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博客:对于松下GM1的一些疑问解答

PChome | 编辑: 高峰 2014-01-02 06:30:00原创 返回原文

到今天为止,这台黑色的松下GM1已经在我手上10天了。按理说,那么长时间应该把评测放出来了,不过考虑再三。

春卷博客:对于松下GM1的一些疑问解答

到今天为止,这台黑色的松下GM1已经在我手上10天了。按理说,那么长时间应该把评测放出来了,不过考虑再三,我觉得还是不要兴师动众的按常规流程走评测,而是依旧以博客连载的形式向大家一点点的介绍这台松下GM1。简单罗列下,到目前位置,我给GM1写的博客有:

1、松下GM1搭配四枚镜头的首批样张

http://blog.pchome.net/article/728271.html

2、松下GM1在科技馆的高ISO样张

http://blog.pchome.net/article/728272.html

3、自驾嘉兴半日游记(松下GM1+奥巴镜头)

http://blog.pchome.net/article/728280.html

在这三篇博客中,实际已经谈到了我对于这款产品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同时也放出了不少GM1的样张。与其他媒体网站不同的是,我除了使用本机自带的12-32mm套装镜头外,更多的是使用了多款来自松下和奥林巴斯两家的M4/3镜头,涵盖从超广角到超长焦,从大光圈定焦到中小光圈变焦各种镜头类型。从拍摄题材来说,有风景、有人像、有运动、有静物,有动物也有一些室内的高ISO场景。不过,对于这款产品我还缺少标准人像和夜景的拍摄,尽管这并不会影响我对于这款机器画质的评价,但以后还是会有机会就补上的。

松下DMC-GM1

下面来针对大家对GM1的一些疑问进行解答。

首先,是松下DMC-GM1是否是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中最小的相机?

我在第一篇博客中实际就已经谈到,虽然它使用的感光元件尺寸并不算小(M43规格,大于尼康和索尼使用的1英寸),但在所有可换镜头相机当中,它的体型的确是最最迷你的。有一些朋友提出宾得Q系列相机由于采用消费级别DC的感光元件,那么是否应该比GM1更小一些?答案是如果不算镜头的话,光论机身依然是松下GM1更小。我们不清楚松下搞出了怎样的黑科技,但一款M43规格元件可换镜头能够到这样的尺寸,真是骇人听闻。同样,如果也不考虑镜头的话,本机机身的体积甚至要比索尼黑卡系列的当家产品"RX100"系列更小一点。当然,如果带上套装镜头的话,本机在厚度上的确要比黑卡厚上1.6厘米,但这样的厚度装进冬季大衣口袋应该没有问题——夏装那就算了吧。

松下DMC-GM1

松下DMC-GM1

其次,那么小巧的机身在使用中的感受到底如何?

我通常是把GM1套装看成卡片机来用的,所以对于其握持手感也和普通卡片机的感觉一样。机身很小,以我的右手来单手握持的话没有重量方面的问题,但平坦的机身(无凸起手柄)抓附力也的确不足,所以得用手指扣着机器才行。但如果一旦换用更大的镜头,机身重心必定移动到镜头端(比如大口径的75mm F1.8),所以单手操作是不靠谱的,需要左手托着镜筒才行。必须指出的是,小型化的机身在携带上很便利,但男性用户需要注意到右手大拇指不要对触摸屏进行误触。我在GM1使用中,曾经有几次无意识的将对焦点移动到了屏幕右上角,后来才意识到就是因为大拇指误触了屏幕,使得触摸屏错误的将对焦点移动到了大拇指指尖位置上,影响了抓拍的效率。所以,这款机身给女生用当然没有问题,男性用户用的时候略微注意一些误触问题(或者平时关闭屏幕触控功能)。

松下DMC-GM1

松下DMC-GM1

松下GM1画质、操控及功能等全方位解答

第三、松下GM1的画质表现如何?

我稍后将给出一些松下GM1的原始样张,不过考虑到本机的感光元件和处理引擎与松下GX7非常接近,因此我们实际只需要看GX7的评测应该就能够一窥端倪《文艺青年新爱宠 松下GX7相机体验评测》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679017-all.html

。在那篇评测中,我的同事提出GX7的高ISO大约是1600可用,但对于ISO3200的评价也很宽容。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所谓可用的概念没有那么宽泛。尽管我也赞同随着感光元件技术的升级,目前M4/3、1英寸尺寸元件的高ISO性能也有了很大提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APS-C画幅相媲美(比如奥林巴斯E-M1),但松下机器的高感光度画质依然没有能达到如此高度。明确的说,我在使用GM1时通常不会把感光度用到ISO 1600以上,如果有大光圈镜头的话,ISO始终是越低越好。本机在高ISO下颗粒感以及细节的涂抹感还是明显的,所以用起来还是悠着点好。好在松下和奥林巴斯都有相对廉价的大光圈镜头在,因此我还是建议大家多在提升近光量角度上想想办法吧。另外,松下GM1在色彩方面的表现得到了不少用户的赞赏,纷纷表示似乎比以前松下死样怪气的色彩有所改进,变得活泼起来。我对于这一点并不敏感。另外,本机的套装镜头画质尚可,中心锐度不错但广角端畸变略明显。不过,好消息是由于松下机身内的维纳斯引擎一向都有机身内矫正,因此即使类似奥林巴斯12mm F2这样边缘色散/紫边略大的镜头用在GM1身上,看起来质素也极佳。

松下DMC-GM1

松下DMC-GM1

第四、松下GM1还有什么好的特质?

简单来说,松下GM1好的特质就是"虽然是超小型机,但松下几乎把所有能给的功能都给了GM1",功能一点没有因为机身缩小而缩水!我们可以在GM1上看到GX7里拥有的各种特效啊滤镜啊,支持多点触摸的屏幕啊、全高清的视频拍摄啊、wifi传输啊、小电池但很经用等等功能,还能看到因为采用了全电子快门而产生的高达1/16000的快门速度以及40fps的连拍速度——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这玩意有什么用处。有时候,很多用户选择一款相机并不是因为它的指标怎么怎么高,而是纯粹是对着某一点去的。比如我很多同事对GM1的性能实际与旗舰GX7相当并不care,但有一位辣妈同事就对其中记录宝宝成长的日志拍摄模式很有好感。当然了,绝大多数同事都是冲着GM1惊人的小巧体积而去的,而在看到那个橘黄色版本后就更加全无抵抗力!就在我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松下公司给我送来了一台新的橘黄色版本GM1,这个颜色在松下内部被私底下称之为"爱马仕橘"。我请同事帮忙拍了一组爱马仕橘与黑色GM1的合影照片,据称拍摄过程频频被打断,因为不断有好奇的同事(MM居多)过来要看看这台传说中的美型小相机。

地址是: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687059-all.html

松下DMC-GM1

松下DMC-GM1

春卷:我怎么看待松下GM1?

第五、我怎么看待松下GM1?

有很多朋友对松下GM1如此小巧的机身上加装了类似奥林巴斯75mm F1.8这样的小炮筒觉得不理解。即使他们知道松下和奥林巴斯都有饼干头且套头也不厚,但依然会嘲笑"镜头比机身还大"。我倒是不用辩驳说DSLR机身有更多镜头比机身大的案例,我只想说一个故事:

某"心灵鸡汤"举例说某人历尽艰辛奋斗多年终成亿万富翁,年老跑去休闲钓鱼,享受阳光沙滩。他身边有一老渔民,同样在阳光沙滩上悠闲钓鱼,已经这么过了大半辈子。按照此"鸡汤"的理念,那亿万富翁辛苦拼搏这么多年,结果也不过和老渔民享受同样的生活,而前面那么多年他禅精竭虑废寝忘食又是为了什么?所以鸡汤劝告人们要及时行乐,要珍惜现在生活云云。殊不知,这份鸡汤恰恰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亿万富翁今天是躺在老渔翁身边钓鱼休闲,但明天只要他愿意就随时可以离开沙滩去国际都市灯红酒绿,去雪山丛林探险寻幽。只要他想要,他都能实现。而老渔翁呢?却只能永远在那个沙滩上钓鱼,无论他乐不乐意是否厌倦。是的,亿万富翁与老渔翁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富翁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渔翁没有。而富翁之所以有这种选择的机会,就源自他当年的努力拼搏。

今天我推荐GM1也是源自同样的理由。是的,在很多时候,我只是给它配一支套头或者一枚饼干,它所拍摄的效果和卡片机也的确差不多不会有太多优势。但是,GM1却比那些不可换镜头DC多一个"选择的机会",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为它加装上75mm F1.8这样的大光圈定焦头拍摄出美丽的背景虚化照片;我也可以换上目前很超值的第一代7-14mm超广角镜头拍摄震撼的大场景;我更可以利用机身内的峰值对焦为GM1配上便宜又好玩的CCTV镜头玩一把手动——只要我想,我就可以。这才是松下GM1相对于其他和它同等体积却不可换镜头DC的最大优势,同样价格既能同样小巧也能接大镜头,何乐不为?

松下DMC-GM1

最后,有关于价格。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行货版松下DMC-GM1现在已经开始上市了。目前国行的官方媒体报价是49xx元套机,我感觉比较高。看现在日行的价格大概在3800-4000元之间,也属于相对高位。对于松下产品的价格走势么,大家懂的。所以,如果不是为了着急入手,我建议大家稍微等待一下。另外,我听说松下似乎将会考虑推出GM1与某卡通形象的合作版本,如果消息确实的话将会对MM们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附录:松下GM1 春卷讲解视频

附带我录制的GM1讲解视频一段如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J62cCnRw5g/

松下GM1 春卷讲解视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数码影像俱乐部:http://dcclub.pchome.net

数码影像频道:http://dc.pchome.net

数码影像官方微博:http://weibo.com/pchomedcdv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