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粉丝是真正的游戏粉丝,是真正与雷神品牌相互认可、相互依存的年轻人,雷神对他们来说绝不仅仅是硬件。
二入青岛,初见雷神
本月18日,我顶着重如泰山的霾来到青岛,本希望那里的空气能够令我耳目一新,熟料是我期望值过高,从数据上看,污染水平并不比帝都有所收敛。好在,虽然天气令人沮丧,但此行的核心感受却是相当不错的。
如果没记错,上一次去青岛,是小学毕业的时候——1999年夏天,那是我之前唯一一次回到这座外婆的家乡城市,且一去就是整整一个月。
这是我4年后回归PC行业所参加的第一次发布会。虽然雷神已峥嵘两载,但我在接到邀请之前对其并没有什么了解,只知道这是一个经营高端游戏笔记本的厂牌。对于游戏,我确信自己可以算小半个行家,虽然更偏向TV game,但总体来说,天下电玩属一家,上一次就职于PChome的时候,我就没少测试游戏笔记本,时至今日还记忆犹新。我对于雷神的第一印象和初步臆测,是这家厂牌大约在做着与Terrans Force差不多的业务。但事实证明,我不该低估这个充满活力的品牌。
引起我极大注意的可能并不是此次发布会的核心产品——911GT,因为对于长久浸泡在电玩世界的我来说,一部单纯的硬件产品并不足够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对于当今的高度互联网化的游戏产业来说,我认为雷神科技所规划的,在未来基于神游网全方向发展游戏相关甚至非游戏相关的各类业务的路线是极为对我胃口的。
中国电玩迷
提到游戏,总是会不自觉地激动起来,并回想起自小和电子游戏之间发生的事情。小时候无忧无虑,不像现在这样整日忙着工作,忙着养家,那时候课业负担非常轻,几乎终日玩耍。打电玩这个爱好,大约是在上学之前就有了,那时候(大约是1980年代末)老爸从深圳买回一部NES兼容机和一盒多合一盗版卡,我记得卡带是166 in 1,单单《魂斗罗》这一个游戏在里面就有几十种。自从有了它,每日不是扮演比尔、兰斯与外星生物大战几个小时,就是呆若木鸡一般玩那个从来也没有终点的《俄罗斯方块》。
可以说我的人生从来没有离开游戏机,至今已不止25年。从后NES时代到SG、SS的街机移植时代,从PS、PS2的多边形时代到Xbox、Xbox360的全球在线时代,我几乎经历了每一次游戏技术突破和每一次游戏形态变革。
每当我饶有兴致地给不了解电子游戏的亲朋好友介绍约翰·卡马克、丹·豪瑟、埃凡·维尔斯、铃木裕、冈本吉起、三上真司这些名字和他们的传奇游戏、传奇故事的时候,总是心潮澎湃、口若悬河。
但每每提及电子游戏在中国的境况,兴致就一下子消失掉了。我们没有值得夸赞的制作人,没有拿得出手的硬件产品,没有名头响亮的游戏作品。
中国的电子游戏产业,曾经多年没有健康的成长环境,病态的体制造就病态的规范,病态的规范催生病态的市场和病态消费者,如此循环往复,无论是行业管理、硬件开发、软件创意还是终端消费,全都不在一个令人欢喜的水平上。那些年,主流媒体一股脑地打压电子游戏,还造出“电子鸦片”这样耸人听闻的怪异名词,游戏行业在中国不得不缩着脖子、夹着尾巴,人人东躲西藏,就连十几岁的孩子玩一把《马里奥兄弟》都名不正、言不顺。
近几年的政策大约是早已放开很多了,国内的游戏产业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之后,终于可以开足马力奋起直追,在软硬件研发、市场扩展、对战竞技等方面,全面弥补与国际水平不下20年的差距。
我们需要一个领军者,一个先锋,一个能看懂形势、知道如何寻求突破的品牌。
综合平台与互联网时代
在遗失了很多历史机会之后,中国的电玩产业也已经不知觉地进入了互联网阶段,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崭新阶段。对厂牌而言,现在有新的创意模式、新的分销方式、新的盈利机制;对于用户而言,则有新的游戏体验、新的参与形式和新的互动可能性。这使得机会大把地出现——无论对于制造商、平台运营商还是终端消费者,大家都有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并且有机会来考量当下及未来的资源应怎样整合。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玩家比任何过往时间段都更依赖于综合型平台,这和过去大相径庭。以前人们先购买第一方硬件产品(家用机)或通用硬件产品(PC),然后再不停地购买由不同第三方制作、发行的软件来形成电子游戏的完整消费。而今天的情况,XBOX、Playstation都不再仅仅用来描述游戏机硬件——它们早已成为涵盖硬件平台、周边配件、全球在线商店、SNS等多方位要素的综合型家庭数字娱乐系统,这种模式使所有人都受益匪浅。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完整的软硬件及网络配套服务,就像使用苹果产品那样,大家都可以尽量少地涉及第三方。同样在PC领域,游戏玩家与传统的DIY用户不同,并不单纯地痴迷于硬件,其需求是全方位的游戏体验,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周边、竞赛、资讯、内容等。
很早以前我就接触过游戏笔记本,如前文所述,我曾测试过不少这个类型的产品,在我印象中,它们都很相似,都有一个偌大的全高清液晶屏,有一副形状无比硬朗、像极了跑车或宇宙船的外壳,还有一套逼近中高端台式PC的硬件配置,这显得千篇一律,无法跳脱这种单纯的表象并传达出一种令人信服的游戏精神,产品大多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游戏文化中,都仅止于硬件层面而已了。
乍看上去,雷神笔记本产品和上面描述的其它同类产品并没有什么明显不一样,但稍微用心品味就可以知道,雷神游戏本仅仅是雷神大品牌下的一条产品线,在雷神品牌的光环之下,这套硬件被一些显著的个性所包裹,而这样的“性格”特点恰恰与雷神的用户相匹配,对于用户来说,雷神游戏笔记本是他们所钟爱的雷神品牌当中的一个部分。雷神粉丝是真正的游戏粉丝,是真正与雷神品牌相互认可、相互依存的年轻人,雷神对他们来说绝不仅仅是硬件。
电玩产品要与国际接轨,厂牌要实现全功能化,并且还要适应中国消费品市场的互联网化趋势,整合优势资源,在研发、销售、服务等多方面都实现跨界,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品牌模式。
顺流直下的雷神
刚刚回到PC行业,我在很多讯息上等同于一名小白,不能像很多同行那样对雷神两年来的顺利发展和辉煌的销售业绩加以细致描述和评论,因为这些信息对我而言是比较陌生的。我对雷神真正有所认识,几乎是从到了青岛之后才开始。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经过半,如果在现在做一个游戏PC品牌且核心产品仅仅是PC机,是不明智的,那种经济形态属于上个世纪。只靠硬件,在这个年代已不太容易打下一片疆土,我们可以看到iPhone用户的核心需求往往并不是手机本身,而是现在惯常所说的“生态环境”。游戏产品更是如此,为了实现全面的游戏体验,一家成熟的、明智的企业最终应围绕一个大型在线平台来构建整体商业模式,就像XBOX Live、Playstation NET以及Google Play,并且雷神作为中国互联网公司还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已经可以在雷神官网商店里见到创意生活产品。
在不同档次硬件布局全部完成后,接下来雷神的规划无疑就是进一步拓展线上平台业务并继续扩大经营范围,全方位的跨界发展将很可能使得雷神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互联网电子游戏企业。
电子竞技的人气近年来在中国持续提高,伴随着各种新型的资讯形式和消费形式层出不穷,社会对电子游戏和相关竞技项目以及该行业的经济价值还会抱以更高的期望。神游网的布局企划在我看来是雷神最妙的一步好棋,如果真的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全方位整合软硬件销售、在线游戏、用户互动、移动端、内容与资讯,那么将无疑成就当今最为完整的电子游戏一站式平台
在提到海外扩张计划时,雷神CEO路凯林坦诚说了困难重重,的确,不仅是游戏消费观念,大陆消费者的整体思维模式都与海外消费者差异甚大。一个模式,特别是一个互联网模式能够在中国成功,但不一定能拿到海外进行复刻,反之亦然,这还没有考虑到各地地缘文化和渠道通路的问题,中国游戏品牌要构建全球化市场必定非常艰难。但,我以为雷神必须要走出去,为了华人游戏产业,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伟大的第一步迈出去,无论是先把电脑卖出去还是先把平台做出去,哪怕是先把游戏本背包卖给老外也不错。总之我希望西方人能够意识到中国也有优质的、完全自主的游戏品牌,并且愿意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从而促进大陆游戏产业的发展。
希望在雷神科技三周年的时候,我能听到雷神产品在北美或欧洲圣诞商战中大卖的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