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蓝牙厂商探索专利破茧之道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7-03-21 23:01:00转载 返回原文

春节的祥和喜悦将与汪国钢无缘。在深圳福田区看守所内,汪国钢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不仅会因专利侵权而身陷囹圄,而且辛苦打拼的事业也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第一页

春节的祥和喜悦将与汪国钢无缘。在深圳福田区看守所内,汪国钢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不仅会因专利侵权而身陷囹圄,而且辛苦打拼的事业也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蓝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国钢和副总经理王丽萍因涉嫌假冒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这应该是全国首例因侵犯知识产权而被国际蓝牙技术联盟推上被告席的案件”,湖州明芯微电子公司董事田松林告诉《IT时代周刊》,而且他们因为侵犯别人的劳动成果受到法律制裁,一定是板上钉钉子了。

“事实上,蓝鸟涉嫌假冒行为仅反映出中国蓝牙产业现状的冰山一角。”中国蓝牙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谭贻国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蓝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基地,在深圳生产和销售蓝牙产品的厂家有近200多家,但60%以上的企业都在非法经营,蓝鸟不过是其中一个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

蓝牙市场究竟蕴藏了多大的宝藏,引得国际蓝牙技术联盟与国内蓝牙企业玩起了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游戏?在这场游戏的竞技中,谁又将成为最后的胜者?

蓝牙市场成“掘金圣地”
公元10世纪,凭借出色的沟通和说服能力统一了当时的丹麦和挪威的丹麦国王哈罗德(Harold)没想到自己因爱吃蓝梅使牙齿染蓝而得的绰号(Bluetooth),在一千多年后竟成为象征卓越沟通能力的信息传输技术标准的代名词。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发端于爱立信的蓝牙技术因当时蓝牙芯片成本很高、运用不普及而经历了初期的命运多舛之后,在2002年终于柳暗花明。

无需线缆、无需网络基础设施,即可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无缝连接的蓝牙技术逐渐渗透到超市及零售店、办公室、家庭、飞机场、火车和地铁、饭店、展会等各行各业。拥有庞大手机用户的中国大陆更成为蓝牙技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蓝牙市场目前占全球市场的15%以上,并且这个比例正逐渐加大。而据ABI公司的报告预计,到2011年,蓝牙设备的综合年增长率为40%,可见,蓝牙产业的前景十分可观。

与可观的市场前景不相称的是,目前蓝牙产品的普及率并不高。2002年前后,尽管蓝牙芯片价格下降致使蓝牙耳机削价约10%~20%,蓝牙耳机仍然以高贵的姿态为少数手机用户所享用。据IDC数据,2004年全球生产的手机中,约13%都采用了“蓝牙”连接技术。“而事实上,真正使用蓝牙耳机的用户还不超过蓝牙手机市场的1%。”深圳晶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赵容告诉《IT时代周刊》。

(未完,请翻页)

第二页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市场空缺?“根本原因在于价格。”曾从事过蓝牙产品生产的于先生说。由于生产蓝牙芯片的企业较少,蓝牙芯片尚未实现量化生产,2003年蓝牙芯片价格卖到了60美元/片,蓝牙耳机更是卖到千元高价。即使在现在,一款正规厂家生产的蓝牙耳机的价格仍不低于400元人民币。

“我买的这款带蓝牙功能的MOTO手机也就两三千块钱,但是它所配的蓝牙耳机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得七、八百块,这个价都可以买一部低端手机了。”精明的曹女士说。因为业务繁忙需要经常驾车奔波于应酬,而开车期间手持电话接听又不安全,因此她很希望有一款价位适中的蓝牙耳机。

正是瞄准了蓝牙技术应用的广阔市场前景及用户需求,在珠三角、长三角一带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蓝牙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汪国钢在2001年创办了以蓝牙无线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为主营业务的蓝鸟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蓝牙掘金大军的一员。

作茧自缚
正当国内蓝牙企业如火如荼,争食蓝牙产业的大蛋糕时,国际蓝牙技术联盟组织挥舞着大棒,俨然以蓝牙技术知识产权的捍卫者自居,把守着挖掘蓝牙宝藏的大门。

于是上演了开头的一幕。事实上,汪国钢所经营的蓝鸟科技只是众多主营蓝牙产品企业的一家。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事蓝牙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的企业应有三、四千家,其中以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就聚集了近1000家蓝牙企业。

(未完,请翻页)

第三页

不算起眼的汪国钢和他经营的蓝鸟科技,为什么就被国际蓝牙技术联盟盯上而且还不依不饶地给推上了审判席呢?

为探其就里,本刊记者以蓝牙耳机经销商的身份找到了蓝鸟科技前市场人员小赵。此时的小赵在汪老板被抓之后,跳槽进了另一家生产销售蓝牙产品的公司做市场经理。她告诉本刊记者,“老板就是因为产品没有做BQB认证,才出事的。”所谓BQB认证,就是通过由BQRB(蓝牙认证评估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来自9个蓝牙SIG发起企业的代表选举产生)授权的,提供蓝牙产品认证服务的团体获得认证服务的程序。

“其实,在深圳没几家做蓝牙产品的企业去做这个认证,只不过我们公司(蓝鸟科技有限公司)做的比较大,我们一个月的出货量就有几十万。而且由于无需缴纳认证费用,我们的蓝牙耳机售价在100元左右,这远远低于正牌产品的价格。产品除了销往内地,还出口到中东等地。所以蓝牙技术联盟这次就是拿我们杀一儆百。”

为何当初不未雨绸缪,做个产品认证也不致遭牢狱之灾。“原因在于蓝牙技术联盟的测试认证费太昂贵了。”小赵告诉记者。

蓝鸟科技消失了,在对其全盘收购之后,深圳晶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取而代之。现任市场部经理的前蓝鸟员工小赵,在向记者介绍的10余款蓝牙产品中仅有2款申请了BQB认证。当记者对剩余十几款并未通过认证的产品表示担忧时,她满不在乎地说:“不会有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是我们的问题。”

据美国布鲁特斯SIG有限公司(下称“SIG”,蓝牙技术联盟的法人组织)执行董事麦弗利(Dr. Michael Foley)所称,通过蓝牙认证流程是获得蓝牙技术知识产权许可,以及在产品上使用蓝牙商标的先决条件。

但是,通过蓝牙认证流程的费用是昂贵的。据了解,蓝牙技术联盟实行三级会员制,一级会员每年交纳1万美元的会员费,二级会员每年交纳5000美元的会员费,三级会员是免费和开放的,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注册。然而,SIG并没有在中国大陆设立分支机构,所以中国大陆蓝牙产品要通过测试认证,就必须要送到台湾或者新加坡检测。

“出于成本考虑,规模不大的国内蓝牙企业大多不愿去做这个认证。”

(未完,请翻页)

第四页

在商标方面,SIG已经在全球注册了包括“蓝牙(Bluetooth)”汉字简体和繁体字甚至藏语在内的商标。只要中国企业打着“蓝牙(Bluetooth)”相关商标在市场上销售,都必须向其交纳商标使用费。“其实,这是不合理的条款。按照国际惯例,一种技术协议付费的应该由采用该技术协议的芯片厂家支付。蓝牙产品厂家只要采用了蓝牙芯片就应该等同于向SIG交纳了费用。”早年曾在新加坡某半导体企业从事芯片研发,现为湖州明芯微电子公司CEO的杨鎏向《IT时代周刊》指出蓝牙技术联盟霸道条款的不公平。

突围之路何在
遭遇国际蓝牙技术联盟组织的无情打压,初尝蓝牙技术应用甘露的国内蓝牙企业心有不甘,于是开始探寻突围之路。

“正是因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短距离技术标准,才造成现在国内蓝牙企业发展受限的困局。”湖州明芯微电子公司董事田松林告诉《IT时代周刊》。

“要想突破壁垒,只有绕开国际蓝牙技术联盟的霸道条款,建立一套中国人自己的无线短距离传输标准。”有着深厚技术背景的明芯微电子公司CEO杨鎏在这点上与董事田松林不谋而合。“我们最初是做音频技术开发的,在一次技术交流峰会上,我们把想法告诉了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研究部副部长卢奇骏,得到了认可。并获得700万元的产业孵化基金,参与无线音频技术的‘中国标准化进程’。”

2007年1月22日夜,一位风尘仆仆的青年男子快步行走在上海市南京东路上。《IT时代周刊》记者在南京东路的某酒店大厅里约到他——明芯微电子公司CEO杨鎏。他告诉记者,自己刚下飞机,此次到上海的目的是与几家Design House(手机设计公司)就新研发的无线短距离传输技术产品洽谈合作事宜。

“我们要一元钱推广我们的新技术、新产品。”杨鎏将一元钱计划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现在大多数DH(Design House)所采用的蓝牙芯片是英国CSR(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芯片企业的产品。尽管他们的芯片现在已经降到2美元售价,但价格上仍然是我们占优势。”

而且,我们研发的无线短距离传输技术不同于蓝牙技术,可以说是非蓝牙技术或者蓝牙2.0版本。与蓝牙技术相比,它具有功耗更低、传输距离更长、成本更低等优势。

杨鎏介绍说,现在的蓝牙技术标准外延性太大,兼容的范围太多,协议复杂,更何况收费门槛高,不符合蓝牙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场将决定一切”,他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采用新技术研发的产品已经生产出来,计划2007年春节前进入市场。如果能占有国内手机市场的20%的份额,就会有几千万的盈利。他们也将迎来产业化的丰收年。

憧憬固然美好,在真正实现产业化之前,他们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据了解,作为国际蓝牙技术联盟成员之一的手机业巨头诺基亚,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蓝牙2.0技术标准的蓝牙耳机。这些拥有强大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手机巨头更不会掉以轻心,放弃已在股掌之中的“肥肉”。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更多的蓝牙企业在遭遇国际蓝牙技术联盟的大棒挥喝时,不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而是采用鸵鸟策略,怀着侥幸心理,能躲就躲。

产业标准的缺位导致市场监管虚弱无力,这将影响我国蓝牙产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