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ome行摄频道】坦白的说,这是我第二次来香港,比上次待的时间长很多,比第一次进步的是我终于看懂了香港地铁图。
城市:香港的昼与夜
作者微博: http://weibo.com/p/1035051283832553(摄影师钟楼怪人)
作者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longmanzhang
【PChome行摄频道】坦白的说,这是我第二次来香港,比上次待的时间长很多,比第一次进步的是我终于看懂了香港地铁图。
悦来酒店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整个荃湾
了解南粤文化,香港也许是目前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广州与北京一样,经过城市的发展和各种改建,如今的传统市井文化大部分已经消失殆尽。香港则在繁荣下保持了原本的城市味道,一种在港剧中早已熟悉的文化气氛。我想,这也是香港的魅力所在吧。
中环,香港财富的标志
中环的高楼大厦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十月底至十一月初的一周时间去香港,原因很简单。这时节的香港不会很热,也不会有年底血拼那种疯狂,更适合做一次自由的旅行。而我带的相机则是一部三星的NX300、一部索尼NEX-7,镜头则是三星的NX16mm F2.4、NX30mm F2.0以及索尼的E24mm F1.8、蔡司Touit 32mm F1.8。
其他导读:
熟悉的味道
当我看着机舱外熟悉的场景时,我知道我即将到达我的目的地——香港。
飞机即将降落前的美景
2010年,我第一次来到香港。记得当时在博客里写下了这样的话。“在20年前,通过罗大佑的《皇后大道东》,知道了香港以及皇后大道。之后唱遍全国的《东方之珠》,让我知道了香港的别名叫做“东方之珠”。今天,来到香港的街头,看着港人在他们习惯的地方生活的场景,一切如此的熟悉,仿佛置身于港剧的某个场景!
香港街头的报亭
看着庙街的夜市、女人街的百货,旺角的繁荣,弥敦道两旁林立的店铺以及港岛中环的密集楼宇,熟悉的而又陌生的环境。熟悉的是相识的大都市味道,而陌生的是这里的不同的规则。”
香港中环
IFC地铁站的玻璃
香港的很多东西都让我感到有一种亲切感,特别是电梯会不断的“滴滴”警示音以及人行横道信号灯发出的急促的声音,这一切不仅是香港电影经常出现的场景,更是香港的让人感到亲切之处。
天星码头
天星渡轮
从机场到青衣城换东涌线再到荔景换荃湾线到大窝口的悦来酒店,这一路让我第一次认清楚了香港地铁的线路图。
尖沙咀和弥顿道
也许是因为在北京的时间太久了,对于这个庞大的城市已经习惯。当我知道住的酒店在荃湾时,脑海中拍过的是北京亦庄到国贸的距离,以及每天拥挤不堪的地铁。后来我发现,从荃湾的悦来酒店到达尖沙咀的车程也只有15分钟,我也放弃了此前的所有想法。
弥敦道上林立各种店铺招牌
2010年在香港的短短三日行程中,我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了弥顿道和尖沙咀。所以当我再次来到弥顿道和尖沙咀时,一切都那么熟悉。而这里充满了南粤文化特有的味道,让北方来的人可以轻松感受到这种文化差别。弥顿道两旁有很多著名的街,例如女人街、通菜街、庙街等,一直到旺角,仿佛置身于某部香港电影,期待着在晚上一睹旺角黑帮大火拼的场景,让身在弥顿道的我有了一丝兴奋之情。
弥敦道上的行人
满处可见的货币兑换点
街边的小食铺
穿梭在弥敦道的出租车
回到现实,黑帮火拼的场景并未出现,虽然失望,但眼前的灯红酒绿以及周围火热的各种店铺和茶餐厅,让你依旧沉迷,流连于港剧中的场景,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又那么的陌生。
夜魅维多利亚
来到香港必然要到维多利亚港看这里的夜景。每晚8点钟,维多利亚港的灯火表演正式拉开大幕。这个表演每天的解说不一样,分别会以英语、普通话和粤语三种不同的语言进行解说。也许我的运气不够好,两次的维多利亚港看夜景赶上的都是英语,所以只能在半懂半不懂中欣赏夜魅的维多利亚。
香港前水警总督府Hullett House的夜景
对于拍摄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也成了来香港的必备课程。当然每次拍摄的角度和照片形式大致相同,所以也就失去了兴趣。不如靠在维多利亚港的围栏上,在徐徐的海风中,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更实在。
俗的不能再俗的维多利亚港夜景
在张保仔号上,随着船身的晃动拍摄出如梦般的光影
维多利亚港上空的彩虹
哦对!维多利亚港边上有一个小摊,买新鲜之作的鱿鱼丝,味道非常鲜美,售价也不贵,30港元既可以享受到一道美味的小食,再加上眼前的美景,也算不虚此行了。
大屿山和天坛大佛
大屿山,因天坛大佛而闻名。
在香港的第二天的行程便是去大屿山、大澳。去大屿山的目的当然是看天坛大佛,然后再去寻找香港电影里的渔村。
昂坪360缆车
从驻地荃湾搭乘港铁荃湾线到荔景换成东涌线坐到东涌,再花200港币购买昂坪海陆空套票 ,坐着昂坪360缆车便可以优哉的直接到达大屿山顶的昂坪,这里便是著名的大佛的所在地。
来到昂坪,就可看到天坛大佛
大佛的存在,让大屿山变得更加出名,同时又多了几分神秘色彩。在昂坪,可以看到很多与佛教以及天坛大佛相关的游览项目,比如3D声话效果俱佳的《与佛同行》,让你可以了解释迦摩尼成佛的艰辛过程;在许愿树前许个愿,保佑平安等。当然这一切都因为天坛大佛的注视下而变得与众不同。
天坛大佛
在昂坪,走出缆车站,便可以看到坐落在山顶的天坛大佛。而在大佛目光注视下的,则是香港四大禅林之首的宝莲寺。这座始建于1924年底寺院殿宇宏伟,并且提供游客的留宿。不巧的是,这次到达大屿山,宝莲寺正在做维护,失去了进寺一览这座宏伟寺庙的机会,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了。
在大屿山,除了大佛之外,还有大澳渔村和青马大桥这些景点可供游览。为了方便游览,大屿山上有昂坪专门到大澳渔村的巴士,每隔十五分钟一趟车,十分方便。当然,乘坐巴士的前提是要购买车票,或者使用昂坪360海陆空套票换购巴士票即可。
巴士在大屿山蜿蜒的山路上飞速行驶,山路的弯道延绵不断,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总有一种不安之感。还好,从昂坪到大澳的车程只有十五分钟,所以并不会因此而紧张过度。
安静的大澳
大澳是大屿山岛上最早被开发的渔村,由于该处被三涌分为两地,纵横的水道和水上棚屋凑成了这里的独有水乡情怀,故有香港威尼斯之称。
大澳渔村
来到大澳,自然要感受一番出海的乐趣,同时也要在水上游览大澳渔村的最大特色,那些搭在水上的棚屋。这些棚屋曾经在很多香港电影里出现过,代表着这里世代渔民的传统,一代一代的延续到今天。如今,这些棚屋则成了大澳渔村的特色,也让成为很多游人来到大澳的必选的游览项目。
搭载水上的棚屋
大澳渔村
在大澳,坐着小艇出海看白海豚是一大享受
大澳充满的淳朴质感
老人们看着自家的店铺
买香火的店铺
大澳是现在香港保存最好的传统渔村之一,也保持了南粤文华最古朴的特质。大澳内庙宇林立,设有关帝庙,从明代起便稳立村内,庙内摆放了一个1739年铸造的铜钟,屋顶则缀以精致的陶制装饰,除关帝庙外,另有华佗及财神像,杨侯古庙是为纪念杨侯王而建,经修葺后更见庄严,在庙宇对面的海湾上有两块石碑,建于1902年,是租借新界时勘界所立的界碑。沿大澳道可徙步往具八十年历史的观音庙,其建筑风格仿效北京的颐和园。
安静的大澳
大澳渔村的市场非常热闹,与农村的集市相似,当然产品大都是出自大澳本地的新鲜水产品、虾膏和咸鱼。此外,也有因为游客逐渐增多出现了许多当地小吃,山水豆腐花和烤鱼便是其中的美味之一。
晒在街边的鱼干
整理鱼干的老人
穿过大澳渔村的市场,站着依山傍海的小路前行,便进入了大澳渔村。走在林荫的小路上,四周非常安静,三三两两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很多房间里传出了张学友或刘德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演唱的经典曲目,让人仿佛置身在了一个怀旧的世界,时间也回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样,有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市场上贩卖的海产品
市场上贩卖的海产品
市场贩售的鲜鱼
在大澳,每家每户剩下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独自住在村里,儿女则去了繁华的城里工作。这让我想起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中国》里,在对于大澳渔村的虾酱介绍时的情形。村里的老人独自做着虾酱,儿女们都去了城里,而制作这种美食方法也许在若干年后变成了失传的绝技。
大澳很安静
村民晾晒的桔子皮
大澳
在大澳,由于旅游业的开发,所以很多店铺都由这些老人看守着。看着他们用一种期许的眼光看着光顾大澳的游客时,瞬间感到了一抹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伤感。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户外行摄频道:http://outdoor.pchome.net
户外行摄论坛:http://dcclub.pchome.net/forum/2/
摄影器材频道:http://dc.pchome.net/len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