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4日,上海----倍受中外电视人瞩目的2017上海电视节上,一场关于综艺的行业级论坛当天举行。与
2017年6月14日,上海----倍受中外电视人瞩目的2017上海电视节上,一场关于综艺的行业级论坛当天举行。与会的嘉宾涵盖了脱口秀、真人秀、喜剧类、文化类等“现象级”综艺的导演和制片人。行业大咖们围绕着“综艺节目的价值传递”的话题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视角归纳出发人深省的共识:好综艺,无论品类,都在传递相似的理性价值内核。通过好内容展示社会现实,激发受众的独立思考。嘉宾们的精彩观点让现场观众时而鼓掌喝彩,时而低声热议,仿佛跟随这些重量级的综艺制作人进行了一场发人深省的思维旅程。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会场
作为论坛的主持人,冷眼看电视创始人、电视评论人杨智帆从“不同综艺类别的价值观定位”“综艺价值观的传递方法与误区”以及“如何引领年轻受众喜好”等三大命题向嘉宾们抛出了一个个关键性问题,引导嘉宾灼见频出。
“现象级”综艺的成功内核:传递多元、包容的价值观
在综艺市场的“井喷”时代,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纷纷在题材和内容上推陈出新,无论是脱口秀、真人秀、喜剧类还是文化类综艺,都孕育出数档“现象级”节目。论坛上,这些打造出“现象级”的综艺大咖聊起创作的初衷,发现他们成功的内核殊途同归:无论选择什么品类,在哪个平台播出,综艺节目的使命是不变的:向受众传递多元、包容的价值观,以认知价值和思考价值为受众带来内心的收获。
综艺行业基本不存在“鄙视链”!----这是几位嘉宾的共识。从文化类综艺《见字如面》受到互联网一代的广泛喜爱,到《吐槽大会》为美式喜剧脱口注入中国特色;从《奇葩说》展现多元的人物观点,到《极限挑战》以演员作品为“选角儿”标准……嘉宾们强调,品类不重要,只要节目做得好,就有经济和口碑价值。
论坛现场嘉宾讨论
好节目,就是在讲好故事。综艺制作人在策划、创作到呈现过程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社会的不同层面,传递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节目在迭代,品类在创新,但综艺“匠人”们的初心未变。他们不懈耕耘,才成就出一档又一档口碑节目,通过综艺内容将影响力升华到价值观层面,不断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有意思+有意义,好综艺展现真实、启迪思考
无论是电视综艺还是网综,“现象级”节目一般都可以兼顾“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双重目标。然而,主持人杨智帆观察到,综艺节目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消极的元素,这似乎有悖于价值观传递的文化使命。
与会的导演和制片人分享说,真实的世界并不完美。综艺要展现真实,就需要制作人坦然面对。以人性的真实与社会的现实启迪受众,辅助他们能建立独立的认知和思考,有助于受众更好地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就像《奇葩说》从第一季的彰显“自我”到逐渐谈到“我”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吐槽大会》的嘉宾可以有争议,却必须“三观”正;《欢乐喜剧人》在好笑之余,通过和受众建立情感连结传递价值观……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好综艺在展示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内容,首先让受众觉得好看,然后是通过深入人心的内容自然地传递深层次的价值观。
从迎合到引领,受众的内在价值需求从未改变
综艺在2016年经历了粗放型的探索型发展阶段。杨智帆分析说,综艺圈流传的“年轻人喜欢即政治正确”的理念造成了“片面追求流量”“高同质化”“观众审美疲劳”等多种综艺乱象。然而,综艺制作人们真的理解年轻一代的需求么?
嘉宾们承认,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受众,网络平台的用户在年龄上的确偏小,但“年轻人”这一概念并不是固化的。综艺制作人真正要把握的是受众的实际需求。无论代际如何更替,让人感觉舒服、愉悦的内容,都会受欢迎。
与会嘉宾合影
基于此,行业大咖们更倾向于关注如何讲好故事,塑造出更多鲜活的综艺人物。归根结底,他们相信广大受众的素质和判断,更坚信: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满足受众的内在需求,才是时代的主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