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遇到无法确认身份的司法机构电话、邮件,不要轻信对方给你的核实渠道,请上网查询该机构的官方网站,拨打其对外电话,要求核实你接到的电话、邮件中提及的人员身份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发生多起中国留学生遭遇虚拟绑架电信诈骗案,先后有四名中国留学生或其家长受骗。11月14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发布公告称,这4名留学生已经全部找到且人身安全无虞,但由于信息流通快速,不排除犯罪分子根据情况变化再次更新诈骗剧本的可能性。那么,这种虚拟绑架案是如何施行的?如何防止自己上当受骗?
对此,悟空问答网友金融法务律师@冷炎 从法律角度为大家支招,梳理骗局模式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应对建议。
一、骗局基本模式:
1、骗子谎称是司法机构人员,打电话给受害者,说受害者本人或其家人摊上事了。
2、通过语言、语气等,尽量夸大事件的严重性及对受害者的影响(拘留、遣返等)。
3、在受害者惊慌失措后,转变画风展现对受害者的关心、相信,取得受害者的信任。
4、要求受害者断绝一切对外联系,自我隔离。
5、致电受害者亲友谎称绑架,骗取赎金。
二、为什么犯罪分子使用这种骗术?
这种骗局的成功率其实并不高,失败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受害者自己出现。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受害者在虽然一时慌神采取了自我隔离措施,但往往很快会醒悟过来并恢复与外界的联系,骗子没有足够的时间获取赎金;二、受害者亲友报案后,警方很快就能找到受害者,毕竟人是社会动物,在没有预先充足准备的情况下,不可能与社会隔离很久。而且现在基本人人都有手机和网络社交工具,警方很容易定位受害者“失踪”前的最后位置。
虽然成功率不高,但此类骗术并不少见,主要是因为犯罪成本很低,犯罪回报很高。实施此类犯罪不需要有周密的计划、庞大的团队、充足的资金、强健的体魄,一个人一部电话就足够了;虽然成功率不高,但通过广撒网的方式,骗成一个就是少则数万、多则上百万的回报。此外,由于本质上是诈骗而非绑架,即便失手被抓,一般受到的刑罚也不会太重,风险相对更小。
三、如何防范?
仔细分析此类骗局可以发现,骗局得以实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就是骗子要获取到受害者的个人信息,越详细越好。在此类骗局中,骗子往往一开口就能准确的报出受害者的姓名、年龄、住址、家庭背景等个人资料,第一时间打消受害者的疑虑,让受害者相信骗子虚构的司法机构人员身份。因此,防范此类骗局,首要的就是要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具体方法网上有很多,不再赘述)。当然,现在会泄露你个人信息的渠道实在太多,但也不能因此放任自流。
防范此类骗局的第二点,就是要相信司法机构的公正性。一方面,如果你问心无愧,大可不必害怕,相信法律会保护你;另一方面,如果是真的司法机构办案,要么不动你,要么就直接对你采取强制手段了,不会做这种打草惊蛇让你有逃跑、串供可能的事情。
最后,掌握核实信息的正确渠道。下次遇到无法确认身份的司法机构电话、邮件,不要轻信对方给你的核实渠道,请上网查询该机构的官方网站,拨打其对外电话,要求核实你接到的电话、邮件中提及的人员身份;如果是遇到当面盘查,要求对方先出示证件,必要时可致电110,要求派警来核实后再配合。
网友评论