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国内智能手机预装热,将在下月面临转折。工信部制定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将从下月起 执行。《通知》要求,手机厂商预装软件必须经过工信部的审核,并要求手机厂商不得安装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信息的软件,以及给用户造成流量消 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
工信部此举,或将对目前国内鱼龙混杂的预装市场产生一定约束力。但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预装软件的问题涵盖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各级经销商、应用软件提供商、渠道商等多个环节,目前工信部从手机生产环节进行规范,对于恶意预装软件的整治恐难一劳永逸。
“目前我国手机制造厂商多达557家,其中399家是有品牌的厂商,其余为小规模手机厂商或无牌、贴牌手机厂商,这类厂商在预装软件方面难以有效监管。”在一次公开场合,针对手机预装软件的监管难,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如是对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预装软件本身没有错,但预装软件无法卸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公平交易权。特别是预装软件带来的“三耗问题”,即耗电、耗流量和耗钱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国产手机的预装软件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运营商向手机厂商定制时,要求手机内绑定自己提供的相关应用;二是手机出厂时,手机厂商预装自家或与之建立合作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三是在手机层层分销过程中,经销商借渠道推广与软件商合作进行预装,或刷机预装软件。
手机预装软件存在着的背后的利益不容小觑。此前艾媒咨询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应用预装市场规模在2013年预计将达到27.2亿元。
特别是国内手机厂商在手机硬件本身所获利润被挤压时,预装应用和增值服务逐渐成为手机厂商重要的获利方式;对渠道商而言,刷机利润可观;对应用开发者而言,手机内置软件也成为其抢占市场、扩充用户的一种捷径。
一条庞大的黑色产业利益链也由此而生。此前360手机助手产品总监郭子文也对媒体透露,通常单台手机每预装一个软件可以向软件商收费八毛钱到五块钱不等,还存在靠预装在后面偷跑流量或扣费这样的行为来变相盈利。
外界预计,工信部此举将对目前国内鱼龙混杂的智能手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
TCL通讯COO王激扬认为,这是政府监管的一大进步,作为终端厂商,真正要做的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提供更精准的原始需求匹配和释放更开放的用户权限,他称TCL手机预装的所有第三方应用均可卸载,已支持idol X产品的ROOT后保修。酷派副总裁苏进则表示:“问题不在于是否预装,而是怎么预装,预装什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APP开发者对此并不乐观,他对记者表示,《通知》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恶意软件,但从渠道角度而言,即使生产环节切断,这类软件或将转向经销商、零售商等渠道完成刷机。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则认为,这一规定仅从手机出厂方面对手机厂商进行约束,却并未出台配套的监督实施和惩罚措施,而且,手机从出厂到达消费者的这一时间段处在监管真空地带,为恶意软件预装手机提供了可乘之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