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静音GM107到来
定位于OC的超静音技嘉GTX750Ti以及GTX750错过了我们上周的小横评,不过这不影响它堪称GM107标杆产品的表现,一贯主张超耐久用料以及极致冷静散热的技嘉此次除了在供电接口上不尽人意之外,其他方面几乎是完美,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GM107,由于这两张卡是同一芯片架构,只是定位不同,索性一起评测展示给大家看。
我们主张短小精悍的GTX750Ti,因为它的优势就在于此,如果非要做出大板型的来,那么它就要拿出散热好,静音,性能强的成绩来,否则它完全没有购买价值可言。无需外接辅助供电的感觉就好像女孩子终于不再使用姨妈巾一样干爽,布线神马的都豁然开朗起来。
卓越的能耗比可以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玩同样的游戏,不再忍受噪音和发热的煎熬,亦不必担心主机的PSU会有需求上的问题。在性能上充分满足剑灵、龙剑、激战2、逆战、坦克世界、WOW、LOL等网游巨制的情况下,越节能也就越适合商业电费昂贵的网吧市场。
按照定位来说,GeForce GTX 750Ti/750是用于取代GeForce GTX 650Ti,那么它们的性能与GeForce GTX 650Ti Boost在伯仲之间,低于GeForce GTX 760。
GM107相邻定位产品参数一栏汇总表
我们看GeForce GTX 750Ti以及GeForce GTX 750与相邻定位的显卡之间参数的汇总表,它主要是替换GeForce GTX 650Ti,而由于运算单元规模和数量不济,性能稍弱于GTX650TB,但频率和配比的优势已经将这个差距缩小了,因此在部分测试中GeForce GTX750Ti和GTX650TB几乎不分伯仲。
GV-N750OC-1GI
技嘉的这两款显卡分别GV-N75TOC-2GI以及GV-N750OC-1GI,从命名方式上看我们很容易辨认出这是技嘉的显卡,基于GTX750Ti以及GTX750芯片,OC版,板载分别为2GB和1GB显存,不过虽然是同芯,频率也差不多,但是外观相差甚远,GV-N75TOC-2GI简直有中高端显卡的范,当然在对散热评定之前,我们只能说呵呵了。具体关于GM107 Maxwell架构的分析介绍请参照我们的首测,下面直奔主题对该两款显卡进行综合评定。
75TOC的散热评定
我们先对GV-N75TOC-2GI(下文简称75TOC)进行评定,由于一个发热量仅在60W左右的芯片,散热器可以说是相当简单,即便是铝制散热片,热交换面积有保障即可。
将散热器和PCB本体分离
双7CM风扇
一根热管覆盖
先说散热器,长度约20CM,风扇采用的是68mm,约7CM的直径,共两只,散热鳍片和底座为铝制,中间压制一根热管,不过从硅脂的痕迹看来,这根热管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核心面积,即便是铝底座也会很有效果。
Furmark 1.9.2压榨测试(点击放大)
对于散热的最终测试我们还是要上机断定,最近室内温度有所升高,在19℃左右的室温下进行Furmark 1.9.2版的测试,起始温度40℃,最高56℃,截图时稳定在54℃左右,而且技嘉采用的风扇即便在2000转左右时也是相当的安静。不过建议这个温度表现可以适当的放宽风扇转速换来更好的静音效果。
这个温度完全适应任何使用环境,要知道这和停止Boost的上限还有30℃,离危险温度还有一倍的幅度,因此在散热方面本身得益于GM107的功耗优势,我们将给出9.5分的评价。
75TOC的板型以及供电评定
75TOC的块头大主要是因为散热器的缘故,而PCB本身则是和公版一样的大小,不过也正是因为散热器的缘故导致在板型评定上会受一定的影响。
由于物理限制 热管还突出了一些
6PIN辅助供电
在板型设计方面,除了块头大点,细节方面设计的还算到位,特别是6PIN供电以及导流罩等边缘化的设计容易忽略。
在板型设计的评定方面我给予8分的评价。
2+1相数字供电设计
供电方面,虽说是公版的两相,但料件的规格方面比公版稍高,特别是显存使用的还是技嘉订制的金属Metal,在滤波方面比公版多出了一个270μF的高压滤波电容和另外一个低压滤波电容。秉承公版相位和规模,但规格和品质稍作提升,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供电方面,我们给与9.5分的评价。
75TOC的挡板以及性能评定
挡板方面,虽说没有达成单槽的厚度,但是对于不可SLI,并且在静音方面下足功夫的显卡来说,双槽厚度在我们的好评范畴内,而且在接口的种类以及数量上来说做的不算太差。
双槽厚度 HDMI*2+DVI*2组合
EMI屏蔽处理
GM107原生支持4K硬解码,因此在结合影音方面,提供了两只的HDMI进行联屏或者合二为一的方式是HDMI现阶段比较成熟合理的做法,因为只有1.4以上的版本才能实现4K分辨率下保持60Hz的刷新率,而1.4的传输达成对显卡,线材,输出端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两只HDMI提供带宽的组合,就可以实现媲美DP效果,接口周围包含了镀金的EMI屏蔽罩。
两只常规的DVI,当然这两只DVI的信号是同步的,25针为纯数字输出,29针包含模拟信号供老旧的显示器使用。
在挡板的评定中,我们给予9分的评价,没有DP是一个缺憾。
GPU-Z信息
我们通过GPU-Z信息,GM107,28NM制程,148平方毫米的面积,640个CUDA,16光栅单元以及40个纹理单元,128BIT位宽搭载5.4GHz的2GB GDDR5显存,这在我们首测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关键在于频率设定,频率设定相对保守,即便是OC版也只是在核心频率上超过公版13MHz,既然具备庞大的散热器和6PIN辅助供电为何将频率也就是说性能设定的如此保守呢?要知道GM107体质普遍能够拉至1.2GHz的核心频率。
在性能的评定中,我们只能给予7.5分的评定。
根据五大属性,我们绘图如下:
五大属性雷达图
其中之所以给出性能设定为7.5分的判定,因为作为OC版,并且以庞大的散热器和外接辅助供电优势,完全没有和公版拉开差距,由此在板型设计上也牺牲一定的得分。
750OC的散热评定
我们回过头来看750OC,它和75TOC的外观差别很大,采用的是100mm直径的大尺寸单风扇,散热片也是变成了像Intel原装散热器似的圆形辐射状,热交换面积也相当有保障。
单风扇散热器
铝制底座
也许出于成本考虑,散热器换成了铝挤工艺底座,单100mm风扇,不过凭借GT640也同为60W的TDP的散热器上来看,散热效果和噪音应该不会差。
Furmark 1.9.2压榨测试(点击放大)
不同于75TOC的是,750OC表现则堪称完美,首先看最高温度,最高67℃,远低于危险温度,但是换来的是更低的转速和噪音,并且Boost加速一直达到了1163MHz,相比预设频率可以说是提高了近10%的幅度。
在散热的评定中,我们给予9.5分的评价。
拆解散热器和
外接辅助供电
它的板型尺寸和75TOC以及公版都一样,也都是这样的小身板,6PIN供电设计以及其他细节方面均无异常。当然,它的身材更小一些。
在板型设计的评定,我们给予9分的评价。
750OC供电挡板以及性能评定
750OC的挡板以及输出接口等和75TOC一样,都是双槽的厚度,双HDMI以及DVI组合,在性能,输出特性方面均一致。
HDMI*2+DVI*2
关于双HDMI的用途我们上文也提到了,这是当前解决无DP版本的产品上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了。技嘉表示他们后续会推出含有DP接口的版本。
在挡板的评定中,我们给予9分的评价。
2+1相供电
供电料件也和75TOC一致
除了搭载的散热器,显存容量有差别之外,两者毫无差别,当然核心开放单元数量以及预设频率是定位之间的区别。
实际上核心单元的屏蔽与开放,不影响它的实际功耗,因为芯片相同,频率相当的情况下,功耗以及供电的需求也是相当的。
在供电的评定中,我们给予9.5分的评价。
GPU-Z信息
750OC在核心单元上,开放了四组SMM,屏蔽一组,因此由640CUDA变成了512,纹理单元由40个缩减到16个,显存也只搭载了1GB,不过预设的核心频率相比75TOC要高出一些,预设1059MHz,目标加速到1137MHz。
在我们的Furmark压榨测试中,核心的频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持续加速到1163MHz,如果负载不是那么苛刻,也许加速的幅度更高,这要比75TOC几乎Boost失效的结果要完美很多。
搭载1GB的显存虽然会在之后的测试中暴露出问题,但750OC这种定位的显卡我们仍然坚持在性能设定方面,给予10分的满分评价。
根据五大属性雷达图综述:
五大属性雷达图
首先作为这个定位的显卡,在压榨极限测试中仍然能够保证10%以上的加速幅度,我们认为它在实际游戏应用中会比现在还要高,再者虽为非公版,但尺寸不是特别夸张,符合轻巧的形态,另外在静音以及供电方面均表现上乘,均分高达9.4,性能子项为10分满分。
理论测试
●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3DMARK 11
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Futuremark的大作3DMark 11终于发布,这也堪称2010年Benchmark方面最重磅的炸弹了。作为业内公认的专业图形性能测试工具,3DMark 11会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所有硬件网站的测试标准,成为衡量市面上所有显卡和PC平台的标准型测试项目——从3DMark 99到3DMark Vantage十多年的时间里3DMark系列都是如此成为图形测试的标准。
Futuremark总是在版本号的前一年推出新软件,这次也不例外,3DMark 11在09年底就诞生了,不过巧合的是,它的版本号应该还有另一层含义——基于DirectX11接口的基准测试软件。
测试参数设定:
运行Extreme测试,检验显卡在高负载下的DX11渲染能力。显卡驱动中将AA和AF设定为应用程序控制,分辨率使用测试项目默认设定。
3DMark 11 Performance
3DMark 11 Extreme
●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3DMARK Fire Strike
新的3Dmark支援桌面与移动平台的跨平台测试,支援windows、Android、iOS与Windows RT系统平台的测试。(由于针对Android、iOS以及Windows RT三大移动平台的版本需要进一步测试,所以Futuremark先发行了针对桌面平台的windows版本,其他版本择日发行。)
不同负载的场景,FireStrike(专为基于DirectX11显卡的高端产品设计)、CloudGate(支持基于DirectX10的主流硬件)以及IceStorm(为入门级DirectX9设备打造)。
新3Dmark取消了E、P、X等等级划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纯数字,而且3DMark没有了统一的总分,而只有四个场景分。
测试参数设定:
运行专用于桌面级DX11测试场景FireStrike Extreme测试,检验显卡在高负载下的DX11渲染能力。显卡驱动中将AA和AF设定为应用程序控制,分辨率使用测试项目默认设定。
3DMark Pro FireStrike
●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Unigine Heaven4.0
俄罗斯Unigine公司开发的新款3D性能测试软件,主要针对DirectX11 API设计,这款测试软件的引擎,在DirectX11模式下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Tessellator(细分曲面技术),这时DX11的重要标志性技术之一,也是DX11相对于以往API的明显提升部分,可使渲染对象拆分得更精细,模型边缘层次感明显,视觉上更加真实。
测试参数设定:测试使用1920×1080分辨率,开启AA/AF,运行在DX11模式下,Tessellator(曲面细分)级别设定为Extreme。
Unigine Heaven 4.0
游戏测试
● DX11游戏《科林.麦克雷:尘埃2》测试
《科林.麦克雷:尘埃2》是一款为了纪念去世的英国赛车手科林.麦克雷制作的模拟赛车类游戏,在前作发行了两年之后,这款续作在2009年底正式发布。这款游戏最大的亮点是率先支持DX11引擎,无论是画面质感还是可玩性都大有超过《极品飞车》之势头。
测试参数设定:
所有显卡运行在DX11最高画质设定下,测试使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设定1920×1080分辨率,开启AA/AF。
尘埃2
● DX11游戏《科林.麦克雷:尘埃3》测试
尘埃3》完整版是由Codemasters制作并发行的一款赛车竞速游戏,对此前发布的《尘埃3》进行资料上的填充和优化。 更新内容包括: 2个地点的12个新赛道,新车,和大量其他内容。 游戏采用的是Ego引擎,拥有更加拟真的天气系统及画面效果。 游戏拥有着出色的画面,激情的背景音乐,真实的操空性与音效。 一个赛车游戏其操控性是很重要的,而《尘埃3》操作很简单,给人的那种物理感觉很强。
测试参数设定:
所有显卡运行在DX11最高画质设定下,测试使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设定1920×1080分辨率,开启AA/AF。
尘埃3
● DX11游戏 《失落的星球2》测试
《失落的星球 2》承袭前作内容第3人称射击,针对多人连线部分加以强化,并加入4人Co-op连线合作共同对抗巨大异形怪兽“艾克里德(Akrid)”崭新玩法,玩家不只是要正面对抗艾克里德,甚至还要爬上AK小山般的庞大身躯展开攻击。
游戏采用 CAPCOM 独自研发并进一步强化的“MT-Framework 2.0”游戏引擎,呈现比前作更为细致绚丽的画面,使用该引擎的还有《鬼泣4》和《生化危机5》。
测试参数设定:
所有显卡运行在DX11最高画质设定下,测试使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分辨率设定为1920×1080,开启AA/AF。
失落的星球2
关于公版的性能以及对位R7 260X和GTX650TB的性能我们在首测中有着较为详细的对比展示,我们只需观察75TOC以及750OC与对应型号的性能表现即可,其中750OC由于频率较高,在很多测试中几乎和公版的GTX750Ti相持平,而75TOC也同样是有很多成绩表现逼近GTX650Ti Boost。
对于这两款技嘉的显卡我们要说的是,设计虽稍稍偏离,但大多还是画龙点睛,重点体现了Maxwell第一代试水巨作的优点,能耗比和能够硬解4K是它们最为突出的地方,因为均包含6PIN辅助供电导致它们也未能干爽的插在机箱里。不过静音、特别是750OC的强劲性能可以说是这个价位下最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当然想玩要求较高的游戏可以考虑75TOC或者750OC的2GB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