实际的产品和笔下的文字经常是毫无关联度的。
化妆前后
职业枪手的评测,文字内容都是化过浓妆的。你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缺陷。本来面目已被浓浓的修饰所掩盖了,就算是不可掩盖的缺陷,也能被他们写成这是不惧世俗眼光的大胆创新。这种评测参考性基本为0。它常常出现在商家对自我产品的介绍中。
至于没有经验的初烧所写评测。他们可能没有很专业的词汇没有很长的篇幅,而且多半是抱怨听不出区别的文章。就像新手玩找茬一样,怎么也找不到却别。
大家来找茬
我认为初烧的评测对于另一个正在看评测的初烧是可信的。对于使用过多款耳机的烧友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因为初烧小白,本身自己对于音质方面该如何进行对比还不了解。我刚开始玩耳机时也曾经分不清2000多的耳机比起100多耳机好在哪里过。如果你也是初烧看了这种文章就应该想想了,你会不会也花了多钱升级耳机与播放器等设备也会听不出区别。
评测中关于声场的描述
声场是什么?我自己把声场理解为声音的规模感。这是一个感性的认识。声场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了,对音乐的包容程度。正因为这个东西太难描述,所以很多评测中就出现了对声场量化数字化的描述。
声场
小编在网络上找了几张“金耳朵”对声场的描述。
图片来自网络
图中明确标注出了人声距离为2厘米。看来此人已经超越了听风辨位的境界了。已经能用耳朵代替直尺了。小编为了确定不是自己是木耳所致,特意询问了几位大烧对不同设备声场有什么感觉。结果是几乎一致的回答方式,大烧们均是给出了很感性的回答:“我觉得声场大了一圈。”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声音的定位就更加没有图中这么神奇了,像图中不光能标示出距离,还能标示出方位。这种事情音频设备是办不到的,能办到的只有雷达。雷达装在辽宁号上呢,没装在耳机里。在听音乐时声音的远近是靠耳朵所听到的音量相对于其他部分的音量大小来分辨的,而声音的左右定位,是靠左右声道的音量不同来实现。所以当你看到评测中有关于声场乐器定位的量化描述时,恭喜你这篇评测你不需要再看下去了。
评测中关于解析的描述
解析:简单的说就是分析力。在音频领域你不可以把解析单纯的认为是声音的清晰度。音频产品不同于直观的图像,图像的构图是已经决定的了,不管你拍的看得是否清楚。而音频设备的画面,是需要你的大脑幻想的。而这个画面感是否强烈、是否清晰、是否规整,这就需要靠解析力了。
清晰度对比图
很多人在试器材的时候都喜欢用蔡琴來试人声试中频,低频用《渡口》,细节就数青蛙叫。故此《渡口》就变成了一首传奇歌曲,特别是《渡口》中的蛙叫声到底有几声,成了个未解之谜。蛙叫有几声真的能体现一个器材的解析力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蛙叫有几声声这件事情必须辟谣,蔡琴的《渡口》哟几个版本,它们之间的青蛙叫的次数本就是不同。拿次来证明耳机的解析是不可取的。
蔡琴
很多评测都把细节等同于解析。其实这是一种小小的误导,细节的多可以说是解析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解析的全部。解析不仅仅是细节的多少,细节的质量更加重要。要细节牛逼,而且画面感更加牛逼好丝毫不觉得混乱。这才是真正的解析力好。
音乐会现场
音频设备参数意义有限
音频设备的参数参考意义是很有限的,包括宣传使用的技术。这些东西是专业性很强的,其实不光是普通用户,很多发烧友也傻傻分不清楚。
又要拿天龙的上代旗舰耳机D7000说事了,它的参数是“阻抗:25Ω,灵敏度108 dB / mW”。而很多小耳塞的参数可能是“32Ω,灵敏度108 dB / mW”。从参数上看D7000这个耳机比一个小小的耳塞阻抗还低,实在是好推的不得了。实则的D7000的难推程度,业界有名。大部分万元级的耳放压根退不了D7000。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随随便便以阻抗的大小来界定耳机是否好推的文章。
天龙D7000
关于技术。这个更加不能成为好声音的理由了。每一个成熟的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比如sony的液晶振膜,拜亚动力的特斯拉线圈技术,极致的S-Logic Plus原音临场技术。这些都是各个国际巨头的看家技术。这些技术会使得他们的产品带上自己的独特的味道,而并不能决定声音。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对音频设备所使用的技术过于迷恋,技术的加入只会使得这款产品会带入某些特质,并不会有太大的决定性作用。在音频这个领域,暂时还没有出现能改变这个行业现状的技术。
芯片电路图片
希望我的经验能对你有用
还是那句话初烧路上满地是坑。所以一定要学会如何看一篇评测。要学会分辨评测的真实性,不要轻易的被写手超高文笔所折服。这才能成为无敌的马里奥躲过路上所有的陷阱。
超级马里奥
我也是被一路坑过来的。不管多高端的设备都会有缺点,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要多看,多听建议,多多和用过的人做交流。一定要冷静,冲动消费是最大的魔鬼。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