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日)香港电影节颁出各项大奖,身为东道主的香港居然一个奖项都没有给自己留。与内地媒体大惊小怪相比,香港媒体对这慷慨要平静得多。
前天(20日)香港电影节颁出各项大奖,身为东道主的香港居然一个奖项都没有给自己留。与内地媒体大惊小怪相比,香港媒体对这慷慨要平静得多。
记得香港词人林夕接受采访的时候,在面对记者对于香港乐坛退步的问题时,曾经这么说:“香港乐坛没有退步。它只是跟这个城市一样不再是焦点,慢慢地边缘化了。”
多么悲哀,但香港人不得不接受,我们也不得不接受。作为上世纪8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我以及 我们这一代可能是有香港情结的最后一代人了,小时候我们所知道的“巨星”,都是香港的,所看过最记忆深刻的电影,都是香港拍的。要到了中学以后,录像带时 期改朝换代到VCD时代,开始学英语,欧美流行文化才开始流传。而和港台流行文化和欧美流行文化相比,那个时候的内地流行文化,像一个刚刚出生时笨拙的孩 子,实在无法从我们这里抢走太多注意力。这种情结,比我们更小的一些人可能体验不到,因为自他们懂事起,就知道迈克尔·杰克逊实在是比刘德华更大的明星, 他们面对“香港电影已死”这样的极端口号,并不会有我们这样的痛彻心扉,香港电影死了又如何?还有日韩电影,还有好莱坞,还有欧洲电影可看。反正,总会有 电影可看。
前几年,有执念的人一遍一遍地讨论“香港电影的明天在哪里”,这样的探讨似乎有效,这几年, 香港电影的确有了转机。然而,这个慢慢醒过来的工业却多少和以前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出现在表演名单和制作名单里(如今几乎没有纯港人演出的港片 了),因为内地这个市场正在贡献越来越多的票房,香港导演不得不耗费心思去了解内地观众的口味,说了一辈子粤语的演员不得不从头开始学普通话,梁朝伟为 《色·戒》背了几个月的普通话台词,《赤壁》又是普通话,王家卫新片《一代宗师》又是普通话。这么多普通话,我们看香港电影,不再需要字幕。
正在改变血统的香港电影,是不是终有一天,“香港电影”这个名词将永远留在历史里?就像我们的名词里,并没有“北京电影”“上海电影”一样?
从这个背景去理解香港电影节上本土电影颗粒无收是否会好过一点?身为东道主却不给自己留下一个奖项,或许香港自己已经做好这样的准备,从“内河文化”转变成“海洋文化”,把自己变成一个提供机会的舞台,不再有一定要做主角的心态,而是平静地,把自己融进整个华语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