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营销副总Tim:致力满足消费者需求

PChome | 编辑: 刘小溪 2014-02-26 06:30:00原创

在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MWC2014大会上高通宣布将推出全新的基于骁龙600系列家族的处理器,型号为骁龙601和骁龙615。这两款处理器与之前的骁龙600最大的提升在于,这是高通骁龙产品系列中首款64位产品,并且骁龙615也是高通骁龙产品系列中的首款八核心的处理器。

在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MWC2014大会上高通宣布将推出全新的基于骁龙600系列家族的处理器,型号为骁龙601和骁龙615。这两款处理器与之前的骁龙600最大的提升在于,这是高通骁龙产品系列中首款64位产品,并且骁龙615也是高通骁龙产品系列中的首款八核心的处理器。

高通营销副总Tim

在此之前,高通对于八核芯处理器得态度一直是并不看好,在2013年高通面对联发科技得真八核攻势给出的应对就是用四核芯处理器的成绩秒杀掉联发科的八核芯处理器。那么此次高通发布的骁龙615又是基于怎样的市场战略呢?PChome记者有幸采访到了高通技术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Tim McDonoug先生,看看他怎么说。

首先高通拥有非常多的合作伙伴,在本次MWC2014上一些重要的合作伙伴也都发布了新产品。像我们重点报道的索尼 Z2、中兴 Grund MEMO2、联想YOGA 10平板、诺基亚X手机等都采用了高通骁龙处理器。高通在手机网络方面一直引领行业发展,像当下正在普及的LTE技术,高通目前开始推行基于Cat6的领先科技,而多数其他半导体厂商正在推行Cat4。而高通的Cat4与其他半导体厂商的Cat4技术在吞吐量上有25%的提升,同时功耗减少25%。

网络方面高通确实拥有非常大的优势,这得益于高通持续的在研发方面进行投资。同时高通也再主流大众需求的方面进行研发,骁龙610与615就是这样的产品。

用高通技术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Tim McDonoug先生的话说,“根据高通的市场调查和行为分析的研究,中国的消费者他们最看重的要素,和非中国的消费者看重的要素不同。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给她们什么。”这句话其实可以被解读成为中国消费者对于64位、八核心处理器非常的有需求,所以高通就顺应需求推出这样的产品。实际上,这不仅仅是高通对市场的敏锐,对于主流消费者的呼声,终端厂商是最为关注的,毕竟这决定了他们的手机是否受到大众的欢迎。在2013年下半年度,越来越多的主流终端厂商推出了其他半导体厂商的八核心处理器,相信这也是高通为何从之前不看好八核心处理器到现在的参与到八核心处理器战局中的原因。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消费者要啥俺们高通就给啥。

高通推出64位8核处理器

64位,八核心都是消费者当下最关注的硬件指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果没有这些元素支撑,它们的手机在销售上或许会遇到一些阻碍。所以早期很多手机厂商选择了MTK,但现在高通拿出了杀手锏,除了八核心外还打包了4G LTE网络支持以及骁龙800上的一些成熟的技术DNA。在这个问题上高通技术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Tim McDonoug先生尤其强调:“好多时候一个芯片由很多不同部分组成,CPU只是一个芯片上大约15%的一个成分,余下的85%还有很多其他的部分,比如GPU等,它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希望大家能以一个整体的方向来看。”换句话说即便是骁龙610、615在CPU上采用了ARM Cortex-A53的方案,但在GPU、Modem、Memony等方面还是高通自有的各项领先技术,基于这些元素从而使整个芯片功耗更低,性能更强,网络支持更全面。

从硬件参数上来看,骁龙610与615差别并不是很大。二者除了在核心数量上存在不同外,几乎没有其他差异。那么当笔者将这个问题抛向Tim时,Tim到是直言不讳的表示:“从性能上来说615和610非常相似,不同点就是核数,一个是4,一个是8,其实在我们看来610在很多功能,在性能上都已经完成的非常好,但是消费者或者终端市场这些普通的智能手机消费者有这种需求的话,OEM有这种需求的话,我们也满足他们的需求。”直白的解释就是,中国消费者觉得核数越多越好,那就给它们多的选择,但实际上二者性性能差别并不大。这完全是在数字上的一种妥协,笔者也试着问过Tim是否610就是在615的基础上屏蔽2个核心得来的产物,Tim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回顾到2012年,高通在当时推出了8X25Q这样的四核心处理器,在当时高通认为双核心处理器足以满足多数应用场景,但最后还是因为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对数字的认知高于对性能的理解,所以高通后来基于市场考虑推出了8X25Q这样的四核心产品。如今在八核心时代,这样的故事又再上演。至少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高通都属于被迫加入到这些数字游戏中,各位网友你们准备好迎接64位八核4G普及时代的来临了么?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