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标志 2014上半年SSD行业回顾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4-06-28 05:00:00原创

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我们认为首先是产品进入实用和普及阶段,价格不断下滑到人人买得起的程度。同时,行业领袖们一方面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同时又是市场的玩家,主打中高端市场,而中低阶市场则有大量的山寨和抱着赚一笔钱就走的玩家,也有努力用心力争上游的厂商,整个市场看上去一派繁荣而又有些凌乱。我们在2014年上半年看到的SSD市场,正是这样的景象。

0.5美元/GB,再一次的爆发点

衡量SSD是否完全进入实用和普及阶段,很大程度上要看它的价格。当2012年SSD的价格来到1美元/GB,引发了一次热潮,128GB的价格全面跌至千元以下。今年呢,SSD的平均价格注定将全面来到0.5美元/GB的程度,256GB将来到700元的价位。正是这种周期性的跳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的爆发将对SSD的普及进程实现强有力的推动。

巨头们的游戏

SSD的五大巨头实际上就是指五个闪存制造商,他们是:三星、东芝、闪迪、英特尔、美光。实际上还漏了一个海力士,只不过海力士在SSD中的份额还是相对较小。毫无疑问,这五大巨头是当今SSD行业的领袖,但他们进入SSD市场的步伐并不一致,主要就是诸如东芝、海力士这样的制造商,以前在控制器方面没有积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海力士已经收购了Link A Media,接下来的动作值得期待。东芝则在今年年初收购了OCZ的SSD业务,以后的OCZ SSD就是正统的东芝血统了。

东芝3500万美元收购OCZ固态硬盘资

三星、英特尔不必多说,至于闪迪和美光,目前依然以Marvell的方案为主,但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丰厚的闪存资源,他们目前在消费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抢眼。值得注意的是希捷,他们终于从Avago手中将LSI的SandForce业务收购过来,也许马上我们就能看到基于SF-3700主控的希捷新一代SSD了。

从1y纳米到3D NAND

三星840作为业界首款采用TLC闪存的SSD,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同时在闪存制程更新到1ynm阶段(东芝的A19和美光的16nm)也成为近来讨论的焦点。因为这些技术尽管可以提高存储密度,但是耐久性、出错率、延迟已经是越来越棘手的问题。3D NAND技术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星3D V-NAND芯片

在去年8月的闪存峰会上,三星通过采用电荷捕型获闪存(Charge Trap Flash,简称CTF)技术,将闪存单元从传统的平面型改为柱状型结构,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其第一代采用24层堆叠技术的3D NAND(按照三星的叫法为Vertical NAND即V-NAND)闪存的固态硬盘。前不久,三星已经开始量产第二代3D V-NAND技术的固态硬盘,并做到了32层堆叠,涵盖128GB~1TB多种容量。相信不久我们就能在消费市场看到采用这种3D V-NAND技术的SSD了。至于IMFT的3D NAND将于今年年底量产,闪迪东芝方面要到2016年。

NGFF初登场,PCIe走向NVMe

NGFF (M.2)终将取代mSATA,英特尔Z97提供的原生支持就是很好契机,实际上2014年会是一个过渡年,高端SSD开始从SATA 6Gbps朝向M.2或PCIe发展。M.2由于直接走的是PCIe通道,在PCIe 2.0 x2模式下即可拥有10Gb/s的带宽,在x4模式下更可以达到20Gb/s。M.2的推广意在简化PC系统的体系架构,体积更小,应用潜力巨大。

英特尔全新DC P3500和DC P3600系列SSD

至于PCIe,服务器领域的产品将全面走向NVMe,目前英特尔和三星都已经推出相关产品。相比AHCI,NVMe的主要优势就是延迟更低,CPU性能释放打破IOPS瓶颈。

低端市场的活跃

上面已经例举了,行业领袖们的动作和布局,但真正说明一个市场是否成熟的应该看低端市场。目前国内市场的低端SSD品类非常繁杂,当然正规军还是起主导作用,比如威刚、影驰、金泰克的产品。但也有很多尽管有着雄厚的背景,却没有以认真的姿态来做消费级产品的厂商,他们大多善于搞噱头,在主控和采用的闪存品质方面都极为不透明,他们大多搞极低的价格,比如将240GB做到599以下,甚至一些型号在淘宝上销量不低。

衡量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主要看低端市场是否火爆

虽然从几年前就开始谈SSD的洗牌,但是SSD极其简单的构造,以及打包的芯片方案,如此低的门槛,一个小作坊就可以做得出来。所以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一样,整个行业的规律即是如此,反而是一个成熟的标志。只不过我们要劝说的还是那句话:别被低价迷惑!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