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如烤箱 夏季汽车全方位避暑妙招

PChome | 编辑: 邹悦轩 2017-07-15 05:00:30原创 返回原文

炎炎夏日又到了,车身晒的能烤肉,车内又如烤箱,横竖都是热。那夏天开车有什么好方法吗?

车身防护——打蜡 镀晶

炎炎夏日又一次袭来,对于车主来说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又到了,当然夏天有一点还是挺好的,学生都放暑假去了,路上也稍微空了点。言归正传,烈日下的汽车无时无刻的承受着炙烤,无论是车身还是车内都是如此。那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的起到防护和降温效果呢?让我们往下看。 

 

首先是车身部分,深色车漆会比白色车漆更加吸热,这一点小学生都知道。有些车主会担心油漆被晒的过热裂开,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原厂车漆的在喷涂时承受着超过200℃的高温,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油漆开裂,至于4S和汽修厂补过的喷漆也经过70℃以上的烘烤,不然无法短期内干透,所以在高温方面大可不必担心。

但是太阳对油漆最大的伤害是紫外线,持续的高强度阳光照射,其中的紫外线会让车漆发乌发白,提前失去光泽。再加上城市里的酸雨、雾霾和尘埃。车漆很容易出现发黄变色和太阳纹等现象。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车漆打蜡、车蜡的作用是在车漆表面形成一道蜡膜,好的车蜡能填充车漆表面凹凸不平的空隙。目前市面上很多车蜡都能起到防护作用,比如极限蜡和水晶硬蜡等。特别是针对户外停车所研发的防护蜡能解决雨季和烈日下对车漆的伤害问题。当然除了打蜡外,镀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前提是有足够的预算。

冷气必备——补充冷媒

开车一族 最舒服的时候就是躲在车里吹冷气,温度调低瞬间凉爽的感觉无与伦比。不过汽车用久了冷媒会逐渐逃逸,因此空调制冷效果下降后就需要补充冷媒。

对于冷媒的补充,主流汽车大多选用R134a雪种,因为这种冷媒环保健康,对臭氧层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R134a雪种还具有无毒、不燃不暴、热稳定性好的特点,非常适合汽车空调使用。而且冷媒的价格也不贵,一般在25元一瓶左右,单次补充连工时费大约100元即可。另外有条件的可以对空调冷凝器进行清洗,冷凝器散热不良的话会直接影响空调效果,所以必要时用水枪冲洗冷凝器即可。

杜绝反光——避光垫

夏季出行,强烈的阳光直射中控台会形成非常明显的反光现象并阻碍视线,此外中控台本身长时间受到暴晒后还容易出现高温引发的老化、开裂,异味等现象,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一条避光垫就可以了,价格不超过60元。

大多数避光垫采用黑色配色,通过主动吸热来阻挡中控台反光影响驾驶员视线。避光垫虽然起来并不怎么美观,但其实用性却非常好,无论是避光也好还是对中控台的隔热都堪称实力派,关键价格也不贵安装也很方便。

 实时保护——隔热贴膜

夏天在开车时免不了烈日直射,这时候一张好的贴膜横起到一定隔热作用。很多时候在买车时4S都附送玻璃贴膜,一般而言大多数4S送的贴膜质量参差不齐,不懂的车主以为贴膜不起泡就是好贴膜。实际上玻璃贴膜在日常使用中最重要的3个指标就是红外线阻隔率、紫外线阻隔率和透光率。

透光率顾名思义就是车内向外看时的透光效果,国家规定前挡贴膜至少72%透光率,一些车主为了隐私和隔热选择偏深色贴膜,以至于透光率偏低,甚至晚上抓瞎。红外线阻隔率决定了贴膜的隔热,部分大品牌前档贴膜红外线阻隔率可以做到43%,一些金属膜甚至能做到70%。

而4S送的贴膜大多没有红外线阻隔能力,所以夏天开车热的不行。当然紫外线阻隔率对车内影响并不大,主要是防止人体晒伤和皮具老化,好在而大多数贴膜对紫外线都有很好的阻挡效果。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隔热好的贴膜价格能顶个半台iPhone7了。

暴晒克星——全车隔热挡 

几乎所有的车主都知道,把车停在没遮挡的地方,不用20分钟车内就热的跟烤箱似的,在这时候即便有好的贴膜也没太大作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非常廉价的防护方案——全车隔热挡。

这种用铝箔材料制造的外层不用看就知道能反射阳光,而且很耐磨,寿命也很长。而隔热挡内层通常用EPE珍珠棉做填充,因此具有隔热效果,即便表面再烫也不影响使用,而且内衬还有镀铝隔层,连紫外线都挡的干干净净。全车隔热挡使用方便效果也非常好,因为彻底杜绝阳光直射所以对车内的温控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价格也不贵,通常一套价格在80元以下,可以用很久。

降温神器——速效喷剂 

如果以上东东都没有怎么办?反正我是不想用什么扇车门大法,要不试试这个?

速效降温喷剂的原理使通过干冰吸热迅气化,通过吸收空气和物体表面热量来起到降温效果。这东西适合喷中控台和车内空间,喷玻璃的话可能一冷一热引起爆碎,所以尽量对着车厢空间喷射吧,价格也不是很贵,如果不想扇车门的话,降温喷剂是个可行的方法。

说了半天,尽量找有遮阳的地方停,当然树下最好不要长时间停车,因为有数不清的鸟屎会从天而降。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