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7月21日,我参与了为期7天的跨三省冰火之旅的外拍体验活动,感受到了松下GH5带给我们的“执着”。第五天也是我们体验之旅的最后一天,我们会从沙漠出来去阳关,然后就前往此次行程的终点哈密了。对,就是那个产哈密瓜的哈密。
【PChome影像行摄频道#行摄自驾#】Day5,是我们此次探险的最后一天,过完今天睡一觉就要乘飞机回家了,不过这一天依然有许多路要赶。返回城市前我们打算在沙漠里好好的玩一玩车,然后出沙漠去阳关,折回敦煌就一路向着西北方的新疆哈密去了。虽然我们原本的计划是穿越罗布泊去哈密的,被封锁去不了确实非常遗憾,不过这个时候我们脑中全是香甜可口的哈密瓜与传闻中40多种的葡萄干了,哪还顾得上这些。
连绵的沙丘
在沙漠里行车还挺难的,因为没有路所以需要司机凭借经验择路开,不仅要顺着纹理减少颠簸,还要避开偏松软的沙地以免陷车。
沙面也有“皱纹”
翻沙丘是考研技术和勇气的地方,一头栽下去的感觉有点像是在坐过山车,而爬坡需要一定的速度和扭矩,要不然没到顶就会失去动力,只能倒着车滑下去后重新来过。总结下来就是沙漠行车要胆大心细。
下沙丘陡坡,兄弟们坐稳了
离开沙漠我们就折回敦煌市区了,路上我们去了阳关景区,这里就像一个大型的影视基地(也确实有许多片子在此地取景),有许多后造的仿古建筑,而矗立在墩墩山上的阳关烽燧遗址告诉了我们这里旧时在西凉边境的重要地位,戌守征战,抵抗匈奴。
复杂的沙漠地形还是很难行车的
丝路南道的阳关除了有抵御外敌的作用,同时也是与西域的通商之路,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曾在这里验证出关,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也是走的阳关返回的长安。而文人骚客们面对阳关,也都感叹万千,写下不朽诗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起风沙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小知识,什么是“烽燧”?“烽燧”其实就是烽火台,称之为烽燧是因为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作用就是快速有效的传递讯息,尤其是军事讯息。“烽燧”配合长城就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再加上龙城飞将,真正做到“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意防尘,切换内循环
结束阳关的游览其实此次的拍摄体验也就正式结束了,接下来有475公里的路在等着我们,而路的终点就是此次行程的终点,哈密。
阳关博物馆的城楼还是很有气势的
哈密是新疆最东部的地区,与吐鲁番地区毗邻,是新疆通向内地的要道,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哈密最知名的就是哈密瓜了,我们一行人在车上就盘算着到了哈密第一件事,去买瓜。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
在去哈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将相机收起来,想着还可以偶遇些什么,确实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西北行第二次的日落悄然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而这次,太阳公公完整的露脸了,像是在和我们道别,也为我们的拍摄画上了一个句号。
碑文长廊
回首这五天,拍摄方面最大的感想来自对于M4/3画幅系统的改观。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是画质、同时也是轻便,尤其在这样的旅程中,后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获得轻便优势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失去画质、也没有在镜头焦段上做妥协,所以我想行摄的话,M4/3系统真的是不错的选择。
阳关烽燧
此外,对于环境的感想也是有一些的。罗布泊,虽然没去成,但之所以叫罗布泊是因为以前真的就是湖泊,而且还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不过现在,沙漠化严重的大西北已经不复丝绸之路的一派繁华了,而楼兰古国这一西域的枢纽,如今、也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所以我还是要用微弱的声音呼吁大家:爱护环境、爱护地球,其实就是对我们人类自己最大的爱护了。
来自天空的“手电”照射
讲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了来之前网上看的那些罗布泊神秘传说。人,面对大自然真的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爆发,摧毁了多少人的家园、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可悲的是,即使地球母亲没有动用自然之力,而我们依然在用一种叫“战争”的东西执行者地球的“家法”,满目疮痍的城市,颠沛流离的难民,“和平”或许真的就像祈祷沙漠变回绿洲一样的、难。
“咸蛋黄”即将沉入地平线
沙漠行车小贴士:
1. 安装车载电台并调整统一频道,可以避免掉队发生险情。
2. 改外循环为内循环,杜绝沙子悄悄潜入车厢。
3. 降胎压,增加轮胎与沙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提升抓地性能。
4. 带好车用打气泵,出了沙漠需要及时恢复胎压。
5. 顺着沙漠纹理行车,可以有效减少颠簸。
6. 根据我的观察大纹理的沙地比小纹理的沙地松软,行车容易陷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数码影像频道:http://dc.pchome.net
数码影像俱乐部:http://dcclub.pchome.net
数码影像官方微博:http://weibo.com/pchomedcdv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