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炬力AEF护耳技术谈长时听MP3致聋论

互联网 | 编辑: 徐晓赟 2007-03-21 00:00:00转载-投稿

随着MP3、手机等随身数码设备的普及,特别是MP3以其袖珍时尚的造型在全球风靡开来,“耳塞音乐”成为了时尚一族生活的调味剂。设计方便携带、造型小巧时尚、娱乐功能丰富的MP3俨然成了青年男女的随身装饰,胸前MP3与肩挑提袋相映成趣,昭显着今日的时尚风潮。“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这一传承了数千年的思想观念在年轻一代身上遭遇颠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装点与实用兼备的数码产品,不得不令人感叹数字革命之伟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随时随地打开MP3或手机,塞上耳塞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却毫不知这种毫无节制的“倾听”正在侵蚀着自己的听力系统。

MP3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越来越长的续航时间,越来越多的媒体格式,越来越酷的造型设计还在吸引着更大的用户群。正当商家们无休无止地拔高耗电量、支持格式、音频指标、输出功率等电学指标做为竞争法码时,却没有为这些年轻的“危险人群”做些“温馨提示”。相反某些知名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空间,还在耳塞的设计上大花工夫,力推所谓“入耳式”耳塞以获取更为震撼的低频效果,追求技术进步固然值得嘉许,但在科技广泛渗透、无孔不入的今天,产品设计的“人文关怀”是否也该提到议事日程?

常听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殊不知“群众眼睛”也有朦胧阶段,当新鲜感逐渐消退,负面效应开始滋生,人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一个偶然事件就会触发一场关于产品人性回归的大讨论。电脑伤眼、手机辐射不正是活生生的先例吗?不久之前,MOTO蓝牙耳机在美被诉,因其音量可达100分贝,在音量方面又未尽提醒之责,导致一男子听力严重受损。蓝牙耳机,由于它可以令使用者在开车接电话时解放双手,有能避免手机信号辐射而大手开车族的欢迎,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而这一事件无疑给刚在我国兴起的蓝牙耳机带来沉重打击。无独有偶,据称IPOD也被消费者起诉,因为IPOD可产生高达115分贝的音量,有损听力。两著名品牌被告的信息传到中国,在国内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相对于蓝牙耳机,国内用手机或MP3播放器的耳塞听音乐的人更为众多。一时之间,记者明察暗访、医生现身说法、相关组织部门出面规范、网友纂文规劝等活动掀起了一阵颇有声势的“护耳运动”。

有记者调查沪上几大数码卖场,无论是摩托罗拉、索爱、诺基亚等手机品牌,还是索尼、三星、苹果等MP3品牌,其说明书均未注明该产品最大音量是多少分贝,这些品牌的800电话对这个问题也无法回答。某些医生结合个别临床经验给出的提示话语被作者们加以渲染得出的结论,“MP3可让耳聋提早30年”、“MP3后遗症,常听耳机听力早衰20年”、“警惕!谁在侵蚀你的耳朵”、“耳塞音乐背后的危机”等等文章标题,真让人触目惊心!在英国,皇家聋人协会试图说服便携式媒体播放机制造商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来警告用户避免长时间、大音量使用MP3收听音乐。比如可以在所出售播放器的封装上贴上警告标签,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直接将标签贴在播放器上面。后来也有文章报道,我国的MP3、MP4的音量标准有望在明年出台。与此同时,在网络各大BBS上,很多网友纷纷建贴讲解健康听音的基本常识。

其实“护耳运动”的宗旨不是让人抛弃“耳塞音乐”,唯一目的只是引导人们养成一种合理的听音习惯,如此触目惊心的报道是否偏离本意呢?其实“科学技术本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科技成果为大家带来无数便利的同时,都会发觉自己在渐渐地失去一些东西。科学家们发现原子能之后虽然可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能源,但也给全世界的人们罩上了核阴影。当人们坐着各式各样的机动交通工具,开动不知疲倦的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时,带来的结果是每天清早起来听到的还是令人烦躁不安的轰鸣声。当电脑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后,很多孩子却因诱人的游戏过早地戴上了厚厚的近视眼镜。当移动电话给人们带来可以随时随地沟通的便利时,也把人们置身于无处不在的电波污染之中……然而即使认识到了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试问我们能够彻底抛弃那些已经深入生活的科技成果吗?想要抛弃的想法显然太过极端了,简单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哪天停电了,生活还能像现在一样丰富多彩吗?如果生活中没有了音乐,是否少了一些美好呢?自从MOTO和IPOD产家被诉的事件暴光之后,许多记者觉得有事可干了,急忙赶到数码卖场,抓着一个MP3销售人员就劈头盖脸地问:“这个产品的最大音量是多少分贝?” 销售人员无从回答,记者洋洋就得意了。这样的记者显然是幼稚的,荒谬的报道自然不会被大家认同。

众所周知,MP3的最大音量究竟有多少分贝不是重要的,因为使用者可以自己调节,甚至可以小到没有声音,我们不能因为MP3最的大音量到了120分贝就可以被起诉了。如果按这种逻辑,天下可以被起诉的人和事不知道有多少,法院能忙过来吗?从技术上来说,因为耳机的阻抗和灵敏度各不相同,在移动媒体播放机上电压有限的情况下,能实现更大的输出功率是技术的进步,因为能适合各种不同的耳机。只是长时间、高分贝的收听“耳塞音乐”确实会损害听力,这个常识很多消费者也许已经认识到了,当然也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所以才会出现少数听力下降的案例。

如果仅仅按照英国皇家聋人协会的建议在说明书或者播放器上做些文字提示,个人认为能否凑效值得怀疑。谁都知道赌博是种不好的行为,可是赌徒买了包装上写有“赌博有碍家庭和睦”的扑克牌并没有放弃危险活动。烟民都明白吸烟是种陋习,不但不利自身健康,还有害他人健康,烟盒上明明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可那几个醒目的大字真能让“瘾君子”望而生畏吗?然而文明社会之所以称为文明,就是因为它总是走在我们前面。在日本,香烟盒上不但有简单的有害健康的提示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更让人惊叹的盒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说明文字,翻译过来大意是,吸烟可能造成肺气肿等等疾病,好像我国的药瓶一样,功效、物质构成、用法用量一应俱全。而在香港,已经为禁止吸烟立法,凡是有在室内公共场合吸烟者可以人人得而告之,他们认为在室内公共场合吸烟,损害他人特别是小孩的健康,原告还可以获得一笔数目不小的奖励,何乐而不为?科技在进步,社会更应该前进啊!虽然耳塞听歌没有赌博、吸烟的危害直接,特别合理使用可以说是无碍,但做为一个真正关心消费者的产家应该重视起来。

在“护耳运动”中很多产家有所表示,最有代表的是全球最大的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方案供应商珠海炬力推出“AEF护耳技术”,按照该公司的说法是通过对芯片端软件的修改,在MP3/MP4播放器等终端产品上实现护耳功能,将收听音量和时间纳入人性化自动控制,以期在不影响收听体验的前提下,提醒和辅助消费者保护听力。其真意何在,是哗众取宠、蓄意炒作,还是心忧天下、真情流露?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单是这个简单举动确实体现了产品的“人文关怀”,为业界内外做出了表率。

但愿珠海炬力会把技术真正做好,更希望多一些产家能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能考虑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制造出更加“人性化”的产品,真正实现科技为生活增辉!

附注:珠海炬力新型护耳技术AEF

珠海炬力在今年一月宣布推出了一项新型护耳技术——珠海炬力护耳(AEF)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便携音乐播放器用户提高安全收听级别,前提是该播放器使用了珠海炬力的产品。AEF技术支持音量和收听时间(TSL)自动控制,因此可以提醒和辅助消费者保护听力。用户可以通过菜单设定保护级别,除此以外,他们还可以通过AEF技术了解当前音量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同以前的护耳技术相比,AEF的最大特点是不会给音质带来负面影响。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