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收购后首作 Vertex460 登场
在东芝完成对OCZ的收购后,OCZ第一个动作就是对当前中端产品线进行了调整,推出了Vertex 460固态硬盘。和Vertex 450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将闪存从IMFT 20nm ONFI 3.0 MLC闪存更换为东芝19nm Toggle 2.0 MLC闪存,并进一步预留了7%的空间,达成120GB、240GB和480GB三种型号,区别于Vertex 450的128GB、256GB和512GB。
除此之外,新旧两款产品采用的主控依然一样为Barefoot 3 M10,和高端的Vector 150采用的Barefoot 3 M00相比只是主频有所降低,以此拉开性能上的区别,但实际上相差并不是很大。Vertex系列和Vector系列最大的差异在于质保,前者为三年而后者为两年。
Vertex 460缘何而来?
纵观自2012年底推出Vector系列以来,OCZ一直采用了高中端交错、小步迭代升级的策略。起初,作为首款采用Barefoot 3主控的、定位高端的Vector,它并不支持256位AES硬件加密,没有7%的预留空间,并且只保守地采用了25nm的IMFT的闪存。
OCZ Vertex 460规格
去年5月OCZ更新中端产品线推出了Vertex 450,和Vector系列相比,主控步进升级,支持了256位AES硬件加密,同时采用了20nm IMFT的闪存,依然没有7%的预留空间。到了去年年底OCZ再次更新高端产品线推出Vector 150,支持了256位AES硬件加密,闪存更新为东芝19nm MLC,设置了7%的预留空间。所以此次Vertex 460的推出,可以看到很多Vector 150的影子。
OCZ Vertex 460
事实上Vertex 460与Vector 150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它并没有进行额外的测试和优化,因此耐久度方面依然只保证三年每天20GB的写入强度,而Vector 150则是五年每天50GB的写入强度。其实Vertex 460定义的目标用户群主要是普通玩家和PC用户,这样的耐久度依然足够,何况这更多只是最保守的指标数字。
OCZ Vertex 460
后续,OCZ会对现有的产品包装和标签进行全面升级,将使用新的Logo和设计风格,并更加凸显自己的品牌元素。实际上,Vertex 460标签的样式已经区别于自Vertex 4以来的四款产品,已经可以说是新的设计,但却成为了唯一的一款。
赤脚3 M10主控和东芝19nm闪存
尽管OCZ准备更换设计样式,但是外壳的设计应该还是不会变的,采用了磨砂质感的全铝合金外壳,分量十足,重量显著超出市面上绝大部分产品,很有高端范儿。OCZ依然为这款产品提供Acronis数据备份软件,为用户升级提供更多便利。当然标配的还有3.5英寸支架方便台式机用户使用。
PCB正面,8颗闪存组成128GB的物理容量
PCB背面只有一颗缓存
Barefoot 3 M10主控采用双核心ARM Cortex处理器,同时还配置了一个OCZ Aragon 400MHz 32-bit协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台积电65nm工艺制造,支持一组特别针对固态硬盘的RISC指令集,能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大部分指令和分支的执行,从而大幅提高性能。这意味着整个主控方案将有着更高的处理效率。
Indilinx Barefoot 3 M10主控
预留了7%的空间,目的应该和Vector 150系列一样用于提高垃圾回收效率,说白了就是做性能优化,并保证更好的性能一致性。至于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端SSD开始采用冗余校验技术,我们只能等待OCZ下一代主控加入了。
东芝19纳米Toggle 2.0 MLC闪存
SLC缓存模式解读和理论跑分测试
SLC模式解读
从Vertex4开始,OCZ引入了SLC工作模式以提高写入性能。这项技术实际上是指在MLC闪存上模拟SLC的工作方式,只使用一半的容量,达到快速写入的效果。而后通过垃圾回收利用闲置时间“填充”SLC模式未使用到的空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SSD不可能一直工作在负载状态,除非你一次性写入一半容量的数据,否则只要有空闲时间,垃圾回收就可以运作,“收复”之前未用到的空间。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就有了新的空间可以用于SLC模式下,最终的效果就是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SSD都保持最高的写入性能。
通过HDTach RW软件的测试,该软件将会持续填满整个SSD的空间,我们可以发现这项技术的玄机所在:
SLC模式演示:注意写入速度的变化
在前65GB的空间中,SSD工作在SLC模式下,Vertex 460保持了最高的写入速度。而后由于SLC模式下的空间已用完,就必须进行垃圾回收,但同时仍有新的数据写入,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将近一半的容量写入速度降低将将高于100MB/s。
SLC模式是提高写入性能的关键所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控方案都开始采用类似的技术,但最终的实现方法有所不同。比如OCZ的方案是全盘范围都工作在SLC模式下而非划分固定的区间,这有可能会造成额外的写入放大和垃圾回收操作。
理论软件跑分测试
针对性能层面,最直观的依然是跑分。测试平台方面,我们使用酷睿i7 2600处理器,Z77主板,配合RST 12.6驱动程序,同时以三星840 PRO 256GB作为系统盘。测试过程中将处理器频率锁定在3.8GHz,关闭睿频和所有节能降频的选项,并在BIOS中开启AHCI,关闭其他第三方板载芯片。
CrystalDiskMark 测试结果
AS SSD Benchmark得分1059
我们依次使用常规的测试软件,包含CrystalDiskMark(测试数据样本大小设置为1GB)、AS SSD Benchmark、Anvil's Storage Benchmark(测试数据样本大小设置为1GB)以及PCMark 7和PCMark 8,在空盘状态下,进行性能测试。
Anvil软件成绩,得分4582
在1GB数据范围下的测试可以激发这款SSD的最佳性能,因此即便是对于120GB的型号来说,AS SSD Benchmark的得分依然达到了1059,Anvil的分数也相当不错。但还是可以看出,Barefoot 3主控的4KB随机读取性能还是有提升余地的。
PCMark 7/8基准性能测试和总结
PCMark 7依然是目前流行的整机性能测试软件,它采用脚本测试的方式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并且存储部分针对SSD的应用做了一些多任务测试,但是不会需要很高的队列深度,对SSD不会造成太大的负载,主要基于随机读写操作,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我们系统实际应用时的效能。
PCMark 7得分5387
PCMark 8是Futuremark最新推出的系统综合性能评估软件,依然有单独的Storage存储系统效能测试。同样,它采用回放实际应用软件的测试方式,并记录运行时间,在测试精度上比PCMark 7更为准确。存储系统效能测试包含流行的游戏,多款Adobe生产力应用软件以及微软Office办公软件测试。
PCMark 8得分4967
结合两款PCMark软件的得分来看,对于120GB容量的型号来说还是非常理想了。特别是PCMark 8的4967的得分已经位居中高端的水平。这意味着整个系统应用环境,会有着出色的体验。
总结:总的来看,作为东芝收购OCZ之后的首款产品,在核心特性方面基本延续了Vector 150,与上代产品Vertex 450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了东芝19nm闪存并预留7%的空间用于性能优化,因此整体表现上会比Vertex 450更好一些。
OCZ Vertex 460 固态硬盘
尽管定位比Vector 150低,但依然面向效能级用户,因此Vertex 460仅仅是主控频率有所降低,整体性能依然出众。因此只要后续的价格合理,还是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东芝的收购对OCZ最大的好处在于保证了充足的闪存资源、研发资金和产能,由于不用再依赖于采购因此生产成本也会降低,同时产品质量方面也会有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会体现在全面更换包装之后的OCZ产品上,竞争力会逐步增加。显然今年OCZ后续的动作值得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