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周海翔)索尼微单™A6300及FE 70-300mm F4.5-5.6 G OSS镜头二者搭配,在动植物摄影和视频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接下来,我将就我最近拍摄的一些照片和视频,谈谈对这套组合的看法。
高速连拍
连拍方面,索尼微单™A6300上不仅实现了每秒11张的高速连拍,还同时将0.05秒的高速对焦及425个对焦点完美的融合在一体。在野生动物摄影中,瞬息万变的姿态被一一定格,这不仅仅是美学上的享受,也为科学解读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带来了便利。索尼微单™A6300隐藏在大炮林立的拍鸟堆里,听着无法计数的快门声,也以一种享受。
一秒内黑脸琵鹭亲鸟向自己的孩子发起攻击的过程:已经被亲鸟带离繁殖地的一只幼鸟,仍没学会自己觅食,满潮休息期间还不断向亲鸟讨食,被亲鸟狠狠地教训了一下,希望它能尽快自立,而它的兄弟则若无其事的在一旁休息着。
超高画质
约2420万像素加上FE 70-300mm F4.5-5.6 G OSS头的完美成像,不但体现在照片方面,在视频拍摄中却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画质。以6K的像素采集再以4K输出,在4K电视上播放能感受到细腻而清澈的画质。加上索尼微单™A6300的全高清(1920×1080)状态下的高速100P摄像,可以将1秒中的动态画面,流畅的变成4秒钟播放,俗称慢动作。
索尼微单™A6300 4K视频截图
稳定防抖
FE 70-300mm F4.5-5.6 G OSS的镜头光学防抖功能将相机与摄像机的距离又拉近了许多。说实话,拿到器材第二天就出发到西藏,没有时间熟悉性能,FE 70-300mm F4.5-5.6 G OSS的镜头光学防抖一开始被我给忽略了。因为之前用的索尼A7RII系列的相机是内置机身5轴防抖,由于有了几十年按快门的功底,拍照片时并没有太明显的感觉,但是在西藏阿里地区手持拍摄视频时,我几乎没拍到一条可用的画面,300mm加上APS-C画幅的1.5倍焦距换算,就相当于手持450mm镜头摄像。大家可能会疑问为何不用三脚架?了解摄像的人都清楚,要想用长焦头跟踪拍摄动体,必须有油压阻尼非常好的云台和稳定的三角架。由于此次去阿里是团队科考,停车拍片是违反纪律的,所以即便是有三脚架也没时间使用。况且在海拔4800-5400米工作,高原反应会让人连举起望远镜转个身都喘不上气来,器材的轻便是最重要的。回到家后,才发现原来镜头上有个防抖开关,再到公园面对嬉戏的黑天鹅,重新找到了用索尼PJ及AX系列摄像机超级防抖的感觉。FE 70-300mm F4.5-5.6 G OSS的轻便和画面稳定,非常适合野外生态摄影,我只好把遗憾留在了阿里。
猎隼
索尼微单™A6300;FE 70-300mm F4.5-5.6 G OSS;1/2500s;F8;ISO400
静物微距
索尼微单™ A6300配合FE 70-300mm F4.5-5.6 G OSS的实际焦距相当于450mm,在距离镜头前端60cm的位置可以拍摄半个烟盒大小的画面,拍花卉及昆虫再好不过了。近乎于微距摄影又与昆虫保持它们能够接受的距离,焦外虚化效果非常自然,就如同在喧闹的都市中,静听着潺潺流水声一样干净。
待开的小菊花
索尼微单™A6300;FE 70-300mm F4.5-5.6 G OSS;1/125s;F7.1;ISO400
上图局部放大100%截图
快速对焦
在使用索尼微单™A6300及FE 70-300mm F4.5-5.6 G OSS组合时发现,0.05秒的超高速对焦及425个对焦点,在特写跟焦上出奇的快,无论被摄物在你的镜头里如何移动,只需掌握晃动规律,把握好主体与背景色调相应的瞬间即可。加上FE 70-300mm F4.5-5.6 G OSS的镜头防抖,连三角架都省去了。
A6300机身的425点快速跟踪对焦,保证了主体游动到画面任何位置的清晰度
索尼微单™A6300;FE 70-300mm F4.5-5.6 G OSS;1/125s;F7.1;ISO400
超高速对焦到底有多快呢,我专门拿到摩托艇表演场试了试,手持索尼微单™A6300+ FE 70-300mm F4.5-5.6 G OSS防抖,由于画面变化太快,我将对焦方式设置成宽区连续跟踪挡,回来放大检查照片时发现,所有迎面向我驶来的片子中,焦点都在离我最近的摩托艇前弦上,随即我又逐帧检查了100帧的高速视频,焦点同样保持在最前边,说明这套组合的跟焦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对得起超高速的称号。
焦点始终在离我最近的摩托艇前弦上
索尼微单™A6300+ FE 70-300mm F4.5-5.6 G OSS是一套性价比非常高的组合,特别适合野外生态摄影及动态环境的视频,在民用视频影像的画质上达到了专业水准。镜头防抖又为提高视频稳定性及野外环境的便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超高速跟踪对焦及高速连拍等都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性能上已是绝大多数专业单反机所不及的了。或者说,昂贵的专业单反机发展的技术瓶颈被“轻松”突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