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智能之变 谈我们需要的智能设备

PChome | 编辑: 王学刚 2014-07-01 05: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大概从一年前开始,“智能”这个词出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2014年上半年尤其明显。几大全球性的IT展会,已经成为了多方面、全角度的智能设备展。手机、电视、路由器、家电、手表、汽车、家居,甚至服装、鞋帽。

谈我们需要的智能设备

大概从一年前开始,“智能”这个词出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2014年上半年尤其明显。几大全球性的IT展会,已经成为了多方面、全角度的智能设备展。手机、电视、路由器、家电、手表、汽车、家居,甚至服装、鞋帽。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于“智”的提升勿庸质疑,但它们所体现出的“能”又如何呢?在2014年已经过半的时候,我们不妨来冷静地剖析和总结一下,我们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智能设备?这一次我们特别邀请了CBSi终身媒体总编刘克丽女士参与其中,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此外,PChome编辑部也会从各条产业线进行剖析,对2014年上半年的IT行业进行全景扫描。

本次我们邀请了刘克丽女士与我们讨论“是否需要这么多智能设备”这一话题,其中笔者认为我们确实需要这么多智能设备,甚至未来还会更多;而克丽老师认为,智能设备也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地为了智能而智能,也并非所有人都适于使用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是否越多越多好?

笔者认为,智能设备是一个体系,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才可以发挥作用。以大家现在使用最多的智能手机为例,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少数人使用智能手机,那么无论你通过手机平台进行什么样的社交活动,响应的人都极为有限,而且支持智能手机的APP也少得可怜。而今天智能手机成为主流,大家习惯了优先在手机上进行操作,而不再是电脑,同时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者也愿意把精力优先用到手机领域。在其他智能化设备方面也一样,只有数量达到一定的量级,才可以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因此,我认为在智能设备方面,现阶段要做的就是扩大数量,让更多的人使用上智能设备,至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后续去完善,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几乎每一类产品都开始智能化

克丽老师则认为,作为产业、产品升级固然需要,但产业、产品也要看市场、用户的需求,比方说智能电视我的父辈一代就不需要了,比方说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我就免了吧。我希望智能、非智能的设备共存。从另一个维度说,机器人被人类造了40多年还是不理想,后来人类就想把自己、设备的局部变成疑似机器人的状态,于是智能设备就出现了,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人都需要或者为之买单 。

大多数产品都需要智能化吗?

笔者认为,文章开头说了,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手机方面,现在电视、家电、汽车等其他产品也在进行一场智能化的革命。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要智能,智能这个词并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其英文为“Smart”,是聪明的意思,让设备变得聪明,这是不可能,那么只有借助一套庞大的系统来让硬件产品的使用便捷度提升,通过大数据量的运算来发挥电脑的优势。深蓝能够战胜卡斯帕罗夫,就是胜在它可以用最笨的办法反复计算,尝试每一种可能,而人类的思维方式则有主观判断,其中必须会存在失误。说回智能设备,其中的芯片所做的事情就是数据运算,以汽车为例,它可以“看”到比驾驶员更多的信息,通过芯片的高速运算来分析数据,并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信息交互,从而给驾驶员提供有效信息,为开车带来便利。其他领域也是一样,智能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而且当大多数产品都智能化之后,就会发现它们之间产生的关联能让我们的便利翻番加倍,如同公路网一样,四通八达。

个人终端设备方面,已经全部实现了智能化

克丽老师觉得,5年前,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 ,实际上和智能的地球是一回事儿,智能的社会代价是什么?是能耗,是更比地发热、排炭,是废电池对地球的污染,我认为在环境和地球环境之间应该找平衡。比方说现在的卫星发射,实际上不只是在污染地球,还会污染太空,但是没有太空环境管理部门来管理。还有可穿带试智能设备的电磁波辐射还没有公论,谁也不知道对人体的健康有无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另外越智能设备越多肯定排碳越多,连个除尘器都智能,智能除尘器发热、排炭、噪音,应该加收这3种污染税。

智能设备就应该卖得贵吗?

尽管笔者也喜欢买价格便宜,性能又好的东西,但在这个话题上,还是认为智能设备在现阶段卖得稍微贵一点并不是坏事。一款普通的功能型手机一两百元就能买,但智能机要卖到2000-3000元甚至更多;特斯拉如果不是电动车也就在30万的档次,但智能汽车的名头可以让它的身份翻倍。增加了新的功能,价格自然就要比普通的贵,这是说得通的。对于用户来说,多花的这一部分钱是否有额外的价值呢?一方面厂商在努力,提升产品的功能和易用性,另一方面用户也需要进步,改变过去的使用习惯,把3000元的手机用出3000元的功能,如果只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那真的和300元的手机没有区别了。当然,用户能够接受相对高一些的价格,最终还是由市场来决定。

目前的状况就是智能化设备卖得贵

克丽老师认为,智能设备就应该比非智能设备价格高,不然企业对智能设备的研发、人才、宣传费用从哪里来?企业的利润从哪里来?上市公司股民的分红分哪里来?但这价格是可以转价的,例如,智能手机早就可以用通话费来低销。还有,现在谷歌的Android系统是不收费的,但谷歌对Android系统的升级、优化投放从哪里来?是羊毛出在狼身上,是从广告客户那里来。

智能设备能否让应用更简单?

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人类已经变成了难以自己行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样子,所有的事情都有机器人打理。当然我们不希望未来是这个样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智能化越来越高的未来,人类将会变“懒”,变“傻”。这里的所说的“懒”和“傻”其实是让一切更简单方便的意思。过去使用电脑的都是科研人员,普通人完全不敢碰,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而现在的图形界面,触控操作,连不会说话的小孩都可以操作,用户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成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使用。而智能设备的进一步完善,也让用户不愿意学习更多,希望拿来就可以使用,甚至最好不需要操作。以前家里设置无线路由器,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普通人根本搞不懂IP地址、端口这样的术语,而现在的智能路由器,通过手机下载APP,点几个“下一步”就配置完毕,每个人都可以做网管的事情。再说远一点,现在开汽车必须要考驾照,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普及了,是不是只要思维正常,哪怕身体有残疾的人,也可以开车了呢?总之,通过智能设备,我们获得的便利将越来越多。

当设备形成体系,智能化应用才有实现的基础

克丽老师觉得,事实可能相反,越智能越难用,这也是智能设备的最大的问题,就以用户最多、年龄跨度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电视机来说,非智能电视开启后,无需等待,一键搞定,智能电视呢?两个开关不说,要等待几分钟,两键有时还搞不定。是呵,设备智能了,人要傻了才对,但事实是设备智能了,人更累了。

智能化的基础是应用,做好应用是源动力

关于智能设备,我们肯定是有更多的期望,而且事实上,我们确实也有使用需求,但刚刚实现智能化的设备,在使用当中很可能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情况。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而且想让消费者学习的成本,比让他们花钱的难度还要大。这些问题都是智能设备在发展中所不能避免的。从2014年的几大展会中可以看出,无论是CES、MWC,还是Computex,智能设备都变得越来越多,而且渐渐占据了更多的展位,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智能设备未来肯定会变得更多,用户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要去接受它。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初期大家觉得APP不好用,电池续航时间短,操作不够方便等问题,现在不能说都已经解决,但有了很大改进,用户层面也接受了这些事实,大家都在使用它了。无论怎样,有一个事实不可回避,那就是自从手机智能化之后,大家把玩手机的时间长了,这足以说明手机的智能化还是足以吸引人的。其他领域也是一样,智能化是一个过程。在我们各条产业线的2014年上半年总结当中,还可以看到更多关于智能设备的内容,来看看吧。

(撰文:PChome执行总编 王学刚)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