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CES消费电子展,让那些还在雏苗阶段的智能穿戴装置,成为当下电子消费品产业中最为热门话题。虽然这些产品仍旧处于试水阶段
2014 CES消费电子展,让那些还在雏苗阶段的智能穿戴装置,成为当下电子消费品产业中最为热门话题。虽然这些产品仍旧处于试水阶段,但是看到大量的智能穿戴装置的产品问世,让我们也深刻感受到这个刚刚兴起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跟新迭代的频率加快和整体产业趋于成熟,产品的价格已经不像是2-3年前那样如此的昂贵,我们往往花费2500元就可以购买到一台性能和功能皆出色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设备。平稳的价格加上成熟的市场,同样是定位于智能设备的可穿戴装置,将会面临价格、功能、电池材料和隐私等种种问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穿戴装置可简单的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为智能手机做辅助,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智能手机链接,将智能手机中的功能发散至你的手腕之上,实现通话、短信接收、远程拍照等功能。目前也有不少产品可独立于智能手机,直接利用设备自身内置的应用程序,完成以上的能力。这类智能穿戴装置通常以手表的形象与消费者见面,智能手表也得到了许多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青睐和认同。索尼、三星、谷歌、HTC和微软都已经进入这个行业,开发属于自己的智能手表装置:索尼在去年曾发布了SmartWatch 2智能手表,它运行定制的Android操作系统,具备防水特性,可链接智能手机进行工作;三星推出Galaxy Gear智能手表,产品定位与SmartWatch较为类似,不过造型根据时尚感。
第二类则是服务于用户自身管理检测类的智能穿戴装置,这类产品通过产品内部的多种传感器进行检测,配合应用软件进行工作,譬如生活运动指导、健康指导规划、消耗卡路里计算和GPS、海拔等数据提供等。有些产品更是针对特定专业领域进行设计打造,无需与智能手机链接就可提供大量功能。目前市场上的健康类穿戴装置基本采用了这样形态,譬如运动手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用户在佩带运动手腕后,手环内的各类传感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算法检测出你的运动状况和健康情况,提供健康生活指导,安排生活作息。手环还可以与智能手机同步工作,手机平台提供的应用程序能将数据图形化,使用效果更为直观。
智能穿戴设备已经从过去的概念走向实物,各路制造商都纷纷加入生产智能穿戴设备加速了这个行业的火爆程度,但是市场却没有准备好,简单来说目前的智能穿戴设备无法引爆消费者的需求,即使制造商们败下血本台高出货量,消费者们仍会无动于衷。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冷淡态度并不是没有原因,作为一个新兴诞生的产物,人们对这类产品仍存在着大量的疑虑,譬如不确定的价格定位,提供的功能不具备创新性、繁琐的操作方式和个人隐私的安全。不少看到智能穿戴装置的人往往会在心里打起这样的疑问,这个装置能为我做些什么,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到底有何意义?我想不少人已经在心里暗地自问。
首先让我们谈谈价格,智能手机凭借着快速发展和惊人的出货量,其价格已经呈现平稳的下滑姿态。排除那些旗舰型高端产品,一台千元级别的智能手机往往具备当下所有的产品功能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外加节假日的促销活动和手机产品生命周期的缩减,智能手机出货量节节攀升。根据IDC的最新统计报告称,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10亿部,市场仍旧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并没有饱满。而反观智能穿戴设备,这类产品的价格与智能手机相仿,在没有突破性的功能和创新力面前,往往会失去竞争力,将一块售价1500元的智能手表和智能手表或平板电脑放在消费者面前,人们往往会选择后者,因为智能手机所提供的产品附加值更加明确和多样化。
让我们顺势谈下功能,智能穿戴装置想要成功,硬件的出色加上软件功能的全面发展方可突破当下的窘境。智能手机产业在手机生态圈的辅助合作下,已经确立下了自己的地盘,Android、iOS、Windowsphone的系统已经是三个成熟的高山。相反智能穿戴设备在这个方面仍处在娃娃阶段,产品制造公司和软件开发者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确定下最后的形态,一可带来更多的创造创新空间,二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酝酿和培养。譬如智能手表在没有与智能手机连接的时候,手表能提供的功能极为有限,这就必须依靠手表自身携带的应用程序和独特的互通性来加强产品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从产品价值,而不是单纯的依附智能手机而工作,宁愿做“备胎”。即使是一款支持智能手机而工作的穿戴装置,也需要极大的利用手表内置的各项硬件装置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这一点就需要软件开发者下更多的功夫进挖掘了。
那么阻碍电子设备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也许你已经猜到了,那就是电力续航。智能手机硬件的飙升直接导致手机对电量的需求也为之增加。过去手机可以待机一个月,而现在一日一冲已经成为习惯,想要续航长久只能配置更大的电池,如此一来产品重量和体积就增加了。那就更不要提戴在手上的智能手表装置了,如此小的体积自然无法确保优秀的续航能力。以三星的Galaxy Gear智能手表为例,根据官方的说明,这款智能手表最大可支持25小时的工作时长,也许你可以忍受每天从衣服口袋里拿出手机进行充电,但是每天你要从手腕上解下手表充电的事情实在是太麻烦了。与传统手表相比,其悬殊工作时长让人望而却步,不得不去三思购买了。在电池材料没有突破的今天,智能穿戴装置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并且阻碍其产品发展。产品设计师也许已经提供了一个绝赞的点子,但也会因为电池的限制而不得不作罢,智能穿戴装置发展道路上的大山实在是太多了。
总体来说,智能穿戴设备目前仍局限于辅助智能手机来工作,其高昂的价格加上模糊不清的产品定位,自然而然会流失大量消费者的青睐。事实上生产智能穿戴装置的厂商,自己也处于“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或者“这个装置到底有什么意义”的死循环旋涡中,智能穿戴设备还需要很多年来摸索才能打破当下的僵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