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于个人消费者有哪些帮助?AI手机又有哪些黑科技?就目前而言,图像识别将是AI手机爆发的重要窗口。
如今AI已经成为继VRAR之后,科技行业的又一个爆点,AI的全称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自从AlphaGo成功团灭围棋梦之队后,人类对AI的追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时间各行各业都在竞相释放AI高产卫星,AI将取代人类的言论也是层出不穷。就在9月29日,针对即将在10月16日全球发布的华为Mate 10,华为也为其发布了首支预告片,预告片内容也主要围绕AI智慧。那AI对人类到底是有害还是有益呢?就目前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AI可以替代人类完成很多费时费力的工作。比如前不久公布的一段疑似“天眼”系统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AI技术,画面中的车辆的类型、颜色,行人的穿着、性别都可以准确的识别。在警务领域,过去锁定某个嫌疑人需要依靠人眼在视频中寻找,而现在只要输入嫌疑人的体态穿着特征就可以自动的进行锁定。
基于图像识别的安全系统
基于AI技术下的图像识别从本质上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的实现,通过对成千上万张图片的识别和学习,机器就可以准确的对图像中的物体进行辨别和匹配。在过去,这种计算需要数量庞大的计算机群来完成,而现在我们在一台手机上就可以轻松实现。
前不久华为宣布即将发布的Mate10手机将内置一系列的AI技术应用,简单的来说,当华为Mate 10手机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学习了大量的图像后,就具备了像天眼一样的识别能力。但与天眼不同的是,在Mate 10手机中,这些数据将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首先,在照片的拍摄方面Mate 10将有望带来更加优秀的拍照效果。在过去,手机拍照的好坏得益于场景预设的多少,所谓的调教不过是针对不同的场景提供固定或一定范围的参数组合。而现在,当使用AI识别拍摄场景后,场景中的每一个物体都将进行单独的参数适配。
(注:对焦点在灯牌上后整体画面偏暗)
举个例子,当我们拍摄类似上图的照片时,传统手机是根据环境光亮度、被对焦物体的亮度来匹配快门速度、光圈、白平衡等参数。这样拍出的照片就存在暗处部分测光,明亮处过曝,而在明亮处测光,暗处几乎不可见的情况。
(注:此照片非Mate10拍摄,仅示意AI技术下拍摄画面)
而在华为Mate 10手机上,识别逻辑可能是夜间、天空、灯光、人、颜色甚至美颜等。在识别出物体后,再给每一个物体单独的参数匹配。这样就拍出了天空(暗处)更亮,而灯光(亮处)没有过曝,人的面部对焦清晰,颜色更柔美的照片。这就是基于深度学习之后,拍照逻辑上的改变。换句话说,手机通过深度学习以后终于知道了人类到底喜欢啥样的照片。
除了拍照外,基于深度学习将使我们的智能手机将更加智能。过去大家定义的智能手机仅停留在可以安装APP软件的手机,而在未来智能手机将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使用习惯定制系统策略。举个例子,过去我们判断哪些应用可以常驻后台、哪些不能是根据两个维度,一是你本人是否允许,二是大数据下其他手机用户是否允许。这样的弊端也很明显,如果是冷门的应用又或是恶意伪造的软件将出现判断不准的情况。
而在未来,基于深度学习后,手机将知道你在什么地理位置、网络环境、时间和场景下需要打开哪些类型的APP。举个例子,当我们早晨起床后,很多消费者习惯洗漱后坐在马桶上开始阅读时间。这个操作的路径通常是,闹钟响起后消费者起床将手机拿到了厕所,洗漱后打开某个新闻APP。
当我们多次进行这样的操作后,下一次手机将在系数时自动在后台启动某个新闻APP,并完成内容的预加载。而当我们离开家,在驾车导航的时候,手机会将后台除了驾驶中可能使用到的导航、通讯功能以外的其他应用进程结束。从而降低功耗,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AI技术好是好,但是这种对图像和环境的学习是否会衍生出隐私的问题?其实AI技术的推出恰恰可以更好的保护隐私。在过去,如果想让手机更智能,就需要大数据提供更多的支持,也就是说服务提供商需要尽可能多的数据去匹配大部分用户。而在即将到来的AI手机时代,所有的数据都是基于消费者自持有的这一台设备自行计算。换言之,所有的数据都在本地处理和保存,云端在未来只会保存索引数据,而用户根本的隐私数据将得到尽可能的保护。
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行业来说,谁先抢占AI手机的先机无疑就是笑到最后的制胜绝招。截至目前,苹果在iPhone 8和iPhone X这两个系列的手机上已经部署了AI技术,其中人像摄影就是最好的应用实例。而在安卓阵营,能率先推出匹敌技术的恐怕就只有华为即将发布的Mate 10手机了。这不仅象征着中国手机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的技术领先,更意味着AI手机的规则在未来很有可能将由中国企业制定。相信凭借AI手机这块敲门砖,华为手机的销量有望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全球第一的手机品牌指日可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