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般恢复电量 金立M5 Plus快充测试

PChome | 编辑: 张楠 2016-01-22 05:00:00原创

续航一直是困扰智能手机发展的问题之一,为了达到更好的续航表现,简单直接的做法可以通过增加电池容量来提高。比如金立M5 Plus,其内置了5020毫安时超大容量电池。为了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M5 Plus还配备了快充技术,官方公布的实验室测试数据充满时间仅为117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带着疑问,今天就给大家带来金立M5 Plus的快充充电测试。

金立M5 Plus最大的买点就是其内置的5020mAh电池,机身厚度却仅为8.4mm。之所以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超大容量,是因为金立M5 Plus采用了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方法,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660sWh/L。因此配备双充电芯片以及快充技术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选择。

双充电芯片设计

为了达到快充的目的,金立M5 Plus内置了双充电芯片设计,在充电的效率、稳定性、安全性方面都会更有保障。电池方面则依旧是单电芯,相比金立M5恐怖的双电芯的构造,虽然容量有所降低,但这点牺牲影响相信并不会太大。

标配9V-2A快冲充电器

金立M5 Plus标配的快速充电器与M5相同,型号为TC-G300,由惠州比亚迪电子制造,支持5V/2A和9V/2A的输出规格,最高功率可达18W。

USB Type-C接口

不同的是此次金立M5 Plus采用了Type-C接口,Type-C接口已是业内公认的下一代接口形态,除了可以解决正反插拔的问题以外,Type-C接口还可以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提供更高的电压电流输出。

强大的智能省电功能

此外在软件方面金立M5 Plus也为节电做了深入的优化,内置了智能节电管理,可以控制软件的上网、后台运行等方面。省电模式也提供了普通模式、日常省电模式以及极致省电模式,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智能开启。

说完了理论方面接下来开始测试,为了让测试能够更直观的体现,笔者将金立M5 Plus的电量放到1%后开始充电测试。测试过程中每隔10分钟记录电量情况,并且检测了充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情况。

开始充电测试

插上充电器后测试开始,此时屏幕右上方的提示灯显示为红色,表明手机正在进行充电工作。

前50分钟充电效率非常高,基本上是1分钟1%的电量增长。此外,省电管理中还会显示当前电量到充满所需的时长,数值并不太准所以仅供参考。

充到70%电量左右时,检测的电压电流会有所下降,逐步降到5V电压。从1%充到70%电量仅需70多分钟,这个数据可以说对整个的充电效率的体验至关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用户绝大多数都是在空闲时间充电,所以出现该情景的频率相对较高。

峰值功率约为15W

经测试金立M5 Plus充电过程中,电流电压最大值约为9.21V/1.62A,功率为15W左右。作为一款支持快充的手机,这个数据属于正常范围。不过该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数据,毕竟测试的设备并不是非常专业的仪器,所以仅供参考。

金立M5 Plus最终测试结果:1到100充电共耗时140分钟(2小时20分)

总的来说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2小时多点就充满了5020毫安时,并且冲的很实。充满电后,笔者使用PCMark对金立M5电池进行测试,可以跑出11小时左右的优秀成绩,如此看来在实际使用中坚持3-4天不是没有可能!

简单整理一下,可以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1、前期是充电电压为9V的快速充电阶段;

 2、中期(约70%左右电量)的充电电压掉为5V,进入连续式充电阶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至100%;

 3、后期的充电电流保持微小的0.07A不变,是为涓流阶段,此时电量已是100%。

双充电芯片保障安全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金立M5 Plus机身仅有轻微的发热,处于正常范围以内。这要归功于金立M5 Plus采用的双充电芯片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充电效率,还可以缓解高电压充电带来的手机过热现象,使充电更安全。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笔者曾使用普通5V-1A充电器进行充电,结果系统显示约10小时后充满...接上标配的快充充电器后,稍等片刻系统给出的时长则是1小时30分钟。虽然和官方测试数据有些偏差,但是这已经很优秀了。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使用原装充电设备,否则可能会大大影响充电效率。

官网购机就送五重大礼

总结:

通过测试不难看出,金立为M5 Plus配备了5020毫安时大容量电池,为续航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其他方面该机还引入了Type-C接口之后,并且延续了快充和反向充电两大功能。让M5 Plus拥有强力续航的同时充电速度也令人满意,真的就像官方所说的“闪电般恢复电量”仅需1个半小时就能将一部M5 Plus满血复活。

目前金立M5 Plus已经正式开卖,官方售价为2499元,在这个价位段能满足超长续航、高颜值、快速充电的手机除了金立也就没有其他了。如果你对续航非常敏感,同时注重外观、硬件配置等细节,不妨关注一下这款手机。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