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乐视为何比小米更具性价比?

互联网 | 编辑: 赵伟平 2015-03-26 05:00:00转载

小米电视的运命并非如小米手机般一帆风顺。自小米电视上市以来,可谓路途坎坷:寥寥销量、参差品质、侵权的官司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而就在近日,小米刚刚发布40英寸电视新品后,就遭到网友吐槽“低配高价”,无疑又是当头一棒。

事实上,在智能电视向智能手机靠拢的今天,小米在智能电视领域的遭遇也正映射出一些行业问题:做高性价比难、做内容服务难、行业竞争压力大······

用户认知程度提升 小米被指低配高价

小米电视新品上市之路并不顺利。

先是被指存在偷工减料、伪高性价比的嫌疑。对于此点,有媒体拿出一组数据,将小米电视新品与乐视TV一年前发布的超级电视S40 Air L进行对比。具体如下:小米采用MStar 6A908处理器,1.45GHzCPU主频,1.5G内存,售价1999元(点播付费,即点播内容另外产生费用);乐视采用MStar 6A918处理器,1.5GHz CPU主频,2G内存,售价1979(升级为S40 Air L之后为2079,包括两年内容服务费)。相关人士指出,仅与竞争对手乐视相比,小米电视无论在价格还是配置上均没有任何优势。

除了小米产品被质疑外,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电视业务负责人王川也同样遭到网友吐槽和质问。王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电视2代这次及格了。但不幸的是,王川此番言论一出,随即有网友调侃道,“及格的标准也太低了吧,在王兄眼里把金属换做塑料,把高配变成低配,就是及格?”不难看出,网友言外之意在表明,小米电视已经明显开始走高价低配的路子。

很明显,用户对小米电视新品并不买账,这也给寄希望于通过丰富产品线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小米泼了一盆冷水。那么小米电视为何会遭遇此种待遇?实际上,在智能电视硬件配置越发透明化的今天,用户对智能电视的认知程度已然大幅提升,对产品品质好坏有清晰的辨别力。面对精明的消费者,小米电视或许应该重新调整思路以更好符合用户需求。当然,伴随用户对产品认知程度的提升,各厂商间在价格、配置上的血拼又将进一步加剧。

做高性价比并非易事
小米电视新品遭遇尴尬,除了对市场认识不足、趋势蒙蔽等以外,这也正从侧面反映出一些行业问题:做高性价比难、做内容服务难、行业竞争压力大等。此种背景下,做服务型互联网智能电视就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服务模式、产品理念、营销方式等环环相扣。这或许还需要运气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

现如今,智能电视愈加趋向于智能手机,在电视硬件领域即将进入“微利”的时期,包括视频、游戏在内的各种互联网内容、应用商,也会像当年进驻手机端一样,会通过自我优化去争夺智能电视终端入口,而他们也许并不会去考虑硬件厂商的利益。这个时候,如果智能电视厂商再单纯以硬件突围,前景自然非常不乐观。这也正是小米的问题所在,如果照抄照搬乐视做内容服务的模式,则很容易沦为其他合作对象的入口和渠道。

这也是小米为什么后来不惜重金狠砸“内容”,但一时成效并不是很大的原因。事实上,内容服务需要长期的储备,并非硬件厂商与视频网站建立战略合作,就能快速弥补短板,尤其是双方必须抛弃利益纷争,不能光想着赚取暴利,后续服务才是根本。另外,视频服务还牵涉到CDN建设等一些列互联网技术的积累和布局。如果不能环环相扣,还极易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抑或沦落成为合作对象的输出渠道,如此将与高性价比变成陌路。

相反,乐视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对于家电市场来说较为完善,尤其是“内容”这块,对整个生态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此外,借助生态体系,乐视还可以形成了内容收入、广告收入、应用收入在内的多重盈利模式,硬件成本化成为可能,以此避免硬件“微利”时代的尴尬和恶性竞争。

只能说,如果企业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去做创新者,创造更好的产品体验和新服务,而并非是看到别家有肉吃再去抢,那只能形成恶性循环。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