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易网:激活万亿级技术市场有什么招

互联网 | 编辑: 赵伟平 2015-03-18 05:00:00转载


  技术市场是三大要素市场(技术、资本、人才)之一,成立至今已经三十年,整体的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4年全国技术交易合同认定额达到8700多亿元,实际市场规模已达14500亿元。

  以此同时,全国各地区域技术市场的发展此起彼伏,从上世纪90年代的常设技术市场开始,到本世纪初的网上技术市场,再到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大市场,对推动各地技术转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受到很多问题的困扰,如市场要素的激活问题、服务体系问题、商业模式问题、有效性问题,都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三十年来,区域技术市场的进步有多大,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和总结的问题。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区域技术市场发展的目标。一个区域技术市场应该具备三个层次的基本功能,一是创新要素的聚集,二是创新要素的配置,三是创新要素的交易。也就是说,一个区域技术市场不管你以什么形式出现,衡量你的有效性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的三个问题。目前国家正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技术市场是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的有效支撑,如何做好区域技术市场是各地创新体系建设过程当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此我想就自己的体会与实践,谈谈激活区域技术市场的四个途径。

  首先是用互联网的手段再造技术交易的流程,也就是“互联网+”模式在技术市场的应用问题。一直以来,能否以互联网的手段服务于技术转移是很多业界专家所质疑的问题。他们认为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面对面地深入沟通,因此网上的技术转移、技术交易是不能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行的。

  在此我想就互联网与技术转移的关系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区域技术市场三个核心功能资源聚集、资源配置、要素交易,在我们过去传统的技术转移过程当中,碰到了很大的问题。原有的资源聚集方式主要是成果汇编、技术展览,其资源的汇聚能力、更新能力、扩展能力都是非常的有限;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比较盲目的线下一对一见面得以实现,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传统的交易方式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款项担保支付的缺失、技术交付方式的不科学,成功率是不高的。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聚集项目信息、专家信息,不但信息量大,查找方便,管理有效,而且能够快速扩容;通过PC端、移动端等网络平台实现项目搜索、在线洽谈对接,可以有效地实现各种创新要素的资源配置;通过分批次担保支付,以及技术交付的安全体系等模式创新,能够解决技术交易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运用大数据对交易行为的记录、统计与分析,可以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体系问题;运用互联网的思维,o2o的创新模式,寻找技术市场的商业模式。这些都是原有传统技术转移模式所难以克服的问题,互联网对技术转移的流程再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

  运用互联网的手段与模式,结合线下的深入沟通与技术服务,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形成新型技术市场运行的基本构架。

  激活技术市场的第二个问题是政策的问题。区域的技术转移、技术创新得到了各地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各地科技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方向,各地出台了很多扶持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的相关政策。

  区域技术市场政策的制定有别于一般的项目政策。科技部门在制定相关科技政策的时候,主要的意图是为了激发当地企业、院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引进的积极性,然而在技术市场运营时,面临的问题不单单是激发积极性的问题,还必须同时解决市场的体系性问题,如资源聚集、利益协同、服务追踪、人气提升等,政策的功能应该更加多元,政策的制定的指向应该从项目政策向体系性政策提升。具体的就是在政策制定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市场政策奖励的依据是什么,奖励的对象是谁,奖励兑现的途径该是什么。打个比方,各地技术市场原有政策在兑现时,由于交易通道的缺失,往往只需要企业登记备案,即可以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按照这样的做法,企业根本不需要与市场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关系,对于我们引导企业来技术市场活动起不到正面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政策实施时要求企业进场交易才能够享受到政策的奖励与优惠,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一方面企业通过进场交易得到了优质的专业化的服务,提升了技术转移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进场交易极大地提升了技术市场的人气,有利于聚集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当然,通过这样的过程,科技部门对于企业的服务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有事后的登记备案发展到现在的过程管理、过程服务、过程追踪,是我们科技部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一次提升与飞跃。

  专项的政策与专业服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业的服务是专项政策的支撑与落脚点,专项政策是专业服务的引导与杠杆,两者的结合是实现技术市场有效运营的关键性节点。

  与技术市场相关的第三个核心问题是商业模式问题。区域技术市场一般是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建设的,究竟要不要商业化运营、能不能有商业模式,是一直困扰科技部门的一个问题。我们觉得,一个区域技术市场的服务,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纯粹的公益性的服务,这包含一般性的信息查询、服务咨询、政务服务,另一部分应该是专业化的个性服务,也就是市场化的服务,这方面的服务如果是有效的,是能够解决企业的痛点问题,企业是愿意买单的。我们如果只强调平台的公益性,在面上是高大上的,实际上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平台服务的深化,一般来说公益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都是相背离的。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平台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我们各地科技部门一方面希望技术市场尽快断奶,一方面又不鼓励实现市场化,这让区域技术市场的运营者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我们建议,各地技术市场应该在做好基础公益服务的条件下鼓励专业化的市场化行为,这对于培育各地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是关于运营商的问题。在回答运营商的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技术市场运营的难度问题。技术市场是一个服务的体系,影响技术市场运营成功与否的不是具体的哪一个功能点,而是由这些所有的功能点、服务点组成的服务链条、服务体系,它们都是缺一不可的。就好像平台上资源丰富了,还必须解决资源的有效、资源的活跃、资源的商务整合;要让用户放心,还必须解决平台的信用体系、支付体系、评价体系问题;要让中介活跃,必须解决中介的服务能力、生存能力等各种问题。因此在平台建设之初,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平台建设容易运营难。

  如何引进或者寻找合格的平台运营商,是平台能否成功运营的关键。我不止一次看到不少的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建设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平台的运营商,通过招标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一面,但其背后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平台的招标更多是平台功能建设的招标,而不是服务体系的招标,没有注重对于后续运营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你即使找到了一个能够开发这个平台的企业,一般是软件公司,但是最重要的运营能力没有纳入考虑范围,这就给后续的平台可持续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一个平台运营商必须兼具专业化与市场化的两个特点,一方面它必须是一家专业化的机构,能够为区域技术市场有效运营提供包括资源聚集、环节服务、体系建设等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它必须是一家有市场化能力的机构,能够策划、提供各种深度服务的产品,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技术市场是一个有了三十年历史的“老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急需注入新的活力、新模式的大市场。中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求赋予技术市场新的使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给了技术市场新的机遇;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给了技术市场新的可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技术市场的春天真的来了!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