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该书历时15年后于1993年第一版面世,2万余名专家参与,生成7.8万个条目,现在更新到第三版,词条数量稳定在8万左右。
互联网盛产奇迹。
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该书历时15年后于1993年第一版面世,2万余名专家参与,生成7.8万个条目,现在更新到第三版,词条数量稳定在8万左右。
2006年,百度百科上线。历时8年发展,根据百度百科主页统计数据显示,百度百科已经积累了800多万词条,有476万用户参与词条编辑。
除去词条数量上100倍的差异之外,随着知识和信息的迅速产生和迭代,百科类产品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不可或缺的工具。据统计,百度百科每天产生4亿次用户检索,满足了互联网用户迅速获取知识的需求。
梁启超在一百多年前曾说:“今日之中国,其大患总在民智不开。”而现在,百度百科向所有人开放了一个免费获取知识的途径,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民智”。
然而,对于百科类产品来说,海量、专业、客观的知识是其命脉,不当的商业介入有可能会伤其根本。比如成立13年的百科“鼻祖”维基百科正面临“成长痛”。志愿者积极性不够、经费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困扰着维基百科。
近期,维基百科甚至尝试从线上走到线下出实体书来进行销售,对于每秒钟都在发生变化的维基百科来说,印刷实体书显然不是解决之道。
看看百度百科八年做了什么,以及如何解决维基百科遇到的问题。
百科八年做了什么
百度百科是一本网络百科全书,互联网百科类产品从技术角度并无门槛,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权威、可信的知识才是其核心竞争力。
根据百度对外公布的数据,如今的百度百科已经拥有了超过470万人的编辑者团队,积累词条800多万条,平均每32秒就有一个新的词条诞生。这些沉淀的庞大知识,如果一个人每分钟可以读500字,每天花费8小时在阅读上,全部读完至少需要182年。
这个数据奠定了百度百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书的基础。而数据背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支撑。
所有依赖UGC的产品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能让这些志愿者愿意把玩疯狂的小鸟的时间,用来更新词条呢?”而百度百科的“蝌蚪团”作者,贡献在词条更新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其个人娱乐时间。
在所有用户中,贡献词条量最大的用户“东篱小菊”,8年里一共编辑了3.7万个词条,算下来,他在编辑百科词条上,至少花了12425小时,这是一个普通职工,接近6年的工作时间。
“蝌蚪团”又是什么?据IT老友记了解,“蝌蚪团”是百度百科的忠实用户团体,是为百度百科编写词条的中坚用户统称。他们来自学生、老师、记者、研究人员等各种职业。“蝌蚪团”成员本身有自发更新、维护词条的积极性,而百度百科又通过制度来保护和激励这种积极性。
加入“蝌蚪团”不易,新手要参加成长任务,之后再加入百度百科导师计划,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编辑特色词条。在学习并成功编写特色词条后,才可以报名加入蝌蚪团,成为中坚力量。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词条的专业质量,实现从UGC(用户生产内容)到PGC(专家生产内容)的转变,百度百科于2010年正式开启了权威编辑项目,与各行业垂直领域权威机构合作。
迄今,百科已先后与超过100家权威机构合作,覆盖15个领域, 机构累计贡献权威词条超过4万条,在2014年百度百科还将在专业领域重点发力。其中包括中国科学协会、卫生部临床医生科普项目、成都市政府、陕西省地方志、延安市旅游局、国家大剧院、北京书法家协会等,完善百科垂直领域如植物、科学、艺术、房产、食品、法律等领域词条质量。
一句话来说,百度百科用了8年的时间,沉淀和整理了一本中文百科全书。这本书涉及到科学、知识甚至各种资讯、信息,并且保持随时更新的状态。
百度百科的创新
知识和讯息的区分似乎越来越界限不明。作为知识的沉淀和整理者,百度百科在接下来将会有哪些新玩法?
利用“词媒体”方式呈现新闻是百度百科的一个创新。一个重点新闻事件出现之后,用户会淹没在各种新闻列表中,而百度百科尝试用“词媒体”的方式来整理清楚来龙去脉。
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亚宣布将公投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受到全球媒体瞩目。百度百科用户第一时间编辑词条,并及时更新克里米亚事件的进展,从3月6日至今,经过68位科友的82次编辑,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百科词条清楚的了解事件完整过程。
这种呈现方式实现了重点事件的内容沉淀,而许多互联网上的新闻内容则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无法搜索到比较完整的内容。可以说,“词媒体”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新闻到历史的沉淀和整理。
此外,从维基百科的例子可以看出,商业似乎与百科背道而驰。十年前,仅仅是关于要不要贴放广告的讨论就导致维基人分裂,力求纯粹的西班牙版本因此分离出去。
而百度百科目前已经在尝试一些公益合作,而这样的合作完全可以平移到商业领域。
百度百科已经在尝试探索品牌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等合作项目,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各类机构的内容借助百科的平台传递给更多的用户,一方面实现对合作机构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也给用户提供给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实际应用场景是,博物馆的展品在百度百科上进行电子化呈现,让更多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这些信息。而在博物馆里,可以使用二维码的方式,让用户迅速了解到这个产品的百科介绍。这样的应用不仅可以用在展馆,还可以用在植物园、动物园等多种场景。
这样的合作同样可以用在多种商业场景,新技术展示、新产品发布、新概念传播等等。当然,对于商业应用,百度百科将通过更为严格的审核来保证内容的客观性以及用户体验。
据IT老友记了解,目前百度百科不会以商业目的作为导向,当然也不会拒绝一些顺理成章并且有益于双方的商业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百度百科更重要的创新是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传播方式。可以假想一下,百度百科的二维码可以贴在食材上进行食材的营养、属性介绍,也可以在旅游景点展示该景区的导游解说词。
届时,百度百科就不再是坐等用户去主动查询,而是以碎片化的方式,无所不在地浸润到几乎所有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大数据维度来看,这样的应用更加有价值。百度百科将可以采集到用户关注的衣食住行、旅游、知识等所有的数据,通过对词条流量和词条内容的关注分布同样可以分析出很多重要的信息。人们什么时候关注,关注什么内容,谁更关注,这些数据都非常有意义。
毫无疑问,这才是百度百科的另外一次腾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